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作家】冯新生:每到清明思寒食

读生花妙笔。

看个人神采。

品思想意蕴。

展文化风范。

【心声履痕】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资深新闻媒体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5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转载。撰写、出版后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著述有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等。

冯新生:每到清明思寒食

每到清明思寒食

  文 / 心声

  清明节,是千年民俗演绎的一个片段。每到此时,一组名为“寒食”的小吃,便引发我思忆。寒食节与清明节,在数千年前日期接近,或许是小杜的《清明》引发巨大影响力,或许是追怀、祭扫、踏青、出游、插柳、放飞更具活力,隋唐以来,寒食节渐渐与清明节融为一体。

  初识“寒食”一词,正值青春年少。记得那个潇潇春雨夜,我捧着《唐诗三百首》吟读不已。其中一首诗,与诸多描述山水风光、史海钩沉的诗作不同,提到了仲春时节第一个节日的由来,让我感到新奇。

  与王维齐名的卢象,写的这首《寒食》,前几句很经典,其中“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让我首次把目光投向晋中的绵山。

  承蒙上苍眷顾。人到中年,我成为权威旅游纸媒的记者之后,不止一次登上绵山。在春雨如丝的峰峦古道,追念与“寒食节”密切相关的千古大贤——介子推。

  历经3000余年风雨沧桑的绵山古迹,早已不复存在。好在还有一些明清文化遗存,向芸芸来者阐述介休市、寒食节的文化渊薮。

  初访绵山,临近清明节。但见清润无际的丝雨,恍若感念那位既忠君、也尽孝的君子。殿阁的层层石阶蜿蜒向上,像是追怀之路的阶梯。过往的游人很少有嬉闹之声,很少有挥舞手机,摆拍、发送之举。攀爬山径的人们,大多语调低沉、神色凝重。

  我撑伞远眺,思绪悠远。遥想春秋之时,晋南的绵山曾被称为“绵上”。当年,落魄流亡的重耳,在饥寒交迫时,走来一心随行的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腿肉为主人充饥。重耳成为一国之主——晋文公之后,亲自到绵上的山中,迎子推共享富贵。可介子推宁可与老母抱树焚身,也不愿封侯拜相。那夜,绵山火势映红数十里山岩,山河为之感泣……

  一代贤良灰飞烟灭后,绵山被人们称为介山,周边百里被人们称为介休。

  我站在绵山最高处,一手撑伞,一手捧着记述寒食节的史书,感念这个带有苍凉感的节日。书中介绍说,介子推自焚之日,恰逢清明,由此“禁火”之日逐渐流行,清明节渐渐与“寒食节”合二为一。由此而生的寒食(也称寒具)也从从容容地延续下来,被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广为接受,也算留给后人们一个念想儿。

  正在沉思,绵山景区接待者送来几款“寒食”,请我到附近的茶馆品尝。那家茶馆坐落在半山。虽无雕梁画柱却也清雅幽静。让我有所不解的是,桌上摆放的麻花、馓子、薄脆、春卷……在北京小吃店常见常吃,今日不知为何,品尝起来,别有滋味在心头。在绵山雾雨中品尝寒食,听当地学者讲述史话,我似乎从雾雨中看到,史书中古人的形象——北朝北魏那位叫贾思勰的农学家,在山下书房里,铺纸研磨,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如此记载寒食:“细环饼,一名寒具,脆美。”宋代大文宗苏轼,在半山朱亭内,把酒挥毫,在《寒具》一诗中,描述寒食中的麻花:“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色浓于酒,压扁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在山巅采药暂歇时,端坐避雨的山洞中,在即将付印的《本草纲目》上,补上寒食的、贮藏、食用过程:“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至寒食禁烟用之。”

  那天,我与专家学者畅叙寒食,直到微雨远去,日出山谷……我在想,3000余年前,介子推一个淡泊名利的意念,竟然为后人留下今日介休市之名,留下百感交集的寒食节、清明节,衍化为一个洋溢深情、放飞心情的假日。老人家九泉有知,我想也会拈须含笑吧?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报社资深记者、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多家网媒传播平台专栏作家、签约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曾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2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分别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课外语文》登载。专著包括: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创作成果,入载《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


作者个人栏目作品链接:

【心声履痕】冯新生:茄汁芦笋

【心声履痕】冯新生:秭归粽子

【心声履痕】冯新生:酒的服饰,也疯狂

【心声履痕】冯新生:粥品斑斓

【心声履痕】心声:胡同、亲情、“金镶玉”……

【心声履痕】心声:茶色禅思(二篇)

【专栏作家】冯新生:消夏偶感(古诗词三首)

【专栏作家】冯新生:稻香湖畔掠影

【专栏作家】心声:闲赏内画壶

【专栏作家】心声:船宴兮,归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举箸感侠风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黑暗中品味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冰窖感清凉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茹素也怡情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夜饮鲜啤,难忘2003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食粥怀古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伟人“即兴用餐”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寻访“驴打滚”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康陵春饼,别有滋味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品太极芋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暮雨黄叶村

【专栏作家】心声:行游食趣之——太白楼与太白鸭

【专栏作家】冯新生:五彩米,也疯狂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之——醋芹,喻示什么?

【专栏作家】冯新生:临秋风、品禅茶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商芝肉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江南岸,酸中透甜

【专栏作家】冯新生:楼影泉韵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夜,书店街

【专栏作家】冯心声:宿命丹枫

【专栏作家】心声:芦苇之叹

【专栏作家】冯新生:超级大隐,长眠何处?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晚,去雨轩

【专栏作家】冯新生:哦,时间车站!

【专栏作家】冯新生: 衡水深处,谁在酣眠?

【专栏作家】冯新生:老街,夜雪行

【专栏作家】冯新生:东坡,悠长余味

【专栏作家】冯新生:城飘雨,饼带花

【外埠人说五常大米】心声:借助米的香云,神往

【专栏作家】冯新生:雪夜举杯,相视一笑

【专栏作家】冯新生:关东糖

【专栏作家】冯新生:扼腕永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渡第十讲:节序诗(上)
自驾山西游记 探秘寒食节的发源地
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你真的了解吗?通过邮票给你讲
清明节的由来,竟然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牺牲!
少年说‖珺珺(13):梅雨时节:清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