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用“朴”来形容“道”的原始状态以及遵守“道”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统治者若能坚守“道”的无名之“朴”,那么人民就能安然自适,各自安好,且愿顺从自己。

意思是说,统治者需要坚守像“道”那样自然无为的特性,万物便自然而然地自守。不需要过度干扰和管理。

老子用下雨比喻“道”的自然而为,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无需人去干涉,也能给万物带来需要。

所以,老子再次强调,万物生长出来后,就会有自己的名称,也就是从“无名”的状态变成“有名”的状态。

有了名以后就有了各自的自然归属制度,只要按照制度内允许的范围行动,就不会违反大道,也就不会出现凶险。

这就是“质朴的道”的状态,统治者更加需要坚守。

继续品读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能够了解自己的才算清明,明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强:刚强、果决。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气的,有能力的;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更是坚强的。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强行者:自强者。

懂得满足的人,就是富有;而会持之以恒的人更加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根本

能不失其根基,守得住原则的人才能能够长久于天地之间。

身体死后,而精神不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长寿。 

本章节比较容易理解,几乎不用翻译。

主要阐述自我修养的几重境界,讲的是要如何立身处世,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如何看待财富和寿命,如何看待志向和坚守。

老子以人我对比之法,重点说明了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人生要寻找的,其实也是自己。

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要在审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中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自己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 

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自守更为重要。

在修养学习中,自守最重要。

只有自守,才能不失其所,才能自知知人,自胜胜人,自强强人。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修养,时时内观自省,慎独有加,这样才能不失本性,不失自我,自我精神操守不死,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的正能量。

一个人只有自知、自胜、自强、自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真正战胜别人,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背不下《道德经》,至少背下这些精华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六章
第十章,营载魄抱一,能无离乎?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道德经》: 懂得“顺其自然”, 才算懂得了人生
品“德”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走捷径最终毁灭的是自己, 顺其自然是正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