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西医消化病 中医不会束手无策


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 北京国际消化病中西医诊疗高峰论坛 在京举办,《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胃 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以下简称《共识意见》)的发布成为此 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共识意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牵头,于2014年正式启动编写,全国100余名著名脾胃病专家历时两年 多共同完成的。


 《共识意见》包括了常见的10个 消化系统疾病,即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 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腹水; 3个中医病证,即胃脘痛、 便秘、泄泻; 3个常见中医证候,即脾虚 证、肝脾不调证、脾虚湿热证; 1个“脾 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 。


 优势病种单独列出 


增加了 3 个中医病证的共识意 见。胃脘痛、便秘、泄泻这3个中医病 症是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存在于多个疾病中。如临床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 均可见胃脘痛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 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如泄泻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因消化器官功能和器质 性病变而发生的腹泻,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肿瘤及药物相关性肠炎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本病在证候规律研究、辨 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关于泄泻疾病尚无相关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



 胃脘痛、便秘、泄泻中医病症共识的制定,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在临床辨证治疗,尤其是基层医师在不能确诊疾病 的情况下,运用本共识意见去辨证施治;或者复杂疾病时,患者同时有多个基础疾病,但以胃脘痛、便秘、泄泻为主要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常见证候重点推荐 


增加了 3 个中医证候的共识意 见。其中肝脾不调证的诊疗共识意见 提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使得精神情志对 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中医多从肝脾论治,因此共识意见提出了肝脾不 调是消化系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如 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 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同时,针对其 治法,张声生教授团队提出了“调肝理 脾”治疗大法,并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唯一一个“脾胃病调肝理脾重点 研究室” 。


脾虚湿热证的诊疗共识意见提出: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膏粱 厚味、暴饮暴食等饮食不节的生活习 惯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身体状况,饮食 过多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不足,同时膏粱厚味生化痰湿,阻碍脾胃气机,气 郁痰阻,湿蕴中焦,蕴而化热,形成脾 虚湿热之证候,因此,脾虚湿热证是现 代疾病中常见的中医证候。


脾虚证的诊疗共识意见提出:现代人多运动不足,骨弱肌肤盛,或药石过多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均导致脾 虚证,气虚体弱的症状,表现为乏力易 疲劳等。 


综述所述,因情志不畅、饮食不 节、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了肝脾不调 证、脾虚湿热证、脾虚证是临床常见证 候,故专家团队制定了这3个中医证候的诊疗共识意见,既可用于已确诊 疾病的诊治,也可用于临床中无明确 疾病患者的诊治,如患者以口臭、乏力、便溏等亚健康状态就诊时,可参照 这3个疾病诊疗。


 更关注有效性评价 


在10个消化系统疾病内容的编 写中,新版《共识意见》还增加了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增加了疾病疗效评 价标准,为临床科研有效性评价提供 了依据;同时,本次共识意见结合了 全国脾胃病专家的集体智慧, “以循证证据为主,以专家共识为辅”,为临 床实施提供了更多有力的证据。 

在《共识意见》最后一章,增加了 “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主要是针对消化系统 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进行赋值评分和 等级评定,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 床研究有效性评价提供依据,尤其在 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评价中较为实 用。量表测评使用中的共性问题,本 共识也进行了补充,医生在临床和科 研中可选择使用。(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 周强)


专家点评


中医药疗效评价需要更多循证证据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 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是 迄今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最为全 面、综合的共识意见,其制定方法和 过程严谨、历时时间较长,以循证证据为主,专家意见为辅;涉及病种较 多,且能够体现中医特色。

 

消化系统疾病以功能性疾病为主, 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受情志的影响,西医 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而中医 长期以来广泛运用于临床,从古方痛泻 要方治疗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到上市的中成药均有大量记载和临床 研究。该共识意见在疾病的选择上既体现了中医“同证异病”,也能够体现 “同病异证”,具有显著的中医特色优 势。在防治方面既注重精神情志的调 理,又兼顾生活方式干预,充分体现中 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虽然目前尚不能 称之为 “指南” , 但随着新的临床研究证 据的积累和增多,为今后转变为循证的 临床实践指南奠定了基础。 


该专家共识还有一个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使基层医生甚至是医 院的西医医生能够理解中医证型, 从而更加精准地运用中药,使辨证 论治脾胃病提供了可能性。通过 专家共识的临床推广和运用,可以 激发更多的基于临床问题的试验研 究,从而对中药疗效评价奠定基 础。为了更加真实的体现中医的疗 效,该共识意见还就中医治疗后的 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建议意 见,有助于临床效果的评价和科研 成果的展现。相信通过该专家共 识的传播和推广,将有助于中医胃 肠疾病治疗的疗效体现,提高疗效 的显示度。(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循证医学中心主任   刘建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融汇 共话 规范——《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调理脾胃可以按摩这几个穴位
健康术语——山根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病研究进展(续)
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
360doc个人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