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国春:我的第一首小诗

我的第一首小诗

  赵国春

  28年前的春天,我当时在九三管理局修造厂当木型工。每天就是根据技术部门设计的图纸,用红松木做农机配件的模型,供铸造车间翻沙用。木型工,在厂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我因为一次在车间里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了一首《铸钢工人跟着华主席走》的诗歌,被木型班选去当宣传报道员,当时的木型班是总局工业学大庆的典型,经常需要写一些先进材料。我非常羡慕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公家报纸的干部们。每当晚上看完电影路过局办公大楼时,总得在亮着灯的办公室窗前驻足片刻,心想迟早有一天我也能到这个楼里工作。

  有一天,车间主任通知我下午去局里开会,到了会场我一看会标,原来是庆祝华国锋主席为国营农场题词:“国营农场潜力很大,一定要把国营农场办好”大会。我掏出一个小本夹子,随便地写着。后来,我就把这首8句诗寄给了《屯垦戍边报》(今天的《农垦日报》)。

  当时因为我喜欢看报纸,尤其喜欢看《屯垦戍边报》。为了早一点看到报纸,每天晚饭后我都到九三邮局报纸分发处去看报。

  我读初中时就酷爱文学,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在日记本上写一些自我欣赏的顺口溜。有一天,我从爸爸拿回的旧报纸里,偶然发现了一张《兵团战士报》(《农垦日报》的前身)。上面除了登载一些国际国内大事外,还刊登一些诗歌、杂文。发现喜欢的我就把它剪下来,贴到一个旧账本上,想起来就翻出来看看。高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46团(今天的跃进农场)7连当农工。离开家时,我除了带上行李外,就带了这一寸多厚的剪报本和一本《新华字典》。当时,连队业余文化生活很枯燥,又没有电视,可看的书报刊又很少,我每天晚上收工回来吃完饭,就找出这个剪报本仔细地阅读,有的诗歌我都能背下来了。我当上了连里的报道员后,可以经常看到连部订阅的《兵团战士报》了。

(这是作者当年在家写作的照片)

  那天我刚到邮局,投递员老梁就告诉我:“报上登了你一首诗。”说着,他就给我扔过来一份,我急忙翻开这张1978年3月23日的《屯垦戍边报》报。马上就看到登在副刊上的诗歌《粮山要比群山多》。看着我的名字清楚地印在了报纸上,当时我好像听见了我的心在“怦怦”跳动。这是一个《北大荒民歌》五首的专栏,第一首是八五二农场的廖庆祯(后来也到了总局党委宣传部,我们成为同事)的《华主席题词像春风》,第二首是绥化管理局张海平的《一笔就是十里堤》,第三首就是我的这首《粮山要比群山多》,当时投稿时我写的是《七律》,登出来变成了五句民歌了。第四首和第五首都是东海农场齐长伐(后来到了农垦报社、总局史志办)的《摘下月亮当灯笼》和《早行人》。这三位作者都是当时垦区小有名气的,我的作品能和他们的刊登在一起,我深感荣幸。当时的责任编辑虽然没署名,可后来我知道是林哨老师。

  晚上回到家里,我拿出来报纸给爹和娘看,娘看了乐得合不上嘴,爹看了却嘱咐我:不能翘尾巴。我兴奋得很晚才躺下,一直没有困意。我把报纸放在枕头边上,隔一会,起来再看一遍。现在我还能记住这五句顺口溜:“喜讯插翅飞北国,题词点燃大干火,甩开膀子大挖潜,挖出粮山千万坐,粮山要比群山多。”

  第二天,我到上班后,厂教导员张成富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向我祝贺,并说以后投稿有什么困难找他。我只提出了每月需要点稿纸、信封、墨水和胶水,他都答应了,让我每月找厂办公室去领。从那以后,我是九三修造厂500多工人中唯一在厂办领办公用品的。从此,我可以名正言顺地用公家稿纸了。

  从那时起,我仿佛找到了写诗的秘诀,我就一鼓作气写了许多顺口溜,陆续寄给报社,每天我都翻报纸,可就是不见发表。就在我刚要灰心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林哨老师的来信,他直言不讳地给我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鼓励我继续努力。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真觉得可笑,今天就是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也找不到当时那种感觉了。当时,我在心里勾画着编辑们的高大形象,盼着能早日与编辑老师们见面。

  1979年7月中旬。大批城市知青返城后,我作为九三农管局工交党委选派的学员,参加了在山河农场举办的九三农管局第一期新闻报道员培训班。《农垦日报》社派张宝贤和李春发老师去讲课。当主持人把张宝贤和李春发老师介绍给大家时,我真有点不相信:报社的编辑也和普通人一样!可当我听完他们的讲课后,立刻对他们肃然起敬,觉得报社的编辑们真了不起,他们懂的东西真多,将来我也要当一个编辑。后来,参加过这期训练班的30多个学员中,大多数人都出息了,九三局的人们将这期训练班称为新闻界的“黄埔一期”。

  从那时起,我写的一些“豆腐干”“火柴盒”大小的文章,陆续在《农垦日报》上发表,渐渐地在垦区我也了点知名度了。1979年9月19日,在我既不是党员、又没有学历、职称,还不是正式干部的前提下,九三局工交党委破格把我调到工交党委政工科,做专职宣传干事。我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靠的是我的一枝拙笔和对新闻报道的满腔热情。写的那些新闻报道。这回我可如鱼得水了,可以直接参加《农垦日报》举办的一些活动了。那以后,我有幸于1985年参加了在宁安农场召开的通讯员表彰大会,既学到了一些写作经验,又饱览了镜泊湖迷人的风光。1986年秋天,我因经常在报上发表一些文章在垦区有了点小名气了,管局组织部的一纸调令就把我调到《九三报》社当上了编辑。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转折,靠的还是几百篇报道。当时,我就经常以《农垦日报》为榜样,学习它的编辑风格和办报特色。我的辛勤劳动被同事们看在眼里,并积极鼓励我。1987年第七期的《农垦日报通讯》上,发表了《九三报》总编辑周芳燕报道我的照片,称赞我“以极其勤奋的精神从事新闻工作”,连续多年被《农垦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5年8月,作者参加了在宁安农场召开的通讯员表彰大会,既学到了一些写作经验,又饱览了镜泊湖迷人的风光。)

  1989年作为九三农管局唯一的代表,到江苏省宜兴市参加了《农垦报》“北大荒副刊”在总局太湖疗养院举办的笔会。我第一次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太湖之滨的风土人情,写出了上万字的“江南行系列散记”,这些作品后被收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珍藏的记忆》。

  在做好《九三报》编辑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为《农垦日报》写稿。领导们非常重视对外宣传报道,1990年3月,我又被调到九三局党委宣传部新闻科,专门负责全局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同时,我也应《农垦日报》的邀请,担任《农垦日报》设在九三管理局唯一的特邀记者。

  1991年3月,总局党委宣传部成立文化科,在全垦区9个分局和100多个农场当中,我有幸被选调到总局党委宣传部工作。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转折,这次转折竞争更激烈。工作岗位的变动没有改变我对《农垦日报》的态度,我仍然是《农垦日报》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就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稿,或为他们提供线索。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这近30年来,我在《农垦日报》发表的稿件300多篇,正好是我这些年来在上百家报刊发表所有稿件的十分之一。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 1995年,我因为在报刊上作品发表的多,获得总局自学成才标兵后,又获全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奖。1997年,当选为北大荒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7月,我因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略先后被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黑龙江文学通史》。《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画报》等媒体,分别发表了记者对我的专访,称我为“北大荒文学的后继者”。

  2001年11月23日至2003年3月28日, 我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在《农垦日报》连载了67期后,被评为第六届丁玲文学奖二等奖。刊登这么长的连载,在《农垦日报》50年的办报史上也是少见的。2005年,我被黑龙江省文学院聘为第四期驻地作家。

  时光不饶人,转眼间我和《农垦日报》共同走过到了“知天命”之年。回过头来看一看我走过的路,好像哪一步都离不开领导的扶持和同志们的帮助,当然,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良师益友《农垦日报》,更忘不了当年那一首小诗。

  今天看来,当时这首很平常的顺口溜算不了什么诗歌,可她不仅是我在《农垦日报》上发表的第一作品,也是我发表几百万字作品的第一篇。更重要的是这篇作品的发表,改变了我的命运。

  (原载2007年4月20日《农垦日报》副刊)

作者简介: 

     赵国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荣誉委员、黑龙江垦区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197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读者》《人物》《中国铁路文艺》《朔方》等70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50多篇,140多万字。有120多篇作品先后入选全国《2010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等70多部文集。著有《荒原随笔》等散文集、传记文学等21部,490多万字。2002年3月,被省作家协会评为全省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2008年9月,散文集《生正逢时》,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07年12月,传记文学《北大荒的“管天人”》(2003年11月发表在人民出版社主编的《人物》杂志11期),荣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中短篇)奖。2015年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传略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东北文学60年》等书。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垦改革】总局党委扩大会议透露出哪些信号
北大荒英雄谱(姜瑞元)
刚刚,一个重大项目在八五三开工啦!
中国地理:黑龙江省(农垦篇)
黑龙江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浅析
青春激昂北大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