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十分防!

胃肠道是人体的加工厂,水、食物、药物等进了肠胃道,就会被分割成比原来体积小得多的物质,经过胃肠道自身一些消化酶的作用,变成人体能吸收的小分子,被胃肠道的血管吸收,这才能为身体所用。所以说,健康的起点在于肠胃。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好比树根,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肠,是人体食品加工厂,营养吸收之所,中医认为小肠为受盛之官,大肠为传道之官。《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这一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与肺的肃降有关。


一、肠胃有问题,信号很明显


肠胃健康这么重要,要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不舒服呢?如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早治早好。

典型信号:

1

腹痛

(1)如果在行走或跑步时会有一边肚子痛,放屁后或者轻揉肚子时会感觉疼痛减轻了一点,且能在腹部摸到小的包块,这种状态多是结肠痉挛。

(2)如果腹痛的同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积食的现象,并且在秋季时表现更明显,就可以进一步确认是结肠痉挛了。

(3)如果疼痛有一定的节律性,而且常常是因为受凉、上火,或者吃辛辣食物刺激而诱发,这种情况则应是胃溃疡。

(4)如果腹部的疼痛是隐隐地胀痛,并且位置是在左腹部位置,还经常受到便秘困扰,而且腹痛后大便时还出现便血,身体也明显消瘦,这就要考虑直肠癌或结肠癌的可能。

2

进食后胃痛

如果常在饭后两小时开始胃痛,有时候发生在半夜,痛感明显时甚至会痛醒,且在秋季和冬季还常有泛酸现象,吃点温热的东西痛感减轻,这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发炎的表现。

3

面部生痘痘,多斑

《黄帝内经》讲述了胃经在面部的循行路线,大致起于鼻翼两侧,上下延行,总体沿着面部轮廓走行,上方到左右发际处,再沿着发际继续往上。了解了这些,在照镜子的时候注意观察,如果顺着胃经的路线上有新生的斑点、痘痘等,这很可能是胃病早期的预警。

4

舌边齿痕,舌中有裂痕

观舌诊病是中医看诊的一绝。针对胃病,我们可以观察舌头的形态。如果你发现自己舌头边缘有被牙齿咯的印子,也就是齿痕,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健康可能出现问题了,脾胃已经变得虚弱了。

5

饱胀感强烈

饭后感觉饱胀或整天都感觉肚子胀,口气重,体重下降,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6

饭后腹泻

刚吃完一顿饭,肚子就难受、腹泻,基本上吃一顿泻一次。不吃东西的时候,稍微受凉就会发作。腹泻的排泄物为水样。虽然腹泻,但不见消瘦,这有可能是慢性过敏性肠炎。


二、寒导致肠胃病久久不愈


一般而言,轻微的肠胃功能失调的表现是胃气虚弱、没食欲、反酸、打嗝、恶心、呕吐等。此时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调理,病情就会恶化,就有得急性、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甚至是癌变的可能。

由此不难看出,健康问题就好像多米诺骨牌,如果一张牌倒下不加以阻止,就会接二连三地有问题出来。

01

寒是大忌,受凉导致肠胃疾病久久不愈

“百病寒为先”,寒气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肠胃病也不例外。肠胃怕寒。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侵袭后,肠胃运行会受阻,身体自然难受。尤其是脾胃本就较弱的人,更是受不了寒冷。遇风寒后,胃部会隐隐作痛,有时重有时轻。因为胃酸的酸水增多,食欲也会受到影响,手足冰凉,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泻。

02

四肢温热,肠胃才有暖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如果手脚温热,就说明体内阳气比较充足。如果手脚温度不够,甚至有些人常年四肢冰凉,这就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内有寒气。医生常常会问来就诊的人有没有感觉自己手脚发凉。这也是判断身体是否受凉的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手脚温度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温度,而不是一时的温度状况。

我们可以摸出手脚的温热程度,依据不同的温度分为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极冷三种。

1、手足不温是说手脚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人感觉不暖和,这说明身体里可能有轻微的寒气,但还不算严重。

2、再严重就是手足冰凉了。这种程度的冰凉有时还会伴有出汗的现象,这就说明体内阳气已经亏得挺厉害了。这些人手指、脚趾虽然冰凉但手心和脚心却发热,总想挨着凉的东西才舒服,但人又特别怕冷,容易出虚汗。事实上,这种热是一种虚热,是体内寒气重的表现。

3、最后程度是手足极冷,这是指手脚温度极低,甚至有的人连肘关节、膝关节之下都是冰凉的,这就提示体内的阳气已经极度亏虚,寒气过重,往往会直接伴随着疾病的发生。

03

热水泡脚,阳气生发远离疾病

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由此不难看出,养脚是防止寒气入侵的首选方法。

热水泡脚的最佳方法是:晚上睡觉前,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水的深度以刚刚能没过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净。泡脚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泡完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也不会太多地透支健康。


三、调理肠胃三分治,七分养


在我们的一生中,胃要接纳几百吨的水和食物,无论大小、冷热、酸甜苦辣,都要吸收、消化。这样大的工作量,如果我们还不善待肠胃的话,肠胃生病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胃部出了问题、应该注意的时候,往往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想要肠胃健康,平时的养护是重中之重,不管有病没病都要注重养护肠胃。

1、早养早治,饮食合理

对肠胃的养护,民间不少俗语都凝结了医学的智慧。比如,“调理肠胃,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是基础,三分治也是在七分养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方面进行调养,配合医生的全面检查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首先,第一步就是调整作息。不管工作多忙,一日三餐必须定时定量。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安排,但现实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做到。因为工作往往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午餐瞎凑合,晚饭又要跟着应酬,周末或者假期又因为睡懒觉,往往是省掉早餐直接奔午饭了,这种习惯是普遍存在的。

(2)其次,饮食习惯要合理。有个年轻的销售人员,他经常应酬,吃东西不挑不拣,在病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有个“铁胃”。事实上,他的饮食结构很不合理。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他在路边买几个硬的饼,急匆匆地吃下去;经常喝醉酒,呕吐;为了赶时间,往往三顿并一顿,或者半夜了才吃饭。他经常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儿就会胃胀,影响睡眠。他的饮食习惯就非常不合理,导致出现胃胀等问题。

(3)此外,饮食时应以软、松的食物为主,比较有韧性的、爽口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该吃饭时就吃饭,别总是想着自己没事,其实你的肠胃真的撑不住。

2、补药有度,培养自愈力

不少中老年人有自己的一套补药养胃的方法。他们认为自己老了,精气神不足,抵抗力下降,需要用补药补回来。其实,补药本身是好东西,但不少人在使用上存在误区。不少肠胃患者花了不少钱吃补药,但肠胃毫无起色,甚至适得其反。

人体的自愈力也是三分病,七分养。药物不过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的元气,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是,人体的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没有了。而我们要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体内的元气,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张,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地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体有了自愈力,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生病了不找医生、不吃药、不打针,并且还吃冷饮、熬夜,如果这样的话,病怕是永远都好不了。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配合人体自愈力开展工作,每天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地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的元气充足,只要元气充足了,病很快就会好的。

在现代医疗中,人们对医药过于信任和依赖。由于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咳嗽、发热、呕吐等,人们为了消除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感,就会用药物粗暴地干涉,这样,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症状消失了,人们认为是这些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下一次疾病来袭的时候,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求助于药物。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身体的自愈力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失去作用。


四、肠胃常见症状,这么养



01
口臭


1、艾草酒一小杯,三天口臭减轻很明显

中医认为,引发口臭最常见的肠胃病是胃火上炎,是由胃腑积热引起的。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当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胃出血、便秘等情况发生时,就会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就此发生了。如果经常有口臭,有个简单的方子是喝点艾草酒。

【食方名】

艾草酒

【原料】

鲜艾草适量,广口带盖容器1个,酒适量。

【做法】

春天摘取艾草新叶,洗净,晒干。将艾草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广口容器,浸泡在白酒中,密封四五天,再开盖,将艾草从容器中取出,绞汁一小杯,与少许蜂蜜或等量的白开水对匀饮用。

【用法】

在睡前服用,3天后即可明显减轻口臭。

2、按摩胃经内庭穴,去胃火,减轻口臭

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黄帝内经》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在早晚充分按揉足二趾趾面,并按揉足部内庭、冲阳、公孙穴各1分钟;然后从小腿向足趾方向推足背及其两侧各30次。这样坚持做三天,可明显减轻口臭。


3、消除口臭,好的习惯很重要

(1)首先,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刷牙时仔细清理牙缝,可以选择牙线等来帮助清理。要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2)其次,日常要规律饮食,相对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3)最后,睡前不吃零食。因为这会促使口腔内的菌体滋生,引发口臭。

02
流口水


脾胃受寒,胃中湿热,最易流口水

口水太多是因为肠胃不适,最常见的是脾胃受寒。这种情形多发生于人生大病之后,身体元气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这时候的人往往体内阳气亏虚,脾胃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水湿上行于口而为口水。

此外,还有胃中湿热的情形。这种情况多发于夏季,多是因为本身脾虚胃弱,加上吃喝不注意、饮食失常造成的。因此在夏季高温时,要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这是因为,这类食物大多有高热或高湿的属性,无论你是何种体质,吃多了都容易产生湿热,进而导致胃中湿热。

【食方名一】

乌药茶

【原料】

乌药15克。

【做法】

乌药用水冲去浮灰,放入沸水中,煮沸,倒出汤汁,代茶饮用即可。

【用法】

每日饮用一次,至口水消失为止。

【功效】

乌药有散寒气、醒脾开胃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而多口水的情况。

【食方名二】

姜糖茶

【原料】

鲜生姜30克。

【做法】

鲜姜洗净,切成丝或片,放入水中煮沸,倒出汤汁,代茶饮用即可。

【用法】

每日饮用1~3次,至口水消失为止。

【功效】

如果是因为外感受凉而多口水,姜糖茶就很适合。


03
吞咽困难


当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人的咽部、胸部或食管就会有梗阻停滞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吞咽中枢里的横纹肌的运动神经节已经发生了病变

其中,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癌是导致吞咽困难最常见的疾病。

患上反流性食管炎,除了吞咽困难,还伴有反胃、胃灼热、胸痛等其他症状。

患上食管癌,吞咽困难的程度较重。

鼓气与吮指,提高吞咽能力

下面介绍两个小动作,可以随时随地锻炼吞咽功能。

空吞咽及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以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也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水,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

鼓气:轻张口,后闭上,然后做鼓腮动作,随后轻呼气。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吮指:也可让做吸吮手指的动作,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04
胃胀气


一般说来,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但如果肠胃功能不济,或者有些疾病,肠壁血液循环就很可能会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而因为吸入过量空气而引发的胀气,多会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

1、有哪些疾病会导致胃胀气:

(1)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溃疡、胃癌等都可能有胃胀气的现象。

(2)肠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3)肠胃神经官能症:吞气症,甚至与肠胃无关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也都可能出现胃胀气现象。

2、热水袋和橘皮茶,轻微胀气快消除

轻微的胃胀气,无须过分紧张,用暖水袋放在有胀气的地方捂一捂,大多可以缓解。同时,也可以喝点儿橘皮茶,可以有效缓解胀气。

这里推荐四款已被临床验证的中药汤。它们可靠有效,可有针对性地治疗各种胃胀气。

【食方名一】

橘皮茶

【原料】

新鲜橘皮50克。

【做法】

将橘皮撕碎,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泡,当茶饮。

【用法】

每日饮用1~3次,至腹胀消失为止。

【功效】

主要用于较轻微的胃胀气。

【食方名二】

山楂麦芽茶

【原料】

生山楂、炒麦芽各15克。

【做法】

将山楂和麦芽放入水中煎2次,取出汤汁,代茶饮用。

【用法】

每日2次,早晚饮用,连饮数日,至胀气消失即可。

【功效】

主要用于食积不化导致的胀气。坚持连续饮用,消胀效果好。

【食方名三】

理中汤

【原料】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克。

【做法】

将所有药材放入水中煮沸,取其汤汁,代茶饮用。

【用法】

每日1次,直到胃胀气消失。

【功效】

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胀气,胃胀气表现为排气不臭,腹中满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食方名四】

承气汤

【原料】

枳实5枚,大黄12克,甘草12克。

【做法】

将所有药材放入水中煮沸,取其汤汁,代茶饮用。

【用法】

每日1次,直到胃胀气消失为止。

【功效】

用于实热内结引发的胃胀,胃胀气表现为腹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少吃高淀粉、高蛋白食物,减少胀气真有效。

为了避免胃胀气,饮食上要有选择性。红薯等高淀粉的食物,胃胀气的人就不宜多吃。同类的食物还有豆类、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西蓝花等。另外,如果是乳糖不耐受体质的人,还要避免饮用牛奶及高乳制品。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以上这几类食物就可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05
胃痛


胃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都会引发胃痛。

1、推拿内关和足三里,止痛易行效果好

这个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背部第八至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寸处找到压痛点,用拇指指面按压痛点;用拇指指端点按手腕内关穴和膝盖下足三里穴,至疼痛缓解为止。

2、三七蛋羹,配合推拿,双管齐下止胃痛

用着推拿方,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双管齐下,止痛效果好。寒证引起的胃痛,少食用辛温燥烈之品,如生姜、肉桂、辣椒等,以免损伤胃黏膜。这里我推荐三七蛋羹来止胃痛。

【食方名】

三七蛋羹

【原料】

鲜藕1段,三七粉5克,鸡蛋1个,盐3克,植物油15克。

【做法】

将藕洗净、切碎,用纱布绞汁1小杯,加水250毫克煮沸。再将三七粉与生鸡蛋调匀,倒入藕汁锅中,加入盐、植物油调匀即成。

【用法】

每天食用1杯即可。

06
恶心、呕吐


中医认为恶心是“胃气上逆,泛恶欲吐之证”,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简单地说,是胃气状态的失和造成了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出问题是恶心、呕吐的常见诱因。

在治疗上,西药效果明显,但副作用相对较大。常用的止吐、止恶心的药有吗丁啉(多潘立酮片)、达喜(铝碳酸镁片)等。服用吗丁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倦怠、嗜睡、头晕等,女性偶尔还会有罕见的闭经。服用达喜时,大剂量服用者会出现便秘、口干和食欲不振,较长时间服用还会引起血清电解质的变化。过敏体质的人要禁用,否则会有危险。

手三里加足三里,止呕平胃

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按摩时,可以用双手食指指腹互按对侧穴位。每次2分钟左右,每日2次,力度以适中为宜。

同时,还可以用手或按摩锤经常按揉、敲打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的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钟,当感觉到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每天坚持才可能有良好效果。

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皆对脾胃有调理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治疗肠胃不适本来就是它的职责所在,按手三里穴可消除腹胀、吐泻等肠胃不适。足三里之所以有止吐的作用,是因为胃经气血在足三里这个位置形成了较大的气血场,按摩可以生发胃气。

07
食欲不振


急慢性胃炎、胃癌、肺结核、尿毒症、心力衰竭、肝炎、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神经性厌食、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都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表现。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下垂。

1、香菜和橘皮,开胃醒脾

普通的食欲不振用食疗方就可以改善,比如香菜。《本草纲目》对香菜的开胃醒脾功效是这样记载的:“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作用。香菜还具有和胃调中的功效,因为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肠胃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都适宜食用香菜,外感风寒、食欲不振、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但对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的人不适合。此外,橘皮也能有效治疗脾虚食欲不振,比如橘皮鲫鱼粥。

2、橘皮鲫鱼粥

【原料】

鲫鱼1尾,高粱米50克,橘皮若干。

【做法】

将鲫鱼去骨,然后将鱼肉与高粱米、橘皮一起煮粥,煮至快熟的时候加入葱、姜、蒜。

【用法】

喝粥,食鱼肉。

【功效】

既可以补脾,又可以行气,能够快速改善胃口。

08
反酸


反酸就是胃中的酸水往上涌,如果把反酸病人的胃液抽出来化验,可以发现盐酸增多。在吐酸水的时候,因为酸水刺激了贲门和食道下端,会使人觉得烧心;同时贲门开启,酸水会通过食物反流入口腔。经常感觉胃里往上泛酸水,说明胃的功能非常不好,很可能患上了胃炎或者胃溃疡。

1、反酸受不了,赶紧服抗酸药

胃反酸的时候应该服用一些抗酸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片、氢氧化铝凝胶等,都能中和胃酸,达到酸碱平衡,减缓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腐蚀。

胃反酸,特别是倒流到口腔,应立即用清水漱口,并立即饮用一些温开水或凉开水,尽可能缩短胃酸等强腐蚀剂与食管的接触时间,即使夜间因胃反酸醒来也应这样做。

睡觉的时候,头部垫高15~20厘米,可减少夜间胃内容物反流,减轻反酸带来的伤害。

2、上脘、中脘、下脘加梁门穴,温和应对反酸

反酸若经常用碱性药反复中和,反而会引起胃酸大量分泌,治标不治本。这里推荐按摩胃附近的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四个穴位,改善胃健康,抑制反酸效果好,副作用少。

上脘、中脘、下脘分别在肚脐上5寸、4寸、2寸处。只需将双手自然并拢,用五指同时在这个区域触摸,如果感到有疙瘩或者很凉,或有明显痛感的地方,那就说明你找对位置了。这时只要选择最疼的地方,用双手小鱼际反复按揉痛处,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做3组,胃就能舒服一些了,这时候偶尔会有放屁现象,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

梁门穴在肚脐上4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这个穴位就相当于身体的中央通路,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胃部的不适,包括反酸。按摩时,可用大拇指的指端对穴位进行按揉刺激,1分钟一组,感觉穴位处微微热涨即可停止。 生姜普洱茶,常喝治胃反酸, 胃反酸发作不定时,很多人不耐烦按摩穴位,那也可以通过喝茶来缓解。我推荐一个生姜普洱茶。 生姜温胃、养胃,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普洱茶含有茶叶碱,能中和胃酸。这款茶对经常性有反酸的人来说,日常喝最合适不过了。不过,如果胃没有反酸的症状,这个茶就不能长期喝,尤其不能喝浓茶,否则,对胃有损伤。

【食方名】

生姜普洱茶 

【原料】

生姜、普洱茶各适量。 

【做法】

将生姜洗净,切成片或丝,放入水中煮沸,用姜汁冲泡普洱茶,随泡随喝。也可以将生姜丝和普洱茶一同放入水中煮沸,喝汤即可。 

【用法】

反酸时饮用,也可用于日常的肠胃调理。 

【特效】

 快速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对消化道的腐蚀伤害。

3、少饮奶类,忌食刺激物和甜食

 有反酸现象的人,平常多吃些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能对胃壁起到保护作用。果汁、粥类等软性食物,对温养胃黏膜有很好的效用。苏打饼干、红茶等食物对反酸有较好的中和效果,可以经常吃。 反酸重的人应尽量少饮豆奶和牛奶,避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另外,忌食刺激性大的食物,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禁止饮用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过硬等食物。这是因为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致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也会加重病情。

4、胃酸过量,可导致食管癌 

胃酸反涌的主要危害包括食管痛、吞咽痛、吞咽困难,还有一些呼吸道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等肠胃疾病。与胃酸同时出现的症状还可能有烧心、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最容易出现胃部反酸的情况,精神焦虑紧张或是饮食不当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除此之外,慢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也会导致胃酸过多。反酸带来的不仅是“烧心”般的不适,而且最坏的可能是诱发食管癌。


五、单手举臂,可调脾胃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

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

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

八段锦中记载的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对于调节脾胃很有用处。

具体做法:

1.站好,两腿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2.左手翻掌,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下按。

3.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


4.一次维持2秒即可,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

5. 一套完成后,换为右手来一遍,重复30次。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大养胃食物 胃寒,胃胀,胃疼,一定要看
胃不好的人,早上会有4个表现,若一个不占,恭喜你胃部很好
胃胀难忍,千万不要憋!5个原则,让你消除胃胀!
消化不良吃什么 吃这些食物一辈子胃口好
胃酸会伤害胃壁?晨起常喝4种水,养肠胃、防反酸,预防烧心胀气
胃不好的人,这3种水果最好不要贪吃,吃得越多,胃病越严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