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智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userphoto

2022.11.04 北京

关注

—1—

在(学易基础(2)——明白人生的吉凶悔吝,自天佑之)里我们说,每一卦有六爻,爻就是交,就是从交通的交变来的。换句话说,爻就是两个十字架,这两个十字架代表地球的磁场和太阳、月亮的经纬度。老祖宗是不是很神奇?地球有地磁偏角,也就是地球的磁场有一点点偏,西北偏东南。所以这个十字架是不正的,是斜的。因为我们中国个体字造字的时候,以象形字为主,字本身就是个图案,爻字就是根据这种实质的现象而来的,表示了两个十字架彼此交互的关系。所以说,爻者,交也,爻下面的文字就是爻辞。

“爻者,言乎变者也”。爻辞是做什么用呢?卦里边的爻,一爻一爻,都互相关联。宇宙间的事物彼此也都有关联,不停地在交互变化。所以,“爻者言乎变者也”,是讲宇宙多种事物交互变化的关系。这就是爻辞的意义。

我们继续说下“吉凶悔吝”。“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叫做凶,得到了就叫做吉。用我们中国文化人文观念,这都是人为假定的,是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也就是失去与得到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是没有区别的。

既然只是一种心理反应,在一些圣人的眼中,便没有什么失得之分,当然也无所谓吉凶了。特别对物质财富的态度,得到了以为吉,失去了以为凶,这是一般人的心理规则。很多人甚至把财富当成了自己的价值。其实,在东方文化中,财富也只是“露水”,有这个露水很好,没这个露水也很好,因为露水早晚都会蒸发。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也在解释性空。梦幻泡影、露水闪电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都消失得很快。为什么消失得很快?因为一切都在变化。早晨太阳没有出来时,气温相对较低,水分子凝结成小水珠的状态,这就是露水。等太阳出来了,气温升高,小水珠蒸发变成水蒸气,飘在了空中。虽然仍然是水分子,但变化了形态。所以,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着,有些快一点,有些慢一点,但终究会变化。

失得也是一样。佛经中有段小故事,维摩诘居士给阿罗汉们讲放下,有些阿罗汉很排斥,觉得维摩诘居士什么都有,豪宅、财富、身份、老婆、儿女、仆人等等,什么都没落下,却叫我们放下。阿罗汉的质疑说明他们没有明白“空性”。维摩诘居士确实已经放下了,他的成就和佛陀的一样大,心里早就没有了“失得”的概念,他的得到(拥有)只是一种示现,不是说他拥有就是放不下,不想失去。我们所说的放下、失去,并不意味着要拒绝所有的身外之物,假如你的福报到了维摩诘居士的那个地步,一切都很圆满了,你也可以拥有这么多东西。要明白“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特别对于物质、财富,我们只是暂时的拥有。所以,很多东西不是绝对的,“吉凶得失”只是一种相对的心理反应。

这又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哲学:舍得,有舍才有得。当你圆满放下了,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如果放不下,心只是一个小杯子,就永远只能装一点点水,不会有太高的智慧。放下是什么?是打碎杯子,把自己变成低洼而博大的洼地,这时,百川自然会汇集到你那里,你的人生也会非常圆满。“人低为王,水低为海”。换句话说,圆满的人生不是求来的,而是放下之后的结果,是有舍才有得。

所以,任何人不要试图去抓住“露水”,让露水不要蒸发,你只能把它放进大海,让它打碎自己,融入大海,才有可能不被蒸发。你想一想,如果露水对大海说“你有这么多水,怎么还叫我放下自己融入你”,是不是很滑稽?当然滑稽。只有愚蠢的露水才会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岁月蒸发。不放下也得放下。

—2—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悔吝就是小毛病,也叫烦恼。《易经》除了“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以外,还有一种现象,叫“无咎”。我们后人卜卦,遇到了“无咎”这两个字,便以为“无咎”很好,这是不懂《易经》原理的缘故。

“无咎者,善补过也”。天下事情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你认为好,就出毛病啦!要真正达到没有毛病的话,你要“善于补过”,自己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毛病,这样才能无咎。不是卜卦卜到无咎便认为没有问题、是好卦,那便错了。譬如你做生意,三点半钟要把款打过去,你卜到无咎就认为没有问题,那靠不住。你要去找才行,钱不会自己到你的账户,不然你会一垮到底。要善补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才能无咎。

“辨吉凶者存乎辞”。吉凶表现于文字思想,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或者说,吉凶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平时我们用《易经》卜卦的时候,卦的下面往往会有一个忧或者是悔、吝的释语。假设我们做生意,卜卦碰到了忧,一定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会有烦恼或阻碍。这些悔、吝绝对无可避免吗?不是的。研究《易经》,就是让你知道,遇到忧、悔、吝的时候,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里没有歪念头、坏主意。纵使遇到烦忧、悔、吝,心里坦荡荡,以平常心处之,那一切就平安了。

因此《易经》的卜卦、算命等等,对人生的作用,以及所说的吉凶的道理,是好还是不好呢?孔子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文辞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代表;辞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观念对了,便一切都对了。思想是在我们一念之间生灭,我们心里认为对了,不好的地方便也好了。不对了,我们心里感到很烦忧,那好的地方也不对了,也不好了。也可说是“一切唯心造”的另一种阐释。

《易经》中有句成语叫“其介如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顶上有块石头巍巍然的站在那里,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说“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在那里,行得正、坐得稳、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当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烦的事情时,自然也会逢凶化吉了。

—3—

这个境界,也就是东方文化中的“无我、不动心”,老祖宗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就是要到无我的境界,才没有烦恼,这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业,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我们看历史,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数是失败的。所以要“无我”,权力欲要先控制,不仅当领导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

因为人有“我”的观念,“我”的喜恶,所以有这个潜意识的权力欲,喜欢大家“听我的意见”,希望大家恭维我,欲望盖过了正念,有了私心、偏见。做事业要想成功,非得到达“无我”的境界,再加上出世的精神,还有不动心,不动心是要做到临事不动心,才是真不动心。也就是到了利害关头、利益生死、危险与安乐时,还保持正念、定力,在这个时候不动心,才是达到了大乘之道。

这时候,就是“吉凶者,贞胜者也。”这是个什么原则?就是《易经》一再强调的,天地间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坏吉凶事都在于人为,人在于心,所谓“贞胜者也”。贞的意思就是正,心正坏事也不坏了,心不正好事也不会好。

所以说“吉凶者,贞胜者也”,古人所说中国文化的道理,不是什么老天爷、菩萨在保佑你,也不是命中规定了不能变的。就像《太上感应篇》中那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福是祸,不是命运中规定不变的,就是看人自己的作为了。很多祸患,都是自己召来的果报,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孔子用他学习《易经》的心得报告,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人类的价值,就是有头脑有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险变成平易,坏的把它矫正过来变成好的。但是,自己不能保持正念、无我不动心,也可以把好的破坏了,变成坏的。所以,修习《易经》的核心,是让我们懂得“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最高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珞琭子古注通疏》第七十五章
进退存亡
《易经》的问卜用语
如何教育子女
《易经妙语》4.吉凶全在根本
生活中的易经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