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纽伦港新动态·第288期】金融周期视角:“美元环流”与全球资本流动风险
编者语:

2016年以来,美联储是否启动加息进程,一直是困扰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这体现为全球主权风险的CDS继续趋势性上涨,国际金融市场更多显现出避险情绪。虽然最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维持在当前的0.25%-0.5%的水平,然而,从未来大趋势看,全球跨境资本结构与流向都将发生“方向性”和“拐点性”的变化。跨境资本总流入与流出遵循全球金融周期变化的基本规律,在资本流动、信贷增长和杠杆率方面都存在着全球性金融周期。深入研究新周期对全球资本和流动性影响及冲击,熟悉美元跨境资本流动转向、石油美元缩水对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美元估值效应对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对货币决策当局应对全球资本流动性监管的逆周期性问题、建立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意义重大。

 

文/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美元紧缩和回流的“新周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这导致美国基础货币6年里增加4倍。而当前,正如危机期间美联储从零利率到量化宽松政策的组合一样,QE退出也必然采取“量价配合”,也即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和加息组合方式,回归正常化的货币政策。

 

从资产结构来看,目前美联储资产持有规模约为4.5万亿美元,其中,MBS1.76万亿美元,国债为2.46万亿美元。在到期结构上,所持国债中有55%5年内到期,8%1年内到期。如果美联储停止国债再投资,5年后约可将资产负债表瘦身1.35万亿美元。“缩表”对美元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要比加息的冲击更为直接,因为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成倍缩减。

 

美元主导全球经济金融周期,美元周期的转变是认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前提。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我们把全球美元划分为“美元”、“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这三类“美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球美元体系,即“国际美元环流”。

 

随着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的美元紧缩和回流的“新周期”。从“美元”自身供给看,掌握全球货币“总阀门”的美联储开始逐渐减少每月的证券购买计划后,全球的货币基数由停滞转为下降,势必导致全球“美元资金池”水位下降。美元流动性正逐步从“量宽”转向“量缩”。新周期对全球资本和流动性影响及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美元跨境资本流动转向。国际金融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新兴经济体总体资本外流,非居民资金流入总额降至410亿美元,其中股市总计流入130亿美元,债市流入280亿美元,远低于2010-20142850亿美元的平均水平。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恢复,资本有回流新兴市场的迹象。

 

第二,石油美元缩水也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石油输出国和生产国的大量“石油美元”都流入到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当中,石油美元的流入为全球金融系统提供了流动性,刺激了资产价格上涨。此外,由于美元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基准计价货币,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与之相伴的是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遭遇重创,石油美元的大幅缩水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资本格局。国际油价下跌引发的全球商品价格的波动,叠加石油美元大幅缩水引发的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产生“抽血”。

 

第三,美元估值效应对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强势美元放大外汇资产下降,美元走强使得各国央行持有的、以美元计的其他外汇资产遭遇市值损失。

 

全球金融货币循环变动

 

从本质上看,全球资本和流动性的产生依托于两大循环,金融(货币循环)和贸易循环。一是贸易赤字国向贸易盈余国进行贸易货款的支付,带来经常账户的资金流动;二是贸易盈余国将积累的外汇资产重新投资于贸易赤字国的金融资产上,带来金融账户的资本流动,两者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经济循环,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失衡越严重,衍生出的流动性就越多。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再平衡逐步改变了全球金融货币循环。这种由于“全球经济失衡”而导致的大规模美元流动性面临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已经见顶的现状。

 

此外,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全球50%以上的资本仍然输入到美国、英国等,美国的稳固复苏吸引了大量全球资本购买美元资产,2015年美国资本净输入规模估计达到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去年增加了14.8%,占全球资本输入总额的38%

 

2000-2014年,我国每年都有储备资产的大幅增加,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官方储备资产将继续减少。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格局已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波动(逆差)的“新常态”,背后大格局和内在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方面,原有全球贸易大循环不可持续。中国正在逼近人口红利的拐点,人口结构已逐步接近老龄化窗口,劳动力成本将逐步反映到企业的真实成本层面,从而导致企业储蓄下降。而且中国的制造业结构调整速度未来将逐步加快,出口企业制造顺差的能力有所下降。

 

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总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继续面临总体需求不足的制约,中国出口部门超高速增长的黄金窗口已经过去,将大量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于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的效率开始下降。

 

中长期而言,全球资金的流向和配置结构都将发生变化。随着储备资产出现拐点,新兴市场通过官方外汇购买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形成的资本流出规模将会降低。

 

另一方面,原有全球金融大循环不可持续。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下资金大规模流动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发达的美元计价资本市场,美元资产减少供给;二是亚洲新兴国家超量储蓄流向美国,用于弥补美国的经常账户失衡;三是全球储蓄与计划投资平衡下较低的长期利率。随着全球失衡的纠正和真实利率的上升,美国国债等债券融资的成本也将上升,进而提升全球的真实利率。

 

建立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美元流动性短缺”。如何加强包括跨境资本流动、货币储备等在内的流动性管理成为系统性风险控制和危机应对的关键,应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性监管为核心目标和手段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首先,全球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抑制金融周期分化带来的外溢效应,缓解全球金融不平衡的影响。

 

其次,建立全球金融稳定与跨境资本审慎监管框架。对全球大规模资本流动进行审慎监管,为避免出现“宏观挤兑”风险,可允许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自由浮动的基础上,实施适当价格型和数量型监管。

 

最后,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包括自我保险(储备资产)、双边融资安排(央行货币互换)、区域融资安排、IMF多边融资安排等多边和双边流动性救助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危机防范和应对措施。(完)

 

文章来源:《金融博览·财富》2016年7月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元过剩”到“美元短缺”(转帖)
2002-2012:美元的“10年贬值”与中国的“10年黄金发展”(二)
张茉楠:巨额资本项目逆差乃民间囤积美元所致
美元潮汐:美元掠夺全球的三部曲
美元指数的可公度性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