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的“人性观”。
userphoto

2023.11.12 北京

关注

经济学第五课:经济学的人性观

现在的经济学大厦,放在猪群中,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学科,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经济学、更不是因为他们不懂文字,而是猪面对激励惩罚的反应和人不同。

我在大学开始自学经济学,在大学之前的高中时期,我学习的是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等之类学科,带有物理的理科思维。当我第一次阅读经济学教材,开篇就提出了供需原理,说:“需求量增加,价格就会上升”,我带有物理的理科思维,把它当做像物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公理一样记在了心中。

之后阅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在第九讲,“论学院派经济学”的演讲稿的内容中,我看到了如下的内容:“我曾经向两个不同的商学院班级提出下面这个问题。我说:'你们已经学习了供给和需求曲线。你们懂得在一般情况下,当你们提高商品的价格,这种商品的销量就会下跌;当你们降低价格,销量就会上升。对吧?你们学过这个理论吧?’他们全都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说:'现在向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你们要是想提高销量,正确的做法是提高价格。’他们沉默了非常久。在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两所商学院里,也许5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举出一个例子。

查理·芒格举的例子是奢侈品。为什么奢侈品提高价格就能提高销量?因为,提高价格能够改善奢侈品的“炫耀”功能,销量有时会因此而增加。

查理还在书中列举了其他一些真实案例,会发生如此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会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质量也较好,所以提高价格能够促进销售。”,也就是中国人“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作用。以此来鼓励我们跨学科思考、跨学科学习。

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人,是有人的世界。而不是物理所研究的物理世界,“没有人”的世界。薛兆丰教授经常讲:“人是有反应的,人是有对策的”。

经济学研究是人,研究人的各种动机下的反应。经济学最基本的动机假设是:人是趋利避害的。

司马迁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在经济学术语中称为经济人,也就是理性的,所谓的理性,意思是人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和行动。

在经济行为的动机研究上,亚当·斯密更是一针见血。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来自利己之心,并起名为,invisible hand —— 看不见的手。

人们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使整个社会在无意中受益。亚当·斯密讲:我们所期待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者面包师的仁慈善举,而是来自他们对自己利益的考虑。

人们从事劳动,未必抱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但是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社会里,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环卫工人,并不是要把“擦亮公路”,而是要挣钱;写字楼的白领,并不是为公司奉献,而是挣钱养家;公司也并不是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股东挣钱;股东们消费,也不是出于支持商家和仁慈善举,而是为了自己。

利己的心态,最终促就了利他的情况。(有本书可以看看,《自私的基因》,里面也大量列举了利己做出利他的行为,也有助于理解人性和动机,理解市场经济。)

从会计学角度讲:公司的第一宗旨就是为股东挣钱,那时候的我,并不反感。后来在许多经济学书籍中看到,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我也深表认同。竞争自动会让公司做好事,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整个社会走向更加合理的方向。

亚当.斯密说,人是自私的。你是自私的,我也是自私的。只有交易的双方都认为:我得到的价值高于我为其支付的成本时才会产生交易。而我的利己主义,或者说是私心,必然受到你的利己主义的限制。因此我在做事的时候,必须照顾到你的正当权益。由此也产生了社会利益。出于个人私利,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让产品更丰富,成本更低,社会资源分配更有效率,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

世间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归纳法,这个乌鸦是黑的,那个乌鸦是黑的,得出结论,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有一种方法,叫(二)演绎法。例如,苏格拉底三段论,1、所有人都会死。2、苏格拉底是人。3、苏格拉底会死。

演绎法往往能做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奇妙效果。

很多人以为,我之所以穷是因为我善良、我不够坏的结果,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可以尝试坏一下,看看能否富起来。在如今的时代,做小偷、黑帮黑势力的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

我穷,是因为我好,那纯粹就是一个幻觉。在商业上你只有对别人好、为别人所用,为别人提供真正的价值,你才能拿到别人支付的价格。或许,坏才是穷的原因。

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善良、诚实、付出、提供价值显然是上上策,而不是有些人眼中的傻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其具有分布式记账的功能,将降低信息不对称,信用越来越透明,有人称其为好人赚钱的时代。

我们在经济学第二课就达成了共识:交易是自愿的,只有当别人觉得“赚了”,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时候,交易才会发生。

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讲: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才是稳定的工作。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想要让自己好,你先得让别人好,这就是所谓的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的底层逻辑,基于人性、基于经济学的第一性原理。

读书为什么没有用。读书是为了自己读,最后是否“读书变现”还得看是否转化为对别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比如一个咨询、一个建议、一个更好的服务、一个好产品(书等)。

你能为别人提供价值,别人就会为提供价格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此言,也是基于人的趋利避害,人的利己之心的深刻洞察。

推动世界前行的根本动力就是逐利的人性。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对“钱”的向往,逐利会促进社会走向更好。很多人鄙视商人、有仇富心态、认为钱是脏东西,他们就没有正视自己的内心,没有接受自己同样的利己之心,而且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所造成。

如果你内心鄙视财富,财富就会对你避而远之——纳瓦尔。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没有罪,货币只是媒介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翼远:人之初,性本私
人性干货笔记!学懂了你就是高手!
人性是自私的吗?为什么?
人性为啥都是自私的?
人性的自私与恶毒
经济学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