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国春:并非亘古荒原

 并非亘古荒原

                      赵国春

北大荒(黑龙江垦区),是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据近年来发掘的历史文物推断,至少在两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足迹。

                       库查河西岸的“闫家岗遗址”

    在位于哈尔滨市区约23公里处运粮河右岸的闫家岗农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在场部中心区竖立了一块永久性石碑,上边刻有“闫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字样。

    1982年——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脊椎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对位于阎家岗农场木材场院内的一号营地和啤酒院内的二号营地进行了考察,并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四年中共挖掘坑44个,获得旧石器晚期智人头骨化石1片、石制品9片、骨器若干和30余种动物化石等标本3000余件。经我国权威考古学家鉴定,阎家岗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活动遗址。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吴茂霖、张振标教为遗址出土的人头骨化石做鉴定,并命名为“哈尔滨人”头骨化石。19857月,美国新考古学派奠基人、墨西哥州大学教授宾福德一行来考察,对该遗址的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年来先后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及国内很多专家专程来遗址参观考察。1991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阎家岗遗址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遗扯的发现,把人们对我省人类活动历史的认识又提前了一万年。

                         兴凯湖畔的新开流遗址

    在兴凯湖农场的大湖岗上,省水产公司为了在小兴凯湖养鱼,一面堵住了丁家亮子的口子蓄水,一面为防止水位过高把口子冲开,故新挖了一处泄水通道,建筑一处小闸,置网拦鱼,故称新开流。

    兵团时期的1971年秋,团值班连进行武装拉练,拣到一些陶片,上报黑龙江省文化局。第二年的4月,省里组成考古队,兴凯湖农场派22440余名女战士,配合挖掘近4个月,发掘28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132座,鱼窖10座,出土了2000余件以鱼鳞纹、水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骨角器等,年代距今5400年上下。这些文物同年在哈尔滨历史博物馆展出后,运往北京。经国家有关专家鉴定,这是一处有别于其它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的富有鲜明特点的遗址,并在故宫博物院作专题展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1127日公布,新开流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2

年立碑保护。

    据史书记载:兴凯湖畔,5000多年前就群居着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夏禹定九州时,各族来朝,包括“鬼慎”,即“肃”。周武王代商以后,肃慎人与中原的交往更加频繁。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带有浓厚的渔猎色彩。它可能是肃慎先人的文化遗址。在发达的陶器上都带有美丽而繁缛的纹饰;常见的鱼鳞纹,象征着兴凯湖中游鱼身上金翅金鳞的鳞片;鱼网纹则象征着千孔百洞的鱼网;水波纹是碧波荡漾的湖水的图案化。不但再现了新开流渔猎生活的场景,且富有艺术性,这些纹饰都是渔猎生产活动在艺术上的反映。后来就把以新开流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统称新开流文化。

    这些文物古迹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北大荒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活。

                            友谊农场的“凤林古城遗址”

    全国规模最大的农场友谊农场,不仅以高度的机械化水平闻名全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大批拓荒者光临。

    近年来,在友谊农场境内内陆续发现汉魏时期满族祖先挹娄、勿吉人曾经生存居住过的古城遗址154处,其中古城址62年,古居住址92处,另有猛犸象等古物生化石遗物点6处。最有代表性、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当属在六分场四队附近发现的凤林古城。它周长6300米,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该城共有内外九座城,城城有城墙、护墙河,其中第九城四个城角楼及中间突出的马面型尤为明显。据城中发现的一万多家古居住址推算:当时人口已达10万之多,并结束游牧走向定居生活,初步呈现出国家的雏型。从中挖掘的500多件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和玛瑙文物。国家文物局的专家经实地勘查,一致认为:友谊境内的古城址居民群落散布之密,特别是凤林古城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凤林古城是汉魏时期遗址中最大一座,也是黑龙江古代历史上的第三城。二九0农场的汉、金代古遗址

    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的二九O农场,不仅发现了金代古遗址,还发掘了汉代占遗址。

    1973年,有关考古单位在黑龙江中游调查时发现了汉代挹娄人的文化遗址——蜿蜒河遗址,被称为蜿蜒河文化。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出两座房子。1978年,省文物考古队来到二九O农场,对蜿蜒河以南的四十队古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出三座房子,房内出土的文物类似蜿蜒河遗址,经科学测定,这遗址迄今大约2000年右,正当汉代。

    19736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在二九O农场三十队东北1里多的地方,发现一座古城,呈方形,城周长约1460米,在这座古城址的西北约05公里处,便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群。同年7月,考古人员组织部分兵团战士,对这处墓群进行挖掘。历时两个月,挖掘了其中的12座墓,出土300多件文物,其中有陶瓷、铜铁、金银、漆器等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据专家考证墓碑为金代中晚期。大墓的主人是在城内居住的女真贵族,小墓则是他们的侍从或奴婢。三号墓是其中最大的土葬墓,里面有随葬的珠宝玉器和金银装饰器,十分豪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金列腰佩,这套腰佩现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它的上部为一鉴金银盒,子母扣,出土时被数层丝绸包裹,最里一层为罗,上面织出绣金线花图案,银盒两侧各有一串玛瑙珠,大部分是椭圆形,底部有黄金叶托,银盒下方以黄色丝缀一多面体水晶球,球下为两片长方形玉石条,两端各有一孔,玉石条下为枝形玉石块,最下部为15个红玛瑙珠。在银盒下面,还缀有长方形金饰,两侧各有一缠枝花长方图案。内镶有两块红玛瑙,周长373厘米,银盒径84厘米,长方形金饰长59厘米。这一考古证明:在金代中晚期,此处有了人和密集的城堡。

                             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

    查哈阳农场的早期开发,要追溯到北宋宣和三年。1115年,女真族统一了北方,称建元,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国号大金。金天辅五年,金廷为防御被赶出的辽人和游牧民族的侵扰,置东北招讨司,派重臣泰州总管婆罗火,阿什河流域的万余户猛安、谋克、顿用于泰州。列置堡障,筑堑为界,设达里带百堡,史称“泰州边堡”,又叫“金界壕”、“老边壕”、“边堡”。

    “金界壕”全长2500公里,筑垒穿堑。逶迤绵蜒,全边三段;东北路起内蒙古莫力达瓦自治旗——尼尔基镇北的嫩江右岸至雅鲁河人科尔沁草原护林河畔;监黄路自鹤五河堡至承德市北围场;西北路由围场起西抵呼和浩特市西。界壕北部,沿着查哈阳农场渠首主干线——金边分场——太平湖分场——长吉岗农场二、三生产队,同内蒙古阿荣旗的边界上行走597公里,在查哈阳农场境内有27公里。边堡古城之处,分别在金边分场十一队和太平湖分场八队。

金界壕的建筑的分城坝、护壕、古城堡、边门、河口五种工程。城坝系土石料夯筑,遗迹基底宽10米,完好处残高87米,一般在12米左右,护壕约低于城坝二分之一,与城坝相距15-20米。依地形而异,边堡沿界建筑。两城相距10公里。原城形状皆为方形,城墙周围各]60米,墙壁为土石料夯筑,城墙四边筑马面,形如碉堡;城门南开“甬门”,门道长7米,宽55米,边门即老道口,河口为壕坝与河流交接处的堤堰状建筑。金界壕迄今已800多年,壕壁残垣不齐,但遗址尚清晰可见。

                             建边农场的古老栈道

    在建边农场的西部,有一条古老的栈道,虽然这占老的道路上有的地方已长起了参天大树和茂的灌木丛,但那深深的车辙,那曲曲折折的路基,还依稀可辨。

据史料记载:清朝年间,清政府从墨尔根(现嫩江镇)开始,穿山越岭开辟900里通道,到漠河的老金沟开采金矿。当时每距6070里设一驿站,派设专职信使。驿站是古代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传递逾旨、公文和军事的重要交通渠道,驿道亦称“御路”、“进贡路”。黑龙江驿站始设于康熙二十四(1685)年,总称为吉林乌拉——瑷辉站,全长1711里,共25站,其中19站为黑龙江将军管辖,6站归吉林将军管辖。当公文到来时,信使又接过公文飞马而去,以此类推。据说公文从北京发出三昼夜即可传至黑河瑷辉边防,以至最边远的漠河。按清代规定,每站以浊醒30人。包括领催一名。黑龙江驿站的站丁来源,多为“抄家产”,即云南吴三桂反清势力被平定后,其属下官兵“免死发遗,倒不准应试服官”,由内务府西北的五站,就是那时间时驿站。清朝灭亡后,这古栈道由官道变为民道。

                      唯恐挂一漏万……

    据史书记载:八五九农场渔业队所在的东安镇,远在西汉以前,便是肃慎人(今满族祖先)劳动、生息的地方。元朝时这里叫诺葛珊。明朝时叫诺罗路。

    19827月,原合江地区文化局文物考察队在勤得利西山坡“坡子”考察勤得到古城遗址时,挖出古青砖布片、瓦块和大量陶土,还发现—枚“天圣元宝”古钱,据查系北宋仁宗赵祯年间(公元10231032)制造的,据文献记载,现今得利西山坡叫做“城子”的古城遗址,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的乞勒伊城。

    19573月,八五三农场副场长王云仙,第一次踏查雁窝时里,还见到城堡的断墙残壁,有人说这里曾是辽金戍边的兵营,大和镇一个姓周的老人在这里挖到一个短剑,经鉴定系金人的兵器。

    1984918日,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前往八五二农场北蛤蟆通河、小挠力河汇合处的六分场八队北200600米处考查,发掘出来不同时代的古臼和骨制的首饰,初步鉴定,这里的出土文物上限为新时器时代,距今8000--5000年。

1984年,在建三江分局境内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发掘出大量明、清时期的弓、箭等文物,说明白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有先民们在这里劳动和繁衍生息。

  (原载1998年1月10日《农垦日报》,1999年选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当代作家文库”之赵国春散文集《荒原随笔》,2017年9月选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国春文集》第1卷)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凤林古城发现记
友谊凤林古城
黑龙江省古代遗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子城址
齐齐哈尔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黑龙江三大古城-塔子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