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泉市,瓜州县,大型户外雕塑《大地之子》
2017年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标性建筑物拔地而起,许多景区都希望能够用一些奇特的建筑物来吸引游客们的眼球,点缀点缀整个景区。说起沙漠,许多人都会想到是一望无际的沙子,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敬畏。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沙漠,与其他的沙漠还有着不一样之处,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巨婴”,引起了世界各地驴友们的好奇。
国际雕塑艺术长廊之第一座大型户外雕塑《大地之子》于2016年8月9日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戈壁滩之上正式启动,2017年11月20日在瓜州落地。
该雕塑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家董书兵教授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3D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运输到瓜州再逐块雕砌安装成型。远远望去,长15米,高4.3米,宽9米的巨大婴儿,侧卧酣睡在瓜州县红山坡戈壁滩上,为瓜州这座生态文明新城增添了别致的文化风姿。
巨婴双眸轻轻闭上,就像是在沉睡一样,神态乖巧懂事。让人们忍不住的去仔细观赏,泛滥出喜爱之情,看到又是自己孤独的躺在沙漠里面,人人心疼而又感到神秘。
为什么要在沙漠里面修建这么一个雕塑呢?这么多年以来,人们对于沙漠的印象都是荒凉。而有了这么一个婴儿雕塑,让人们都会觉得温暖,就像是我们人类静静的躺在了大地母亲的怀里一样,享受阳光与沐浴。








大地之子视频截图由本馆整理,下同
 
 
 
 
 
 
 

 

【创作过程】《大地之子》——雕塑家董书兵的赤子情怀

 

        “作为一个专业的雕塑家,所谓的专业性,或者说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就在于他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持续专注的问题,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所谓专业,就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经过持续而有成效的工作,将它变成了自己所擅长的专门行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雕塑家。”  --孙振华

作品概述 

       《大地之子》主创作者 ,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家董书兵教授,通过对当下全球大型雕塑的梳理和研究,对国内可运用的大型雕塑创作材料进行应用尝试后,选定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3D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   

        创作时间为2016.5.16——2016.10.1,作者自筹经费进行创作,完成后的作品无偿捐赠给瓜州县政府,并将在瓜州县红山坡戈壁滩之上永久放置。

《大地之子》效果图 

        《大地之子》大型雕塑创作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国马尔卡斯滕美术家协会、瓜州县政府、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北京自然物语景观雕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大地之子》雕塑现场:

(左一)德国卡尔马斯滕美术家协会秘书长Johannes、

(左三)雕塑家董书兵教授、

(右一)瓜州县副县长韩积罡 

雕塑家董书兵教授与瓜州县副县长韩积罡 

          该作品是主创者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大型雕塑作品的首次尝试,用数字技术完成如此大型的雕塑作品目前在国内外公共艺术领域中实属罕见。

《大地之子》地理位置卫星定位图 

《大地之子》施工现场航拍图 

《大地之子》雕塑现场  

         《大地之子》雕塑主体为趴伏在地、恬然入睡的巨大婴儿形象,在茫茫戈壁之上用粗粝的红砂岩雕砌出长度达15米、高4.3米、宽9米的婴儿形象。

          董书兵教授的婴儿雕塑不仅倾注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可,并在当下雕塑界形成一种辨识度极高的创作主题与个人风格。 

《大地之子》主要材质:红砂岩 

创作理念 

          婴儿本身应是稚嫩、本真、娇弱的生命存在,当婴儿雕塑形象不再以正常体量与常见的光洁材质出现,反之替代以红砂岩这种粗砾石材,使作品既有震撼的生命力表达及对生命自身的尊重,同时兼具强烈的视觉效果。 

          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走的毕竟是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路子,征服自然为己用的意识不强,无论从美学的还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解读包括石窟、寺庙、造像、壁画在内的中国传统宗教建筑和宗教艺术,情境融合的平淡自然始终是主要面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所在。董书兵教授即是以这种传统美学观点为理念来进行《大地之子》的构思与创作的。

        完成后的《大地之子》虽然体量巨大、视觉效果极为强烈,但相对于整个戈壁地貌而言却毫无突兀违和之感。正如我们在效果图中看到的,完成后的《大地之子》无论是砂岩的粗犷肌理、石材自身沉稳厚重的棕红色调、还是作品本身寓意的文化内涵,都与广袤壮阔的戈壁情境相融,浑然天成,毫无牵强之迹。  


董书兵教授在《大地之子》雕塑现场 

          在此次施工安装中,董书兵教授反复强调不能因为施工对周边生态、地貌产生丝毫破坏,因此现场工作棚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搭建均采用环保及可循环利用材质,由于《大地之子》所处的位置距交通主干道还有120余米左右的直线距离,为了避免工程运输车辆毫无路线随意行驶压出的车辙对周边地貌产生影响,董教授率领众人克服万难硬是在飞砂走石的戈壁滩上修筑起一条长达百余米的交通线。

          由于《大地之子》地处“极旱荒漠保护区”内,董教授更是倡导所有团队成员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事无具细、亲力亲为。   

董书兵教授用耙具耙平车辙,恢复雕塑周边原始地貌 

          当雕塑作品以大尺寸、大体量的形式出现并被置于室外,作品本身的创作材质又取之于自然,这种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富有艺术整体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本身就极具大地、公共等艺术的特点。与其把《大地之子》的艺术形式局限于雕塑、公共艺术或冠之以大地艺术之名,勿宁说《大地之子》是属于大地的艺术生命。 

团队介绍 

        《大地之子》创作团队主要人员包括:

        主创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

        董教授助手张万兴,

        德国卡尔马斯滕美术家协会秘书长Johannes,

        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讲师Christia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部分研究生,

        英国哥拉斯哥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学生魏晋,

        北京自然物语景观雕塑有限公司负责人冉宁

        及该公司石材安装技术人员、工人,部分志愿者及社会热心人士等。 

创作背景 

甘肃一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甘肃地貌 

          甘肃省作为全国最早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案的省份,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是古代华戎交汇的大都会,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放地区。在瓜州这座厚重的历史文化宝库里,闪耀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彩华丽。 

《大地之子》周边地貌 

         每年到敦煌旅游的游客近百万,该雕塑的落成会成为瓜州地区文化的新地标,通过游客及当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对瓜州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下各种敦煌研究、戈壁挑战、重走丝路的文化复兴行动中,《大地之子》的诞生将寓意千年文化的复兴与不衰,体量巨大的酣睡中的婴儿形象将成为丝绸之路上新的时代地标。  

《大地之子》现场开幕式嘉宾:

(左一)敦煌研究院陆多林、

(左二)瓜州县工商局局长康付明、

(左三)县文物局局长李宏伟、

(左四)县文体局局长王正勇、

(左五)雕塑家董书兵教授、

(左六)敦煌研究院画家牛玉生、

(左七)德国卡尔马斯滕美术家协会秘书长Johannes、

(左八)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讲师Christian、

(右四)国家电网敦煌供电公司唐英姿 

董书兵教授工作照 

董书兵教授与其助手张万兴装卸石料 

《大地之子》施工现场航拍图 

《大地之子》现场施工图  

团队成员倾力合作对雕塑石块进行调试安装实现首层顺利对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雕塑头条』大匠之道 · 田雨泽 (速写集)
戈壁滩上新地标 | 清华美院董书兵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无界》创作侧记
清华美院教授,自费百万,藏在沙漠造15米“巨婴”,一举成为打卡地标!
绝对震撼,巨婴大地之子,梦里迅猛生长,等到醒来便已是挺拔少年
雕塑家以树枝幼苗为材料创作巢穴(组图)
不懂欣赏女性的艺术家,不是好牙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