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周艳艳:佛心

周艳艳:佛心

 佛心

  “母亲不需要赞美诗,不需要奢侈的包装和节日的噱头,她们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即使不花一分钱。”

  母亲节,文友老师的话让我想弥补心里的亏欠,因为母亲节前一天是母亲的生日,我们姐弟几个早趁着五一节一并提前给母亲过了生日。我于是打电话给母亲,说陪她“免费”去参观常山文博苑。可母亲推说菜园子荒芜了不能去,我的火气腾腾窜上来,用不容商量的语气定下了去常山的行程。

  第二天我赶回娘家时,饭桌上早已摆好四个青菜,父母拿筷子小心翻着刚出锅的餶飵(饺子),他们是掐着表等我回家吃饭。看他们的面庞慢慢浮现出笑意,我赶忙低头去咬餶飵,为我昨天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午后两点钟阳光轻柔了许多,父亲开三轮车拉着母亲和我直奔常山。父亲头戴宽沿凉帽,一副大墨镜遮住了半张脸。我把碎花伞举过头顶,娘俩刚好躲在阴凉底下,背对着父亲交头接耳。

  老话说:“人活到八十,还是有爹娘好。”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女各自的成家立业而放松了牵挂,还是竭尽全力想保护、照顾他们的孩子,哪怕他们已经力不从心。

  常山毗邻城区,是诸城人的平民公园,前来休闲健身娱乐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以前每每提及陪父母去拜佛像,父母都会找种种理由推脱,我心里知道,是那张昂贵的门票把善缘者隔阻在门外。

  常山原以形似得名卧虎山,山高297米,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南湖之滨,中国道教着名道首碧霞元君的碧霞宫就坐落于此。宋代文豪苏轼任密州知府时,常率僚属到此山为民祈雨,“祷雨辄应,谓其有常德”,故更名常山。常山文博苑就座落在常山北麓,始建于2013年,整个建筑群采用宫殿式造型,秉承明清时期科学而完美的建筑工艺。建筑群沿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中轴的殿宇四面都有石阶通到其他殿宇楼台,即独立成风景又相互连接不失整体性。

  站在正门口翘望整座文博苑,各种建筑风格的殿宇楼台错落有致,不愧是中国的“民间故宫”。抬脚踏进庙门,睁眼鼓鼻,神态威严的哼哈二将守护着佛门寺庙。顺着石阶进入天王殿和观音殿,殿堂内的各种佛像形态各异,大小高低排列得井然有序。忍不住赞叹古时的能工巧匠手艺精湛,有颗玲珑剔透的佛心。我陪在母亲身旁双手合十,然后贴近垫板虔诚跪拜。

  可惜我佛性尚浅,又不懂殿堂楼阁建筑的考究,就像文盲读天书那般云里雾里走马观花一番。

  从大雄宝殿内传出了和尚诵经声和木鱼敲击声,不断有人从四面走来。父亲在前,我和母亲尾随其后,轻轻走到大殿门口。只见三位身披明黄袈裟的和尚右手敲打着木鱼,左手撑掌执于胸前,嘴里吟唱着经书。抬头望见几米高的三尊金色佛像威压而来,慈眉善目,半睁半闭,仿佛有股神圣的力量能洞穿人的心思。这是佛教的三世佛,即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莫名恐慌。回头握住母亲的手,我们一前一后进了殿堂。在场的游人神色凝重,像被施了定身法术般瞬间石化,目光锁在诵经的和尚身上。三个和尚诵经完毕缓缓放下木鱼,头贴紧瞻拜的垫板,朝三世佛行了极其恭敬的膜拜跪礼。我和母亲不敢上前跪拜,这里是要捐香火钱的,脑海里闪出大富豪一掷千金的善举,母亲肯定舍不得,从她一直紧紧攥着我的手可知。这时的人们才像是刚从梦里回过神来,小心挪着脚步轻声行走在偌大的殿堂,聆听佛心。

  老实说,我进每个大殿都睁大眼睛使劲辨认,希望能有些属于自己独特的发现。那些佛像手势变换着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等“释迦五印”,岂是一点不懂佛心的我可以妄自揣测的。于是我便双手合十,在心里默默祈福,请各位佛祖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

  本想带父母去看看古家具展馆和大荣博物馆,母亲听父亲小声说要收费,推说感到腿疼坚决不肯去。其实我准备好了要全程参观的,可节俭惯了的母亲掉头朝山下走。我们只好折返,停在某个殿宇廊台边休息。我们分甜瓜,吃樱桃,喝着自带的白开水,随意聊着天。左顾右盼间,院子里松柏青翠,蔷薇开得正盛,一些无名的花草因沾染了佛性而灵逸缥缈。

  父亲把甜瓜削去皮递给母亲,母亲笑着接过来就吃。母亲牙齿不好,许多食物要削了皮才能吃,父亲吃甜瓜是不削皮的。父亲嘴角溢出了果汁,母亲掏出纸巾替他擦拭,就像擦件珍贵的艺术品。

  我的眼角湿润了,这是我看到的最暖心的风景。多想时间静止,就这样静静地陪伴着父母,春秋和冬夏。

  循着石阶出了文博苑,父亲腆着肚子看地摊上摆卖的山货,并且很快跟人熟络地闲聊起来。母亲颤颤巍巍挑出一根她喜欢的拐杖,那根分量很轻的木质拐杖,我的心却是相当沉重,拉着母亲慢慢离开了。我想做她的手杖,搀扶她,支撑她,默默守在她身旁。

  风肆意掀起父母满头的白发,童年的许多镜头放大、拉近,生病时那一碗喷香的煎鸡蛋,冬天母亲连续熬夜赶做棉衣,父亲夜骑雪路送我去医院急诊……父母燃尽了青春年华,换来了儿女健康成长,他们无怨无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回头去望,文博苑最南边的那尊金色佛像仿佛近在咫尺。转回头看,正对上父母佝偻的身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射出淡淡的光晕,慈母善父眉眼含笑,佛心早已经开花,开出圣洁的莲花朵朵。

  周艳艳,山东诸城人,诸城市作协会员,人生如歌文学版版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到一年麦收时 | 作者:杨艳玲
常山人·散文‖舍不得de乡宅
温艳萍|父亲的林子
夫妻离婚房屋赠女儿 女儿起诉父亲要其搬走
专家指导:如何化解网络时代家教危机?
邹艳:父爱如暖阳|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