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安冶陶·雕



原标题:当砖雕遇上武安,怎一个美字了得?(中)

邯郸影像 2017-06-16 


冶陶村

把美好的愿景刻在砖上

行走在冶陶古镇的街巷,一座座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的阁楼、院落,一道道溜滑铮亮的卵石小巷,还有那一株树冠遮住了大半个街道的千年古槐,仿佛穿越了历史隧道,置身于遥远的过去。这是一座千年古镇,有巍峨雄壮的“西通秦晋”砖木结构阁楼、太行古道那一段段动人的传说。这里就是——武安市冶陶古镇。

传统民居中的精美砖雕


古镇位于太行山南端东麓,属小摩天岭山脉延伸。村庄于凤凰山脚下,顺阳坡倚山势而建,远望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村南有青蒿垴,夏秋两季长满青蒿,一片绿色,郁郁葱葱,季节性河流龙虎河环绕村南。村中有姓氏36个,其中陈、刘两家有家谱流传。村中流传有姓氏歌谣:张王李赵陈刘黄,吴乔申谷齐白牛;吉于孙宫杨邢岳,丁马韩郭成江胡;郑易任冯鲁,还有魏常武;全村姓氏三十六,大户黄、张、陈、刘、吴。

冶陶村建村于唐代。在村西龙虎河北岸有古遗址“前庄、后庄”地,“前庄、后庄”是最初的村名。唐中期,先民东迁于凤凰山下,居住在大寨土崖上,遂将村名改为崖头村。后人觉得村名太俗,又更名为野头村,取“野”为远古之意,“头”为当地的大村(领头村)。后人依据史料记载和相关的考古论证,该村在汉代、宋代曾是兴办冶铁和陶器烧制之地,于是把“野头”村更名为冶陶村沿用至今。

冶陶村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已经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存量丰富、保存完整、风格独特、艺术精美。

冶陶村的传统民居建筑既彰显了赵文化风貌,又具备太行山民居建筑艺术特征。多处院落的建筑构件极为精美。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始建于1931年——1932年,为独立四合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民式建筑,南北长41.8米,东西宽20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院。北屋双层平顶,地层前墙2门5窗,前墙外出7间抱厦,每间抱厦前面设圆拱券门,砖砌劵脸砖上均施雕刻。除正门1间劵脸石雕梅花外,其余6间均雕莲瓣形状。上层抱厦外拱劵门上同样均施雕刻,雕刻竹节、花藤等,顶部出冰盘檐5层。东、西、南屋与北屋建筑风格一致。


冶陶村有保存完好和基本完好的古阁8座,分别是:关帝阁、玄帝阁、里仁阁、丁字阁、观音阁、后窑巷关帝阁、拱凤阁、防护阁。

关帝阁(拐子街南阁)

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青石阁座长13米、宽9米、高4米,阁楼南部为圈棚式,长8米、宽4.5米、高4米;北部为人字形瓦顶,长8.5米、宽8米、高4.5米;阁楼顶部完全使用琉璃瓦顶,飞脊走兽、五光十色很是壮观,现保存完好。



玄帝阁(大街东阁)

建于宋代元祐年间,阁座青石筑成,长9米、宽7.5米、高4米。阁楼长9米、宽7.5米、高4米,砖木石构成,阁楼琉璃瓦顶、飞龙走脊、脊两端有一米高巨龙相对。阁座东券门上石刻“西通秦晋”四个大字。西圈门上石刻“冶陶镇”三个字,现保存完好。




里仁阁

建于明代,坐落在里仁巷南端,阁座为大青石,长5米、宽4米、高4米,南北走向,阁南额匾刻有“里仁巷”,北额匾刻“阜安”二字,阁楼三米见方,楼内处完全是砖灰结构,外形的砖雕斗拱檐橡,内是砖拱圆圈,顶部琉璃瓦,脊中间竖有多层宝瓶,四脊点缀仙人走兽、四脊龙头、口吻金钟、造型玲珑奇特,保存完好。




丁字阁

明代建筑,坐落在上庄巷中,南北走向,向西有阁口通往三角巷,青石底座长6米、宽5米、高4米,南是卷棚建筑,北半部是人字瓦顶,走脊是琉璃瓦,其余是陶瓦,一仰一叩 ,北圈口石匾刻有“鐘灵毓秀”四个字,南阁口石匾刻有“礼门义路”,西阁口石匾刻有“凤山左麓”,现保存完好。




在冶陶古镇的古街、古巷、古阁中游走,处处回荡着浓浓的乡愁,总是会被民居建筑艺术中的那些砖雕艺术所吸引,那些技艺高超的砖雕技艺,那些透着千古中华文明的美丽砖雕图案,倾诉者人们对吉祥、幸福的期盼,讲述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孕育着淳朴忠厚的古风古韵。

图/文 王进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咱武安村村都有阁,无阁不成村!你知道阁的讲究吗?
藏在深山的石头阁楼:于谦后人所建,无地基,大树枝叶挨着就枯萎
安徽六安最美10大古村古镇,皖西之地人文古韵悠远流长
资料库|中国各朝代建筑简析(下)
歷史文化古跡——廣東廣州中山紀念堂(一)【圖文】
水南关清真寺、沁阳北大寺、邘国故城 【河南沁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