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闻】《文化范儿》诗人作家二月二赴兰西民俗村寻民俗

《文化范儿》诗人作家二月二赴兰西民俗村寻民俗

  本台讯:“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又称作“春龙节”,民间传说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有不少习俗保留至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自媒体平台《文化范儿》,2月27日组织来自沈阳、哈尔滨的部分作家、诗人赴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民俗文化村体验民俗。

  传说春龙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慢慢地,节日民俗不断完善丰富。据说,到了元朝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之后相关民俗活动的记载也多了起来。如剃头理发,舞龙扭秧歌,放风筝等。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虽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俗和食俗,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有资料介绍:春龙节一般在“惊蛰”前后。按传统说法,“惊蛰”指“龙动”,换句话说就是一声春雷把蛰伏中龙惊醒了,意味着美好的春天来临。据说,在古代,这一天,皇帝要亲自耕田,皇后则主持蚕桑仪式,祈求丰收。在民间,妇女忌动针线,以免“刺伤龙目”。东北地区在饮食方面,最普遍是通常要吃春饼和猪头肉以求吉利。

  将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而且春饼有韧性,能卷很多菜。如酱猪头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丰富的载体。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自媒体平台《文化范儿》,2月27日组织来自沈阳、哈尔滨的部分作家赴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民俗文化村体验民俗。作家诗人们在体验了民俗,又品尝了春饼和猪头肉后,纷纷表示:“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主人翁,都要出实力做践行者。《文化范儿》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参加活动的作家诗人们一致认为:文脉与国脉总相连。《文化范儿》自媒体平台总是能抓住我国的一些民间习俗进行传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到如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尤其是最近又开辟了“向传统文化致敬”专栏,通过作家、诗人的笔,将民俗、民风、民生转化为不可或缺的灿烂文化组成部分。以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使传统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中华人文精神的主体,这是值得大书和特赞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龙抬头,祝你鸿运当头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第5页)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民俗[图]
明天“龙抬头”,北京人不可不知的这些讲究!
二月二吃什么才能顺一年?
又是一年二月二-郑州日报数字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