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2)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2)

风雨如磐大乌山

  大乌山,位于东固东南方15公里处,与兴国县分水交界,海拔1204.5米,站在大乌山山顶,方圆百里之内的绮丽风光尽收眼底,原来是青原区境内最高的一座山,现在归兴国县管辖。

  大乌山巍峨挺拔,高耸入云,终年云雾迷蒙,狂风劲吹,树木很难生长。只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青油油地铺满了大山,不知名的野花东一朵,西一簇的开着,像是这大山灿烂的头饰,于是,大乌山便灵动起来。

  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在赣州任知府期间,曾到此视察,他惊叹于大乌山的雄奇,亲笔写了“永镇江南”四字匾额;明朝进士邹元标也留下了“乌山仙境”四个字的珍贵墨宝。

  大乌山的命名有有两种说法流传:一是远望大乌山,乌蒙蒙的一片,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乌山”。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明洪武翰林学士解缙在山上庙里过夜,大风吹灭了蜡烛,庙里黑乌乌的,他开玩笑说:“现在不是名(明)山,而是变成了乌山了。”于是,人们就戏称它为“乌山”。大乌山之所以香火鼎盛,主要是源于一个“风雨洞”的神话传说:洞内常年寒风袭人,细雨霏霏,人站在洞口冷得不能站久。相传建庙时,不用辛辛苦苦地到山下去运材料,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从这个洞口涌出。古庙建成后,有个小孩在洞口玩耍,突然被一阵旋风卷入洞内,就再也没有出来。人们怕再出意外,就把洞口封死了。

  大乌山遐尔闻名,每天都有游客不辞辛苦地攀登大乌山,饱览其雄伟的身姿和旖旎的风光。我头几次上大乌山是步行,穿林越涧,爬了半天才到达山顶,累得腰酸腿软。现在好了,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峰顶,而且有难得一见的斋食供游人品尝。

  道观寺庙名山居

  寺庙,信奉佛教,修行的人是僧人,叫和尚;道观,信奉道教,修行的是道士、尼姑。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地方出现了佛道同修的现象。庙,则是大小神祗居住的地方。

  青原区境内大大小小的庙宇无数,每个庙宇都供有佛像菩萨,并有其特定的祭祀内容和方式,但都大同小异。土地庙和社官庙,大者如民居,小者象轿子,最小的似鸽笼,散布在大树下、池塘边、小桥旁。有的是族间砌的,有的是私人砌的,便于就近祭祀。

 南禅祖庭 “净居寺”

  活火参禅笋,  清泉透佛茶。

  夜影灯前客,  江西七祖家。

  南宋状元文天祥的这首诗几百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游人的心。明末名僧憨山德清的《青原山水歌》:“青原之山高入云,螺江江水纤无尘。”更是肯定了青原游,青原山是首选之地。

  青原山净居寺是江西的一大名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佛教道场之一。

  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圣地。青原山的庵堂佛殿星罗棋布,约有36处,其中以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最负盛名。净居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曾被封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恢复皇位,是年即在青原建寺。初为小庙,因傍安隐山而建叫作“安隐寺”,以后逐渐扩大建筑规模,现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殿、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等建筑。

  行思,生于公元(671—738年),安福县严田谭州塘基村人。行思的俗家刘氏家族,世代名门。行思家道中落,11岁到离家不远的“宝云寺” 出家。

  平时,众僧谈佛论法,行思少有出声,总是静静地思索。行思登武功金顶,见草甸云海,如临西天,思索佛在何处?他到处游历,在安仁山能仁寺挂单几年,增长了不少见识。当他游到青原山安隐峰下,爱其山青水秀,愿他日辟为睡行之地。遂折牡荆树一株,倒插山腰,默许“此地若灵,树当活。”

  行思专程到曹溪南华寺内,拜六祖为师,行思问:“怎样方能不落入尊卑、凡圣等观念之中?”六祖反问:“你为此曾做了什么?”行思答:“佛法真理不屑为之,我自性自悟(圣缔亦不为)?”六祖说:“佛在心中,人人皆有。”

  行思问:“佛性何在?”六祖答:“自识本心,直见本性。”

  行思问:怎样才能成佛?“六祖答:“突然领悟本有的佛性即可(顿悟成佛)。”

  行思随六祖学佛15年,深受六祖的器重。六祖灭度前说:“我受衣钵后,屡遭磨难,身后争竞必多,衣钵即留镇山门,不必再传”。行思问:“无衣钵何以传法?”

  六祖说:“以衣表信,法乃印心。我今得人,何患不信?你当分化一方,勿令断绝。”

  唐朝开元二年(714年),行思奉师命回至青原山,扩建安隐寺。当年倒插的荆枝,已成小树,应验灵地之愿。行思没了衣钵之累,静心领会《六祖坛经》。各方僧侣慕名而来,拜行思为师,行思禅师便开创了禅宗青原派系,成为南宗七祖,称为“曹溪宗派”。当时净居寺僧徒千余人,行参礼、作法事。

  僧徒问:“怎样学习佛法?”行思答:“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僧徒问:“怎样才能顿悟?”行思答:“人性本净,一念顿悟。”

  僧徒问:“都说念佛可往生西天。”

  行思答:“不顿悟禅法,念佛也不能往生。”

  僧徒问:“都说出家才能专心修行。”

  行思答:“佛法在世间,在家也能得。”

  僧徒又问:“佛法是什么?”

  行思反问:“庐陵米价是多少?”僧徒不解,久久思索才明白:佛法不玄妙,就地油盐柴米的日常生活中。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67岁的行思圆寂。次年建塔藏其身,唐玄宗赐名“七祖弘济禅师归真之塔。”

  法嗣禅师有湖南衡山的希迁和尚,希迁往湖南衡山,住南寺,于寺东的一块大石头上结庵而居,人们称之为“石头和尚”。还有浙江天台山的韶国禅师和山西五台山的释钦禅师,在青原山学习后,都各自开辟了禅宗道场,分别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宗派。后世称这三宗为“禅宗青原派系”。

  曹溪门下,青原行思传曹洞,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传临济、伪仰宗。达摩法偈“一花开五时”灵验,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赐额,改安隐寺为净居寺。

  药山惟俨,得法于石头希迁,往漕州药山,开堂说法,听者云集。

  云岩昙晟,得法于惟俨,居云岩山,器重高徒良价。

  历代青原山净居寺住持、寺僧、游僧的名僧大师有:宋齐禅师、惟信禅师、本寂真元、颛愚观衡、眉庵行秀、笑峰大然、药地大智(1611—1672)、高光(1874—1963)、定云慧木、无学如能、水心如印、环照性起、鉴真和尚(688—763)、大慧宗皋(1089—1163)、憨山德清(1546—1623)。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只有“曹洞宗派”一脉独盛,遍及江南并远至日本,并且成为日本佛教的正宗。行思圆寂后不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大历二年(767)贬为吉州司马,游青原山时,题写“祖关”二字(意思是“七祖胜境”)。唐天宝八年(749),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这位为中日友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佛家人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从广东折回,曾到青原山拜谒七祖祖庭,鉴真的日本随行僧使普照也一同前往。也就是这时,鉴真的高足弟子祥彦不幸病故于青原山。如今,日本佛教徒中,曹洞一脉占日本信奉佛教总人数的70%左右,有800万人之多,近10多年来,不断有日本佛教界人士前来青原山寻根拜祖。

  宋治平三年(1066年)英宗赐额“安隐寺”,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改赐“净居寺”。

  1983年国务院将净居寺列为全国142座重点寺庙之一,并对其进行了全面修复。现在,寺内佛具设施一应俱全,有《佛祖道印》和藏经各一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了“净居寺”、“大雄宝殿”之匾额。

  净居寺不愧是七祖禅宗祖地,天下驰名的佛教胜地。

【重要的事!笔杆子们一定要关注!】

《文化范儿》2018卷开始编辑 征稿的同时,也助您出版个人作品集、开作品研讨会

文化范儿作者投稿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头希迁禅师悟道因缘
《五灯会元》第六卷 青原派二(7)青原下七世(2)
1600 86.P 宗统编年(三十三卷)〖清·纪荫编纂〗卷之十三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哪个境界高?
历史故事
云门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