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市,古琴台

武汉古琴台


    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因琴曲结缘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颂为人间最难得的“知音”。这则故事发生在今天武汉龟山脚下的古琴台。11月22日,我们游览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时间已经不早,便在大东门如家快捷酒店住宿。第二天用过早餐,驱车驶过长江大桥去汉阳游览古琴台。

古琴台位琴台路与鹦鹉大道交叉处,门前有片停车场。下了车,见宣传栏里挂着一篇《古琴台简介》,细细读来: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龟山脚下,月湖之滨,北靠汉水,西望梅子山,掩映在浓密滴翠的树荫之中,是武汉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乐师伯牙善于鼓琴。有一次,伯牙乘船顺江而下途经汉江口,忽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避雨。不一会,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伯牙拿出古琴,弹琴消遣。隐士钟子期听到琴声,驻足细听。伯牙抚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抚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美哉!荡荡乎若江河。”伯牙喜遇知音,交谈甚欢,结为挚友。分别时约定明年在此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至汉,不料钟子期已病故。伯牙失去知音,十分悲痛,遂摔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后人感其事,在此筑台纪念,是为琴台。……

读过《简介》,转过身来看,一座造型精巧的古建筑立于平台之上,门头挂着一块黑底金匾,“古琴台”三字为清光绪年间大儒杨守敬手书。门前立有一对古朴的石狮,造型生动,诙谐有趣。旁边斜放着一块石碑,上刻“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古琴台”。

古琴台景点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走进景区大门,庭院两侧种满桂花树,迎面是一幢单檐硬山式建筑,雕梁画栋,异常精致。柱上挂有一付楹联:志在高山,志


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上联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下联出自《诗品实录》:晴洞之曲,智松之音,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走进室内,堂上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蜡像,伯牙抚琴,子期静听,一动一静,


诚为知音。柱上挂着楹联:高水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落款为曹雪芹撰联,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冯友兰书。

走出蜡像馆,东面是一个长方形庭院。院西侧靠墙立有一尊伯牙抚琴石雕像。只见伯牙双手抚琴,两眼平视,表情轻松,神态自若,看着雕像,耳边似有淙淙之


声传来。

转过身去,旁边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卷棚歇山式方亭,亭中立着一块卧式石碑,碑面刻有“印心石屋”四字,字体端庄肃穆,刚劲有力,且用阴阳刀法镌刻而成,


颇有立体感。有介绍说,碑文为清道光皇帝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秋,写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1778—1839﹚字子霖,湖南安化人,少年时就读于岳麓书院,官至两江总督。道光十五年陶澍进京谒见皇帝,道光问及家世,陶澍说幼年时随父读书于印心石旁。皇帝亲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之。陶以为荣,于家乡沙湾坪山崖、岳麓山分刻四字,后人更在山川形胜之地摹刻多块“印心石屋”碑,以作纪念。方亭前柱挂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与碑文相映成趣。

庭院东侧有座单檐硬山式门楼立于石阶之上,门楣挂着“琴台”横匾。走进大


门,里面有一道曲折的碑廊,廊道墙上镶满各种字体的碑刻。迎面一块是有名的“竹叶诗碑”。有介绍说,清道光六年﹙1826年﹚岭南才子宋湘与友人游琴台,读了乾隆年间汪中写的《琴台之铭并序》,诗兴大发,欲题诗相和,却手头无笔,遂束竹叶代笔,蘸墨题壁。仔细读来是: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道光六年正月,岭南宋湘题。这就是被后世誉为诗书双绝的

宋湘题壁诗。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久仰琴台胜迹,78岁时游琴台,感慨之余,用竹叶在壁上题诗,后人将其摹刻在石,为清代书法珍品。碑廊内还有清乾隆年间的学者汪中撰写的《琴台之铭并序》,清末大儒杨守敬撰书的《重修汉上琴台记》等珍贵石刻。

碑廊对面有座方台,台约一人高,相传为伯牙鼓琴处,故又称伯牙台。台中央立有一块方碑,碑的正面刻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背面刻


有一幅《伯牙鼓琴图》;碑左刻有《琴台简介》,落款为“江苏沈畴春撰文,沔阳汤之望书石”;碑右刻有“公元一九五七年五月汉阳工人文化宫重建”。方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浮雕图,为清代遗物。

欣赏过古琴台,朝前走几步便是一幢半檐歇山式、前加抱厦的殿宇,面宽三间,四周围廊,绿色琉璃瓦覆顶,雕梁画栋,十分庄重。门楣挂着一块红底金匾,上书“高山流水”四字。可惜大门紧闭,门前有几块零乱的木板,看样子里面正在


重新装饰。转过身来见门前有棵形状奇特的雪松。有介绍说:此为“知音树”,雪松栽时为单株,因受琴台神奇气氛的影响,后来长成一树双杆。寓意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看着这棵雪松,心里想,此乃园林部门造景之创意也。

继续朝前走,见草坪上立有三尊石像,两位长者相握低语,一位童子捧琴侍


立。有介绍说:此为“旷世知音”,人的一生知音难求,伯牙与钟子期通过对音乐的寄托和感知,结为挚友,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话

又前行几步,见一方石墩上置有一只石锁。有介绍说:此为“知音同心锁”。旁边横着几根铁链,铁链上飘着红丝带,挂着不少锁具。这与其他旅游景点上的情


况相似,是俗合青年男女“永结同心”的誓言而设。“同心锁”到处都有,为何当今社会离婚率年年攀升?细想想也是,心怎么能锁得住呢?

景区宣传栏里有篇杨之水《脂麻通鉴》中一段“谈琴”的文章,读过以后,对古琴有更深的认识:琴之为器,大道寓焉。其实更多时候它是以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命情绪,一种文化品格而存在的。在这一“绝对精神”之域,人的生命律动,直与宇宙天心会通,而达于圆融知一的澄明与纯全。琴之极清、极静,是不可入于歌舞场中的;它只与鸟语风声相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抚琴者须澄心涤虑,方可奏出远杳清冥之韵;听琴者亦须澡雪精神,方可会得和平广大之音。……伯牙为子期而绝琴,由知音而托生死,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其为情,盖亦至矣

伯牙在古琴台弹奏的琴曲,因钟子期听后惊叹“巍巍乎若泰山!”、“荡荡乎若江河!”故被后世名为《高山流水》琴曲。唐代以后,《高山流水》被分为《高山》与《流水》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古琴曲《流水》,于1977年8月20日被美国“旅行者”号宇宙探测器选录入铂金唱片,带入浩瀚太空,可历万年而不竭,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地球人类的知音。读着这则既浪漫又遥远的消息,不禁想起湖广总督张之洞当年写的一首《琴台》诗:

       漫嗟孤调闷朱丝,当世遗音后世知。

梅子山青湖水白,良宵可有抚琴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枚携刻有“琴仙和钟子期”故事的宫廷花钱
知音难觅
古琴台—知音相会的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家伯牙《高山流水》赏析
名画要当诗文看 古琴兼作流水听
“知音”的真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