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江笔会作品展播】谈笑胡沙:千年呼渡探西津

 


谈笑胡沙:千年呼渡探西津


 千年呼渡探西津

  浩瀚长江北移,徒留西津古渡遗址。千余年岁月流波,浪淘尽一代代英雄、诗人和熙熙攘攘的过客。行走镇江,面对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仿佛被当头棒喝,直指内心。著名作家叶兆言说:“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表达,浓郁的古渡情结,透露出江南才子的文化品格。

  渡口是梦想开始或终结的地方。匆忙来去的游人,极力寻找人生支点,几多人内心涌动的欲望,如翻涌江波,吸虹纳日。或三人同行结诚意知己,或天各一方只留远影孤帆。丹青妙手所挥洒的山水画卷,无数次诠释这样的意境,遐思巧构,倾倒众生。此刻不见舳舻,难觅烟水,站立于呼渡亭前,我竟产生时空交错之感,恍如化身待渡的倦客,微微合眼,便能顺流远行。

  相信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西津印象。很久以前,我便着迷这个渡口,今日终圆此梦。喜欢西津,是因为这里文化信息丰富,让人感觉踏实。消失的古老遗迹难以复原,但我相信不落俗套的修补、重建,同样可以激活后来者的心灵秘境……


  这是个薄阴天儿,空中流云布雾,偶有几缕阳光乍泄,转瞬便模糊成团,乌亮而油腻。沿阶直上,很快进入古色古香的老街。青石路上的深辙仿佛被涂层包浆,散溢出温柔光泽。明清、民国的几间老旧屋宅,经过修葺,融入新修的仿古建筑群落。循曲折往复的通道殊途同归,收束于山顶。

        云台山其实是低矮的丘陵,由于楼台、碧池掩映,给人的感觉却是山重水复,颇具气象。山间廊道回旋,吸纳摇晃的身影,游人呼唤应答,揉合、混搭了各色乡音,爽朗、暖昧,若即若离,产生的效果亲和又疏隔。偶有南国女子浅笑凝眸,潮湿的空气亦富磁性。

      穿过第二道石券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刻建于元代昭关石塔。这座塔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风格,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塔身不高,给人的感觉却威严、凝重。从塔下经过,亦真亦幻,似有转动的经筒,穿越数百年的光阴,将六字真言送入耳畔。纳须弥于芥子,是佛家对大千世界本质的某种阐述。万变不离其中,宗派有别,却可以不变应万变。受其震摄,下意识屏住气息。我非虔诚信众,身临其境,却能真切感受古塔的强大气场。翻阅历史,元帝国曾经统治辽阔的疆域,东西方多个民族的精英听命于黄金家族,惟草原武士马首是瞻。

        当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颇受元帝青睐,四处行走,也曾在这个渡口留下踪迹。马可波罗名扬中外,得益于他的一本旅行游记。作为古代南北水上交通漕运的枢纽,西津渡既是繁忙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同时也是军事要塞。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流连古渡,让人浮想联翩的还有昔日的义渡红船。自南宋江乾道年间,这里就出现水上救生组织。此后,世代传承,负有特殊使命、救人避灾脱险的红船成为江上的一道风景。


  继续上行,直至云台山顶,登上高阁,顿感疾风清厉,吹尽黏滑汗水。楼上视野极佳,古渡景区尽收眼底。仿古建筑错落延伸,已成为山丘不可分割的肌体。亭台楼阁雕檐翘角,彼此勾连,厚重、古雅、颇具雄浑气象。山间植物丰茂,东一簇西一簇的藤萝、修竹,阴柔、婉约,江南的寻常风物,让书卷中的文字体验,变得生动、鲜活,充满质感。时令已是深秋,不知道阳春时节,这里能否看到野花烂漫吐蕊、红紫争妍,或许那是别一番韵味。如果细心观察,隐隐可以扑捉到屋宇、山石明暗色调的变化。冷绿的味道从树梢溢出,幻化成触手可及的碧莲,暗香浮动,沁人肺腑。高大墙体上密布的斑驳苔藓同样悦目,仿佛怀旧的音乐,在琴手的指尖流淌,清洗胸中的浊火燥气,诱人与之肌肤相亲。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对许多人来说,游历西津故地,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渡》是最直接的诱因,恰似姑苏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和另一位唐代诗人《枫桥夜泊》息息相关。我最初对西津渡产生兴趣,则完全出自另外的文本——宋代词人贺铸的《陌上郎》。“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词中以痴情妻子的口吻,谴责批判了薄情丈夫“陌上挥金”、移情别恋的行径。贺铸词中所涉及的石头山心及相关传说,据说和当涂有关。有人说词中所言的西津,只是虚指西边的渡口,未必位于镇江。伤高怀远,情深意浓,京口瓜洲的影响,胜过孤舟横泊的无名野渡。据同代人描述,贺铸面色铁青,长相丑陋,才华却堪称大家。我个人更愿意相信,词人的想象超越地理区域,西津渡是触发“鬼头”内心柔软伤口、寄托其人生际遇的一个痛点。


  “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谪居蛮荒的唐诗人刘禹锡面对蜀江,运用“民谣”的方式,写尽沧桑变化。根据相关史料,西津渡开辟于南北朝时期,一直使用、延续到现代。水道的变迁,让长江渐渐远离,渡口前面的水面夷为平地,成为城市街区。遥想当年的西津渡,忙乱而世故。热风冷雨侵袭,水气充盈的石板街,熟食、草料、鱼腥的气味融为一炉,弥散开去。车马穿流、行人接踵,贩夫走卒与文人墨客擦肩挨背,盘点各自的生计。即便同船相渡,绝大多数人恐怕也无交集。人海茫茫,古今同理。无论昔日帆樯趁风、浆声幽轧的临水津渡,还是今朝汽笛长鸣、飞机起落的海、空港口,人流集散总是千头万绪、分秒关情。渡口是百感交集的见证、分离、聚合的象征。行走于斯,或靓丽光鲜、或寂寥无语,见惯悲欢离合、浸透人生百味。无论站在历史维度的哪一点,后人所怀想、追忆的前朝风物,历经岁月的发酵、蒸淘,总不免带有浪漫气质。人生境界的高下,腐朽和神奇,看似出自于一念,其实来自于各不相同的文化积淀。

       我们生活于快餐时代,可以在很短时间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光顾多个景点。勿庸置疑,除了职业探险家、痴迷背包客,今人对自然的切肤体验远逊古人。受制于生存环境,我们的前辈是真正行者,徒步是他们无以回避的日常生活。从一个地方行进到另一个地方,栉风沐雨,亲近大地。无论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下的苦别,还是游宦归来的“近乡情怯”,内在的体验直接地气,真实、强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生命、每种想法、每一分钟思绪律动,都融化于自然流程,无论能否认清自身的轨迹,我们栖身于各自的小小世界,都只是行色匆匆的过客……

  值得庆幸的是,千百年来,人类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利用金石、字纸,表达曾经“在场”的痕迹,传递回音、复制记忆。思想还在涌动,灵魂渴望不朽,今人和古人,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实现交流。从这个意义来说,“西津古渡”的形象多元、开放,它占据我心灵的某个角落,堪称重建江湖的传奇。


作者简介:

王小东。谈笑胡沙。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编辑。喜欢文学和易学,均有不俗斩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运河 西津古渡 
镇江的“西津古渡”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张祜《题金陵渡》
镇江古迹最多的一条街,因王安石的诗句而闻名,一眼可看千年历史
西津古渡口[天净沙]
【最美江苏之三】夜访西津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