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作家】冯新生: 柳沟,五色豆腐传奇


读生花妙笔。

看个人神采。

品思想意蕴。

展文化风范。

【心声履痕】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资深新闻媒体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5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转载。撰写、出版后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著述有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等。

 冯新生: 柳沟,五色豆腐传奇

   


                            

我看着呈五彩图形、依次铺展在火盆锅里的豆腐,再次浮想联翩。我猜测,五色豆腐下,自然有初来者意想不到的美感,那滋味、那感觉,或许会让品尝者想到柳沟村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想到柳沟的历史、现在和将来。——行者悟语


 

                       柳沟,五色豆腐传奇

                                冯新生

  岁末年初的一夜风雪,在晨光到来时总算停歇。此时此刻,若穿越闪着银光的八达岭,定会想到古代碉楼上那闪动的铠甲、一代伟人望长城内外吟咏的佳句。夜雪即便覆盖了京郊延庆也无妨,那是浪漫情调在无声延续,那是一段童话在悄然升华。因为延庆的山水村落,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并没有因万木萧索、大地迷茫而落寞。君不见,有人在龙庆峡形色各异的冰灯旁陶醉;有人在长城垂着冰凌的战旗旁拍摄;有人在古崖居透过疏朗的寒枝去寻觅远古的人迹,有人则约上几位挚友,到民俗村感受紫薯的甘甜……冬晨,往往是醒目明心的最佳时段。一番踏雪观景之后,我来到了距县城约10公里的柳沟村。

  初识柳沟,第一感觉就是我国观游之地辽阔,闻所未闻颇多,不该轻言“游遍”二字。20年来,我作为媒体记者,我在延庆县境内畅游数十次,自认为对各景观的内容成竹在心,殊不知,这座看似偏僻的小山村,竟然有我从未了解的一段辉煌的历史,有令人惊叹的饮食文化产品。值得一游的柳沟村,曾是明嘉靖年间游击将军府衙所在地,曾流传着炎黄之战的传说,至今留有明军御敌的古城堡、城墙、碉楼以及多座古井和多株古树。

  村口,扫雪的老人见我询问小村旧事,直起腰,环指远山近乡,把他小时候听老辈人讲述的历史往事娓娓道来,随着老人的叙述,明清时期的柳沟古城由远而近,在我眼前闪现……

   明嘉靖30年(1551年),修建一新的柳沟城,作为京城一道防卫屏障,出现在居庸关之北。在“北线”无战事期间,城内的大量驻军与城外常住的居民形成流动潮,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市场消费。无论是月白风清的中秋之夜还是彩灯高悬的上元节,无论是蝉鸣不止的夏日还是柳絮飘舞的仲春,这里的步履节奏,既纷杂又舒缓,谈笑之声既爽朗又睿智。久住京城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当时被称为“塞北凤凰城”的柳沟一带,各类摊铺林立、多家酒幌高挑,大小庙宇多达26座,每逢佳节,灯会、花会、庙会,戏剧演唱一应俱全,多类绝技各领风骚。那时,井台边的古树下,巷陌深处的门楼旁,时而能见到揉着核桃、悠闲散步的老人,有时能听到吆喝声高亢的游商。现今的村西,还留有当年坚固的外长城。戍边兵士保护下的居民,偶尔也手搭凉棚远望,但见彩旗猎猎,巡城的甲士面色凝重,高擎锋利的剑戟。


   繁华也有风流云散日。明末清初,这里的军事设施、衙署机构被撤销,随着商贸活动南移,人流聚集的小城渐渐冷落。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烽烟四起,一时间城墙被毁、古庙被焚,商铺一一消失,居民四散逃荒。当昔日辉煌的小城变为一个小山村时,诗人的吟诵变得悲凉,墙边的古树也垂下伤感的泪珠。

   一阵汽车鸣笛声打断了我的追思。老人放下扫把,笑指村旁聚集的轿车说:“来了,慕名到这里品尝火盆锅豆腐宴的城里人来了!”

   谈笑风生走入村内的年轻人,大多穿着时尚、携妻带友。他们掸去衣襟上的落雪,进入的农家院,锅碗瓢盆撞击声此起彼伏,浓浓的豆香味隔墙飘出。

   谈到柳沟村开发火盆锅豆腐宴时,村长显得很激动。随着他的讲述,我眼前再次出现一个风景如画、欣欣向荣的柳沟!

   当我国“旅游潮”在延庆风生水起时,距柳沟建城的年代,已过了400余载。一日,冬雪过后,几位村领导聚集在残旧的北城墙下和老树古井边,琢磨着如何留住客人,如何让柳沟村的旅游文化发挥到最佳状态。忽然,村长灵机一动,终于想到老辈人留下的一道风味美食——火盆锅豆腐宴。


   于是,自磨豆腐、自制腊肉、自酿“柳下醉”白酒的作坊相继出现了,以“五彩豆腐自然色、腊肉白菜农家情”为特色的农家饭挂牌经营,日渐红火。特别是一道道只有在京城小吃店才能见到的精致面点点缀其中,坐在热炕头就餐的城里人除了饱口福,也倍增暖意。

   于是,从河北怀来到首都办事的人从高速路下道,来了;到张家口旅游的京城人恰在饭点儿,到了;到松山密林体验自然情趣的游人冲着“红红火火聚一次”进院了;到八达岭登城健身的老人,冲着五色豆腐入席了……柳沟村又开始沸腾了。家家窗台的积雪,随着屋内的欢笑声渐渐融化,点点进出的脚印,向长城脚下如一个个激越的音符。

   我看着呈五彩图形、依次铺展在火盆锅里的豆腐,再次浮想联翩。我猜测,五色豆腐下,自然有初来者意想不到的美感,那滋味、那感觉,或许会让品尝者想到柳沟村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想到柳沟的历史、现在和将来。


作者冯新生简介:

   生长京城胡同,幼时贪恋书墨。少年读书习剑,青年始发习作。中年报社采编,出版文集数册。小说进入教材,散文电台连播。北京作协会员,醉后不思功过。


作者个人栏目作品链接:

【心声履痕】冯新生:茄汁芦笋

【心声履痕】冯新生:秭归粽子

【心声履痕】冯新生:酒的服饰,也疯狂

【心声履痕】冯新生:粥品斑斓

【心声履痕】心声:胡同、亲情、“金镶玉”……

【心声履痕】心声:茶色禅思(二篇)

【专栏作家】冯新生:消夏偶感(古诗词三首)

【专栏作家】冯新生:稻香湖畔掠影

【专栏作家】心声:闲赏内画壶

【专栏作家】心声:船宴兮,归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举箸感侠风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黑暗中品味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冰窖感清凉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茹素也怡情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夜饮鲜啤,难忘2003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食粥怀古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伟人“即兴用餐”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寻访“驴打滚”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康陵春饼,别有滋味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品太极芋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暮雨黄叶村

【专栏作家】心声:行游食趣之——太白楼与太白鸭

【专栏作家】冯新生:五彩米,也疯狂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之——醋芹,喻示什么?

【专栏作家】冯新生:临秋风、品禅茶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商芝肉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江南岸,酸中透甜

【专栏作家】冯新生:楼影泉韵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夜,书店街

【专栏作家】冯心声:宿命丹枫

【专栏作家】心声:芦苇之叹

【专栏作家】冯新生:超级大隐,长眠何处?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晚,去雨轩

【专栏作家】冯新生:哦,时间车站!

【专栏作家】冯新生: 衡水深处,谁在酣眠?

【专栏作家】冯新生:老街,夜雪行

【专栏作家】冯新生:东坡,悠长余味

【专栏作家】冯新生:城飘雨,饼带花

【外埠人说五常大米】心声:借助米的香云,神往

【专栏作家】冯新生:雪夜举杯,相视一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您有一份延庆吃喝玩乐指南,请查收!
延庆柳沟火锅盆豆腐宴
[凤麒儿]元旦游
京郊“醉美”古村——柳沟
【散文】冯新生 | 黄昏偶遇
北京一农家“豆腐宴”年收入近千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