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买年金保险



写在前面:


这次毕竟是保险的主题,从保障出发,不属于赚大钱的投资工具,我在表述上尽量把保险本质的东西写清楚,该提醒的地方也提醒清楚。


我个人长期持有中国平安的股票,背后的逻辑就是看好中国保险业的长足发展,我相信,当大家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时候,保险一定会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要配置。


01


前段日子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50万保额的重疾险没啥用,因为有通胀,未来10年甚至20年后假设真得了重疾,50万就算拿到手,实际购买力也很低,那还不如自己投资,可以赚更多的年化收益,以后真得病,手头救急的会钱更多。


其实这事情不能这么思考,保险最大的功能是保障,而不是帮我们赚大钱,不能用理财那套逻辑来计算谁划算。


如果一个人把买重疾险的保费拿去投资,当然,运气好的时候,这笔钱翻了无数倍,未来足够支付各种开支。但这样的人多吗?恐怕未必。


大多数人理财投资的能力非常有限,牛市的时候跟风买股票,熊市的时候含泪卖股票,十几年下来,手头甚至都没有什么余钱,那时候遇到重疾,谁给钱呢?


02


那么在年金的问题上,也遇到同样的疑问。


我年初买年金,身边一些朋友知道,他们不太理解,认为我自己做投资,收益上肯定能跑得过年金保险的收益,做这事情不是犯傻嘛。


朋友也是拿着理财投资的收益来对标保险年金的收益,但忽视了理财投资本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我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


那么我买年金的时候,是怎么一个逻辑呢?


其实年金保险,帮助我完成了辞职这个行为的最后一脚。我在面临辞职问题上,最大的心理障碍是“体制可以提供非常体面的退休金”。


以常州为例,企业普通职工每月三千多的退休金,体制内退休,至少可以拿6000元收入,如果有一定职务级别或者职称级别,退休拿到万把也是OK的。


这个体制特有的保障福利,是很多年轻人“宁可在体制内熬下去,也不会辞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很多家长送孩子进体制工作,不让他们辞职的重大理由。


我骨子里是风险厌恶者,后路不想好,总不敢冒险。所以在辞职这事上,即便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好了,内心总有那么一道坎:


1、如果未来出现重大金融危机,所有的投资项目都严重缩水,收入也一落千丈,那该怎么办?


2、如果未来我脑子进水,被蛊惑做了错误的创业,压住全部身价做,最后亏得一无所有,该怎么办?


3、如果家庭出现了重大事故(或者婚姻失败),导致倾家荡产,那该怎么办?


4、如果生了一个败家子,到了年老力竭的时候,存款都拿去补贴孩子了,自己的退休日子该怎么办?


之前的重疾、意外和寿险都是各司其职,但退休这块没有对应的保障,我需要找到合适的产品,把钱锁起来,在每年返点给我,给未来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所以才把目标锁定到年金保险。


我购买的年金缴纳周期是10年,每年缴纳约定好的保费,每年以现金的模式返还一定比例,持续到我60周岁。这年纪之后,每年返还金额的比例会翻倍,持续到我80周岁。


到那个时间节点,保险公司将把我所缴纳的保费都退回。如果我生命周期没有达到80周岁,那么去世后,将会有受益人拿回我所缴纳的保费。


此外我附赠了年化5.5%-6.5%左右的活期理财账户,以及保单本身还有贷款赚利差空间。


从收益来看,年金肯定能够远远不如我去买股票做基金定投,但这个产品是对自我一种时刻保障,它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受我可能失业的影响,也不受成家立业后或许会存在的婚姻纠纷的影响。


当我有一定经济实力,在安排好股票、基金、固收,以及健康类基础保险等产品投资之后,拿剩下来的闲置资金做一个年金保险,保障我从当前到未来的基本生活品质。


再通俗一点讲,年金就是我为自己追加了一份金额更高的养老金,这个养老金从我交钱的第一年开始就每年返钱罢了,持续到80周岁(注:当前国家保险新政策出台,年金险前五年是无法返现的)。


03


客观说,年金真的只适合经济富足的个人或者家庭,如果年轻人或者小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算特别宽松的话,非常不建议买,而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把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基础保障做好。


那么,年金适合用在哪些方面呢?我直接举例说明比较好:


第一个是真实发生的反面案例:


一个食品行业的私营企业主,大概是40多岁,太太是家庭主妇,孩子读大学。几年前他查出得了重病,治疗费上花费巨大。实业这事情,如果遇到当家人生病,走下坡路是大概率的事情,外债欠了几百万。


后来这位企业主做了件很冒险的事情,先是把企业类型由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代表变更为他本人,然后在多家公司投保意外险,保额除了可以覆盖外债,还有几百万的空间。在随后一年里,他驾车追尾大货车死亡。


然而结果并不遂人意,保险公司以投保前肝癌未告知拒付,虽然说妻儿打官司最后拿到一部分钱,但这场重病给家庭带来的结局并不好,不仅仅亲人以悲伤的方式离开,而是也没有对妻儿未来做出周全的安排。


其实结局是可以改变的,第一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早点买重疾险,一方面费用低,另一方面当遇到重疾的时候,治疗费上会有很大的抵消。


第二点就是年金的问题,如果说企业主本人和家人没有可靠的投资渠道,他可以在企业经营好的时候,提前给家人买年金险,这样通过每年拿年金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第二个是经济收入比较好的三口之家的案例。


小两口年收入合计在100万左右,他们想为刚出生的孩子多存点钱,他们先是选择了给孩子成立一个基金组合,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的模式,每月在这个账户里存几千元,等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拿出来当出国经费。


不过小夫妻有个担忧的点,怕投资上的风险波动导致账户收益不如意,或者家庭遇到急需要用钱的时候,不得已将基金账户里资金全部提出来。


于是他们做了第二手准备,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为孩子买了某家保险公司的年金保险,年交10万,交费10年,按照保险新规,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可以领取终身的年金和返还的部分保费,在孩子硕士毕业后,可领取的年金金额会加倍,孩子在就业头几年就可以积累一笔金额不算少的创业资金。


现在很多年金险上还有投保人意外豁免的功能,如果投保人因为意外事故(如车祸)身故,保费可以豁免,保障依旧。


这两个案例,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家庭收入状况必须要好,基础保障和日常投资理财都安排妥当,有余力去购买年金;第二,能够正确理解年金保险的长期养老金保障作用,它不是造富的机器,不拿年金保险的收益来对标理财投资。


04


我查了下,截止到现在,国内市面上的年金险出自平安、泰康、太平、人保寿、华夏人寿,此外新华据说11月有年金险上市。


为了方便大家看,我把这5款年金险的保险责任、附加账户、保额、领取说明,以及终身实际累计领取金额的总数都放在表格里。


大家可以手机点开图片,把屏幕横过来,手动放大仔细看,或者直接保存到电脑上打印出来。


每个产品的细节,我个人感觉已经描述得很清晰了。



按照统一投保案例,从最终领取金额的情况来看,华夏人寿福临门鑫享版拿到的钱最多,泰康次之,但差额有点大,其他几家都差不多。


还有年金险附带的投保人意外豁免这个功能上,只有华夏人寿和泰康的产品有。


如果真的感兴趣,需要提前问问自己,家庭中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这类基础保险是否都做好了,家庭理财投资部分是否有稳妥方案,家庭日常现金流状况是否健康,未来现金流状况是否有准备。


如果一切回答都是OK后,还想研究年金,就把表格仔细看下,同时可以在网络上找对应的产品具体说明,进行测算。


购买渠道上,我个人是因为年初购买了华夏的年金险,有认识的华夏的工作人员。至于其他公司,因为没有买过产品,没有更好的渠道提供,大家可以直接官网客服咨询。


PS:我之前买的是华夏福临门2015版,现在已经停售了,产品跟鑫享版相比就是现金流返现模式上有差异,总领取的金额来看,来去不大。


2015年版本是每年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一直持续到80周岁,鑫享版这个产品是到了年龄点上快速返现,在5-10年这个节点上共返还了25%已交保费,然后25年到35年这个节点上共返还100%的保费,其他时间点还会根据保单的条款持续提供现金流,到年纪大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退保,再一次把100%的保费拿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险-用72法则聊聊“越领越多”的年金险
弘康弘福今生年金保险咋样呢?
年金保险渐行渐近(3)
让年金保险消失吧,买的人会越买越穷
为何穷人买保险越买越穷,富人买保险却越买越富?看看区别就懂了
一张年金保险富过三代?这是大头梦!| 檀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