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火针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刘恩明教授是毫火针针法的创始人,属中医微创治疗手段。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创新的疗法,是火针功能和用法的延伸与发展,具有毫针及火针的双重作用。毫火针较火针具有针体细、痛苦小、易于操作、不易交叉感染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1] [2] 。因其镇痛效果显著,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类疾病的治疗。《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毫火针可借火力,无邪则温补,有邪则祛寒,寒病得火而散,犹如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意。用毫火针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将火的高热能量直接送入穴内,激发人体阳气,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 [3] 。毫火针疗法兼有毫针及火针治疗的优势,其高功效,操作简捷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上甚广。近年随着对毫火针疗法研究的深入,认为其操作简便,疗效突出,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较好疗法,现对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发展作一综述,更新人们对豪火针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2. 毫火针的应用历史

毫火针在传统火针引申而来,具备了火针与毫针的相关特性。而火针疗法是一种古老的针刺治疗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古代又称其为“燔针”、“白针”等,是将烧热后的特制针具刺入穴位,将热力直接透过表皮导入腧穴、经脉,从而激发经气,温助阳气、鼓舞经脉气血运行。此外,《针灸聚英》中指出:火针的作用机制为“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火针刺入皮肤,形成较毫针大的针孔,且不会很快闭合,通过经络通联腠理,开启经络外门,供邪而出。认为火针疗法具有借助火力,因势利导,以热导热,兼具引气和发散之功,引动壅结的火热毒邪经由外门直接排出,达到清热解毒止痛之效,同时借火助阳,行气和血,疏通经络,则火毒消散,腠理宣通,病可愈矣。

3. 毫火针的应用进展

毫火针兼具毫针与火针的优势是由其理论基础决定的,创新了传统中医学的针刺疗法,具有“一针三通”的作用,即“温通”、“微通”、“强通”的作用。毫火针与火针疗法相比较,其具有对皮肤损伤小、烧针时间短、进针可深可浅、选穴可多可少、避免重复使用的优点。传统火针直径偏粗 [4] [5] ,虽直径0.5 mm的细火针,在治疗面部疾病时仍可造成局部的瘢痕。《针灸大成》就此表述为“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加之针粗痛感强烈,局部损失大,限制了火针的应用。毫火针使用普通毫针 [6] ,直径为0.2~0.3 mm之间,针具的改良弥补了传统火针的不足。同时研究证实,毫火针的烧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火针 [7] 。毫火针针具为优质不锈钢材质,将不锈钢毫针的针体烧红需要1~2 s时间,而常规火针为钨锰合金,耐高温,烧针时间长,且不锈钢在金属中是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会出现一端加热另一端烫手的情形,其操作安全、缩短就诊时间的特点,更适宜于临床;毫火针针具为普通毫针,针具选择与针刺毫针相同,针刺深度相当,而火针针具较粗,入穴不可太深,深则伤及筋肉。毫火针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毫火针选穴与火针选穴均以“以痛为腧”的局部选穴法为主,毫火针点刺可稀可疏,其病变范围大,选穴多,而常规火针疼痛感强,选穴一般宜少;普通毫针多为一次性使用,其针尖锋利,易于进针。而火针多人重复使用,患者不易接受,且重复燃烧点刺后,针尖圆钝,进针速度变慢,疼痛感增强。

毫火针的兼并优势也体现在对穴位刺激后的三效合一,机械刺激、热刺激和局部可控性灼伤 [8] ,从而针小但穴位效应强:借“火”之力,温阳驱湿散寒;因效应强而入针即得气,“气至病所”则事半功倍。毫火针兼具补泻作用,不必计较补泻之别,刺激程度大 [9] 而不必区分“候气”及“催气”,不必忌惮针粗痛烈且“以痛为腧”可全身取穴,因而定了其简便易行的特色。《针灸大成》: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毫火针穴位刺激效能的提高使其可进针较浅,提高了临床安全性。

毫火针的操作:使用普通不锈钢毫针,局部皮肤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针,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将毫火针针体置于火焰中心部,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把针烧至通红发白,运用腕力迅速垂直刺入选定的穴位,然后迅速出针。操作过程务必做到“红、准、快、浅”。针刺完成后用干灭菌棉球按压针孔,嘱患者保持治疗区针孔干燥、3天内不沾水。每2周治疗1次。另外,治疗过程中注意保证酒精灯的平稳,内装1/3酒精即可;靠近头发、眉毛、胡须、阴毛等部位皮损务必保持安全距离。

4. 毫火针的应用现状

4.1.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用与作用机制

急性踝关节扭伤为踝关节韧带损伤,多因所受拉应力过大所致。过大的拉应力可以造成韧带纤维撕裂、部分断裂甚至完全断裂,在损伤过程中,可出现毛细血管或小血管的断裂,造成组织间出血;同时,由于神经反射的作用,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大量组织液反应性渗出。针对以上病理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使组织间积存的出血和渗出液迅速排出,即采取外科的“引流”机理,迅速减轻组织间的张力,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

现用毫火针加以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以下3点:①、利用火针治疗后形成的开放窦道引流,拔罐制造的负压使损伤局部淤积的瘀血及渗出液有效排出,从而迅速降低损伤局部软组织间的张力。②、瘀血及渗出液排出、软组织间的张力降低之后,神经末梢受到的刺激迅速减轻,所以局部疼痛症状马上改善。③、瘀血及渗出液排出,软组织间的张力降低之后还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所受到的压迫得以解除,加上拔罐的物理刺激使得组织液经淋巴管向静脉的回流得以恢复,促进损伤的修复和肿胀的消退 [10] [11] 。上述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损伤即可得到迅速修复。而刺络拔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12] 中提出“宛陈则除之”,因此刺血祛瘀以生血的观点古已有之。现用毫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取材方便,易于操作,不易交叉感染,疗程短,疗效确切,收效迅速,可最大可能恢复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与作用机制

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膝,与肝、肾关系密切。《张氏医通》记载“膝者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故本病多以肝肾亏虚为本,加之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以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不通而致痛。而火针疗法,古称燔针、焠针、烧针,是将特制针具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腧穴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始见于《内经》。《灵枢·官针》记载:“凡刺有九……,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由此可知痹证自古以来就是火针疗法的主要适应症。火针具有刺法和热疗的双重作用,是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将火之热力通过针体传到关节及周边穴位,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正可谓应针之效、借火之力,使针刺与烧灼同时发挥作用,对痹症尤为适用。本病常用的学位:梁丘、足三里、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鹤顶、阿是穴。毫火针点刺深度3~7 mm,留针1 min,1次/d,连续2周。诸穴合用,加之毫针携带火力透达筋骨、温通经脉,使气血充盈、筋骨得荣,共奏散寒化湿、温经通络、行血化瘀之功效,佐以辨证取穴内调脏腑、培本固元,标本兼治。

4.3. 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应用与作用机制

周围性面瘫伴乳突后疼痛的治疗以及预防和控制后遗神经痛方面则是整个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现应用毫火针点刺乳突部配合耳后静脉放血疗法可以很好地改善面瘫症状,早期应用本疗法对于缓解乳突部疼痛有较满意的疗效,可有效地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乳突部毫火针点刺:针刺治疗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乳突部,用0.30 mm × 40.00 mm针灸针在酒精棉球上烧红针尖3~5 mm,后迅速点刺患侧乳突部疼痛区,5~6次为宜。5 d为1个疗程,隔日1次。

早在《内经》中已提到火针可用于治疗寒证,如《灵枢·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毫针针体烧红后施术,能够将火热的能量由腧穴直接导入体内,鼓舞阳气,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现代有关临床研究报道指出,以火针迅速点刺患处,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水肿等,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 [13] ,因此毫火针结合了针刺和艾灸的作用,能够快速疏通凝滞的气血、经络,缓解乳突部疼痛,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4.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应用与作用机制

其病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突然弯腰扭伤、腹部长期慢性劳顿或受凉史。症状表现为单侧和双侧腰部疼痛,无法久坐;体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3横突顶端有固定压痛,并可能触及到活动结节及条索状物,或有肌纤钙化后的剥离感。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属中医学“腰痛”或“腰腿痛”范畴 [14] 。目前临床中的治疗主要包括小针刀、局部激素封闭、针灸、物理治疗、推拿等,其中小针刀的应用较多 [15] 。有研究 [16] 认为小针刀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晕针、手术部位感染、术后疼痛、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等。毫火针是针灸的特殊技术,较传统的火针细,对患者的皮肤损伤较小,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毫火针的热量较高,能有效解除筋膜粘连挛缩,消除渗出水肿,同时也具有毫针的穴位效果,能达到祛散风寒湿邪、补壮肾火、疏通经络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势。

4.5. 足底筋膜炎的应用与作用机制

又称足跟痛综合征,多为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床足部触地后或休息一段时间后步行时出现足跟疼痛,活动后缓解,久行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甚至有针刺样痛感向足前部放散。

《医宗金鉴》记载本病“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履,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本病多为风寒湿邪或久行久立致局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治疗当温经通脉、化瘀散结为主。毫火针疗法兼有毫针与火针的双重功效,同时具备毫针针细痛微和火针挟火气盛的特点,因“气得热而散,血得热而行”,所以毫火针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祛瘀散结的作用 [17] [18] 。《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毫火针针刺过程的筋结点选择即为“以痛为腧”的体现,针体携高温直达病所,使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瘢痕组织被灼至炭化,这种良性灼伤既可以松解局部粘连肌肉张力,放松局部痉挛组织,同时又可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刺激吞噬细胞聚集,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炎症水肿,促进渗出吸收,温热之力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筋结之点逐渐消散 [19] [20] 。

5. 展望与总结

毫火针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临床应用广泛。其继承了火针的诸多优点,弥补了常规火针的缺陷,继承而不逆古,促进了火针的发展。独特的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的优势也使其易于为临床接受。毫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集毫针激发经气,艾灸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毫火针即是将“灸火”的效应带入了体内,因此毫针所治疾病,毫火针均能治疗,且毫火针借火之力,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对于急性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疑难病症也可获得显著疗效。

基金项目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Y201602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特技】火针疗法详细讲解
「康复吧」中医特色疗法——毫火针
白癜风的中医疗法之针灸
无邪温补,有邪胜邪的火针疗法
针灸之之  太坡居士整理
火针操作规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