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闲读:仁者无恶

立志于仁,做人就有了底线,仁者没有恶,唯有仁爱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篇之四

孔子说:“只要立志于仁,就没有恶了。”

这寥寥8个字,理解起来还挺麻烦的。“苟”字好懂,意为如果、假使、只要。“志”,心意,志向。麻烦出在后边那个“恶”字。上一章说仁者能恶人,这里却又说仁者无恶,你孔老师凭三寸不烂之舌翻来覆去,说变就变,这不是诚心在考验同学们的智商吗?于是历来对无恶的“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解读。

前者认为,恶读作è,就是作恶、邪恶,干坏事。这个“恶”是形容词,与“善”相对。“无恶”,就是不做坏事,不做坏事就没有恶。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后者认为,恶读作wù,憎恶、讨厌,不喜欢。这个“恶”是动词,与“好”相对。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上一章“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好”、“恶”是用作动词,那么接下来这一章也应照此来理解。那么问题又来了,隐藏在这个“无恶”背后的宾语,到底是指谁呢?于是又冒出两种解释。其一,指仁者,是被动句式,仁者不会被人所厌恶;其二,指别人,仁者不会去厌恶别人。这样解释就是人只要立志于仁,就没有什么可以被人厌恶了。或者说,他也就没有什么人可厌恶的了。

同样一个“恶”字,前者是作恶,后者是憎恶。那么这2种解读3种意思,有没有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呢?答案是有的。

首先,“无恶”就是不做坏事。当一个人真正地把志向立在学习仁、追求仁上,他做人就有了底线,就会一心一意去择善固执,自然不会去做坏事。这样,恶也就无从产生。不做坏事就没有恶,没有恶可以被人恶,也就不会为人所恶。

再从仁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既然已经把内心全都放在仁上边了,对人也就没有什么可厌恶的了。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心中只剩下仁爱,其他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容得下恶。遇到好人好事,固然能以仁慈之心善待之;遇到坏人坏事,亦能够以仁厚之心规劝之。一个人只要果真志于仁,内心向善的自律力量就能把他塑造成为无所恶之人。

仁是善之本,天底下的善,都是发自仁心。所以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立志于仁,就没有恶了。也就是说,仁者无恶。

看来,孔老师这句话是一语双关啊。

作者简介:乐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学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谭(九)
怎样做到内心强大——《论语》学习69-70
小楷《论语》一则——孔子是个官迷
读《论语》悟学习之道
论语: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5-24)
问人于他邦|《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