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恩儒:元宵节雪夜幽思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张恩儒:元宵节雪夜幽思


  元宵节雪夜幽思

  元宵节的重头戏是在夜里,可是今年哈尔滨的元宵节似乎是在清晨就开始推向高潮了。与老伴去早市,想买些蔬菜和其它吃食。才六点半钟,鞭炮声就开始响彻云霄了。走到早市快接近尽头那儿,我的心脏有了反应,开始跳动异常。在回来的路上心跳不止,意识到是不是与鞭炮声有关,随即放慢了脚步。遇到在路边放鞭炮的,就绕着走或停下来等一等,到了后角门门口,听见上面的平台院子里鞭炮声剧烈,就靠在阶梯口的栏杆上等着。鞭炮声停止后开始爬后角门的阶梯,51层阶梯爬了一半,上面平台院子里又响起了连续的鞭炮声。尤其是那种近年出现的比鸡蛋还粗的新型二踢脚,比所谓的“麻雷子”还响,简直要把我的心脏震碎了。爬完了小区后角门的台阶,又爬五层楼回到家,四肢无力,倒在床上做深呼吸。此刻外面的鞭炮还在响,关着窗户,毕竟震动不那么大了。心跳渐渐平缓。

  想起在通河的那些年,每当正月十五,文化馆就搞灯谜晚会。天气很冷,人们聚积在街头,秧歌的锣鼓喇叭响过一阵又一阵,秧歌队走过一伙又一伙。虽然也放鞭炮,但数量是很少的。文化馆门前聚集着对灯谜感兴趣的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是小镇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年纪大和有身份的人不好意思挤上前去递答案,就用笔和纸写好答案,交给孩子们去传递和领奖。奖品大多是元宵和糖果。想到当年参与编辑灯谜的老师、老朋友徐云鹏、刘志信等早已不在人世,活着的有的垂垂老矣,甚至以轮椅代步;有的远走他乡,杳无音信,不禁内心一阵悲凉。随即拨德海兄的电话,他是当年的文化馆长。不巧,他到江边广场参加焰火晚会去了,与嫂子说了几句话,随即挂断了电话。

  过去的一年,回故乡小镇两次,见到那里虽然比不得省城,却也是高楼林立,马路平整宽阔,与当年的茅寮草舍,少量的砖房和沙石路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今夜,那里也是鞭炮齐鸣,焰火在飘扬的雪花中频频升起,彩色的火球爆发开来,红的、蓝的、绿的,分不清是白还是黄的星雨,在空中飞散。江畔广场一侧的高楼,被彩色的焰火照亮,那座说不上高大的防洪纪念塔,沐浴在缤纷的光影中。江畔广场面对着开阔无垠冰封雪裹的大江,确也显示出独立寒江的傲岸身骨。广场上人潮涌动,平日溜冰和滑旱冰的孩子们,都已停止冲击。灵敏、结实,不肯歇息的飞毛腿们被闪烁的夜空奇观所吸引,都安静下来了。卖冰糖葫芦的,摆花生、榛子、松籽、葵花子和水果、糖果摊子的人,忙里偷闲的眼睛也在眺望着烟花代替了繁星的夜空。惊吓的小麻雀们从藏身处飞出来,在广场上空划出一道道线条。那转瞬即逝的线条随着焰火的颜色也在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我熟识的朋友,纷纷来到了这空前繁华的广场。我的老同学德海兄顶着飘落的雪花,边与熟人搭话,眼睛还不离空中的飞花;徐永昌颜面神经有了毛病,不能长时间抬头观望,他站在稍远处,仰角小些观望可能更方便;还有当过多年审计的张文学、干过司法的陈春林、管过物资的王喜山,一起去钓过鱼的毕克学,以及梁启琨、徐广学等老同学都来了。留在家乡的女同学我知道的或说我记住的只有一个,就是魏家馆子那个聪明伶俐美貌出众的小姑娘,她伺候重病的丈夫可能不会来。但我想象她还是来了。从她小时候的个性来说,她应该来。我的老朋友,着名漫画家刘长海失去美貌温柔的第一任妻子,在孤独、寂寞、苦闷中遇到了第二任年轻的红颜知己,伉俪二人热衷美术,如此美丽的雪花和烟花交织的彩色夜空必然对他俩有难以遏止的吸引力,不可能不来。还有一同工作过或和一同下过乡的老同事老朋友张祥、张雪涛、段文学、支殿奎、高兴华、赵文信、张德铭也不会落下。至于已是耄耋年华的老领导,老师长,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身子硬朗,也不会不到场。想到他们,我内心充满崇敬之情,这里就不一一提他们的名字了。肯定不能来的我也知道几位,高凤起坐在轮椅上听着窗外被玻璃隔断低得多的鞭炮声;张洪才躺在床上不能开口,但他意识清楚,会体验到外边的情景。他们都曾经意气风发,为家乡作出过贡献。此时此刻他们会感受到和谐年代节日的快乐。

  想象自己正站在家乡的江岸上,望着辽远深邃的夜,是很惬意的事。凭着学过的知识,知道这个夜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南北两极。这个半球形的黑夜在向左侧滚动,它滚动到哪里,那里就有中国人在点燃同样意义的焰火,远在澳洲的老校友和正在美洲等待天黑的老同学们,肯定无不在想象着家乡过元宵节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是个没有月色的夜晚。我窗外的焰火从入夜开始,就东方亮起西方又亮。假如愿意看又不在乎在室内来回奔跑,可以看过前窗跑后窗。一样的夜空、一样的雪花、一样的彩色,流星冲天直升,火团爆开盛大的花朵,飞花散射,落英缤纷,有谁能不动容!在硝烟弥漫的高潮中,我家的落地窗变得不那么透明了,一阵阵像是变成了毛玻璃。电视元宵晚会有报道,全世界好多地方都和这里一样,家乡的小镇与我前面的想象不会有大的出入。至于我想到的那些人,即使不在焰火晚会现场,在精神上,他们大概不会距离我的想象太远。

  午夜过后,凌晨一点我想睡了,可外面的鞭炮还在响,哈尔滨的夜空仍然不时被彩色的焰火照亮,雪花依然在飞舞,就让正月十五的雪打灯,来庆祝这个繁荣和谐的夜吧。


  张恩儒艺术简历

  (刘若敏整理)

  张恩儒,男,1933年8月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通河镇。编审,中国作协会员。

  1951年于通河一中初中毕业进入东北军区通讯干部学校。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退伍。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函授中文系。1966年于黑龙江省文艺干校短期班毕业。1978年调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任驻会作家;1983年任《北方文学》小说编辑;1987年任《章回小说》主编、图书期刊编辑部副主任。1993年退休。1953年在朝鲜开始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处女作小说《志愿军一日》发表于《解放军文艺》。此后于《解放军战士》、《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文艺》、《哈尔滨晚报》、《萌芽》、《北方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过几十篇散文和短篇小说。文革后在《人民文学》、《边疆文学》、《北方文学》、《小说林》、《青年文学家》、《北大荒文学》、《世界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散文、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我们的艇长》、《西下坎的野娘们儿》、《沉默的河》等28篇小说,约22万字,编入短篇小说集中;散文《第四十一批的下落》、《山里蛙鸣》、《火的风景》、《三个娜塔莎》、《白鸥》、《西班牙排炮在读书界轰鸣》等约60万字,分别编入三卷散文集。出版有军事题材等长篇小说《望云峰》(1972年发表)、《昨日硝烟》,散文集《牛蒡开花的原野》、《漫漫人生》。他创作了反映松花江流域山区农村改革生活的系列长篇小说《松花江的儿女们》,其中《雪浴》、《洼地》、《沉湖》已经出版,《女牛贩子》已经完成创作。退休后主编两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与王野合作编辑《东方文学丛书》二十种。

  2008年张恩儒的五卷文集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包括《雨天》、《夏鸟》,短篇小说集《江对岸的蓝眼睛》,长篇小说《牛角上的月亮》、《沉湖》。


上图为上世纪50年代张恩儒在朝鲜前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年
「情感短文」素心若雪
放鞭炮
这个春节,充满火药味儿
小学三年级叙事作文:新年的鞭炮声
==雪夜里的思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