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蓝冰:细说老去的新年味儿


蓝冰:细说老去的新年味儿


 细说老去的新年味儿

  随着寒风大雪脚步的临近,又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日子

  不知是年龄大了没了梦想和激情,还是历阅了沧海变桑田,总之再没了儿时过新年那种兴奋和喜悦。但老陷入那时光!爱慢慢回忆……

  老爸一手好字,记得街邻一到年关常求下班回来的老爸写字,有自带笔墨纸砚的也有空手来讨,老爸是有求必应,而我常常站在老爸身边,看他端正地书写,在街邻的赞叹中一脸得意,像我写的一样自豪!而我却分不清何为左右,上下联,总惹得姐姐说我笨!

  那时候过年不像现在去馒头店买,不存在的。基本都是自家蒸,一般过了阴历二十三四日就开始蒸了。据说蒸的量可以吃到正月十五才好。我家乡人那时管馒头叫馍,馍又分大馍和小馍,还有枣花馍。大馍一般有粗瓷碗那么大,馍心填为红枣或是红豆,红薯豆,基本是出嫁女儿初二回娘家用竹篮擓给母亲父亲吃的,大意也就是回报养育之恩的;而枣花馍形状像大朵花盛开,由许多小花形状的馍拼接一起,每朵花心都有颗红枣,枣子呢颗粒饱满,是自家院里种的,熟的季节挑选出来留着备用的。等枣花馍蒸好是要摆放在堂屋大红方桌上或长形条几的,不能立马吃,长辈说过了正月十五才可以吃净,寓意年年有余;呵呵呵,而我们这些小馋猫偏爱偷上面的枣子吃,你说,那时馍上枣子怎就那么好吃呢,簸箕里那么多干枣不要偏要偷这上面的,有时小爪子刚伸出来便被不轻不重的一巴掌拍回去,呵呵呵!

  其时,说起来也不过童心作怪罢了,当然,那时粮食也真的有缺,家不好的可能也会蒸些粗粮馍私下吃,亲戚来了就是白面馍了!

  而蒸馍要有讲究的,为了馍发的大,家里会挂起遮风的步帘子,小孩子不能说废话,否则,来年不利,总之我会被妈妈撵出去玩!

  外面冷啊,可小孩不知道冷啊,你比新衣漂亮我说我头上妈妈买的布花好看,常常挣得是脸红脖子粗,不亦乐乎!小男孩子呢小挂鞭炮冷不丁的甩出来,吓得我们哇哇叫,气的直跺脚!

  “新年到新年到

  女孩子穿新衣戴花帽,

  男孩子放鞭炮……”

  时至今日,那首歌谣我还能记得几句

  儿时欢乐,满足倒也没随纯真的年代远去了。

  馍蒸过,大锅里该煮肉了,那叫一个香啊,夜深了我也不睡总是守着锅台眼巴巴地望着等着,而偏爱我的老爸老妈也总会让我第一个尝鲜,那叫一个幸福啊!

  老家习俗,三十晚上包过饺子后要熬年夜的,谁熬过夜按习俗谁最有福气!可我才不管那么多呢,还是躺被窝里睡舒服。

  初一,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端饺子吃的,而且谁能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谁就是最富有的人,你说好玩不。

  现在总觉那时候的自己好傻但是最幸福呢,你说是不。总觉所有的一点一滴就像一只燃不尽的蜡烛,一直燃烧着燃烧着,只是历经风雨的心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随着现代步伐的改进,加之物欲横流,过年也没那么多计较,那么多嘴巴挂子了,(家乡话意思规矩)不过,年味也确实淡了很多很多,似乎也没大的意义了 !惟求子女安稳生活,父母安康,亲朋余生安好,自己和爱人安居在一颗淡泊的心里,如此足矣!


  个人简介:

  王秋红,笔名蓝冰,河南人,常驻苏州。


其他征文作品链接:

“记忆中的传统年味儿” 征稿启事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林秋:年味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贤哲:我小时候过年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杨涛:湘西土家人的年味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云中子:过年啦——东北过年风情画

【卷】似水年华:关于春节里最痛的记忆

【年味征文作品展播】吕代英:早春听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泉冰枣采摘了!
【乡愁征文15号】董小平:枣树寨(短篇小说)
红枣桂圆黄芪茶,气血双补女人汤
摘枣记
【绿安杯征文】枣香氤氲幸福时光
【散文世界】《八月十五月儿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