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弹硌路”的记忆

'弹硌路',上了年纪的上海人都很熟悉。过去的弄堂人家,推开门窗就是'弹硌路';小孩子跑进跑出,再熟悉不过了。'弹硌路'很多都是鹅卵石,年深日久溜光水滑,每块鹅卵石,都是一段弄里人家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上海最早的'弹硌路',出现在1848年的租界,而上世纪50年代末,则是上海'弹硌路'的鼎盛时期,有近4000条,总长80多万米。其中,1958年铺筑的河南南路长1617米、宽20米的方块石路面,是上海最宽阔平整的'弹硌路'。



实际上“弹街路”也被分为几种档次,最差的就是以大小不等的碎石铺筑的路,这种碎石行内称之“毛片”,于是这种路也被叫作“毛片路”;一种是将石块敲成大小相近的边长约10厘米的石块铺的路,而最好的“弹街路”是以斩成上大下小方锥形石块铺的路。



“弹街路”曾是上海主要的路面,它有许多优点,比如下雨天排水相当迅速、夏天反射阳光不致像沥青路那么高温,但它又有许多缺点,不论用什么样的石材铺弹街路,石块与石块之间有较大的拼缝,车辆在“弹街路”上行驶,震动和跳跃是难免的,上海人把车辆震动而坐车者屁股受罪讲作“吃弹簧屁股”,如车辆急驶在“弹街路”上,这已不是“吃弹簧屁股”可比拟的了,而是“屁股豁成两半爿”了,并且车辆轮胎受损相当严重。


那时候,人们的脚步也不像现在那么匆忙,无论是买菜的阿姨妈妈,还是上班的叔叔阿姨,每天就在这'弹硌路'上不急不慢、笃笃悠悠地来来回回。  随着城市的发展,'弹硌路'逐渐被沥青路、水泥路取代,到上世纪90年代,'弹硌路'已基本淡出公众视野。



大部分上海人可能还不知道,其实上海还有条保存完好的老街:嘉定区娄塘老街。这里,留有上海最后的较为完整的“弹硌路”。这条街道始建于明朝朱元璋年间,距今逾600年,蜿蜒的街巷与纵横的水系相互交织,年代久远、墙面斑驳的传统民居群落留存其间,大多是二三层楼的老砖瓦房。



娄塘百年前曾是个商业重地,如今虽繁华与规模不再,但街巷格局基本留存下来,两三米宽的“弹硌路”上很安静,临街开门的民居鲜少见人,但不乏生活气息。用竹子搭出的晾衣架晒着孩子的小衣小裤,窗口倒晾着拖把,墙根立着几双拖鞋。更远的小空地上,在房屋和树木间扯起绳索,被子一面一面晾晒在阳光之中。



为了留存记忆,2008年4月,上海还在'桃江路'复制了一条200米长的'弹硌路'。这条路'比原先的老“弹硌路”工艺更为讲究,可以做到下雨时不溅水、不硌脚,不仅还原了弄堂旧时风情,又避免了老“弹硌路”一到下雨就坑坑洼洼,泥泞不平的不足。


'弹硌路'百回千转,带着市井烟火从远处而来,而今作为城市的点缀,它却再难复制那抹风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弹街路,还记得“吃弹簧屁股”的米道伐?
最后的弹硌路!几代上海人的回忆!“吃弹簧屁股”侬还记得伐?
上海本无路,是筑路工人筑出来的│名家专栏
泪奔!只属于魔都的记忆,感动了2400万上海人!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黑龙江《再走弹咯路》作者•小方凳 主播•安宁
养在深闺人未识——上海最后的"弹硌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