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振华百人百态之二十一:追梦人刘继祥

周振华百人百态之二十一:追梦人刘继祥

 追梦人继祥

  我和继祥相识在黑龙江大学的校园里,当时,我为全日制学生,他夜大在读。

  几十年来,我们相交甚笃,是惺惺相惜的笔友、无话不谈的好友,是虽不常联系、却放在心上的挚友。如今,我们更多地联系方式是“破半日功夫”阅读彼此的作品、通过微信欣赏彼此的“美篇”。偶尔的相聚,更是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也会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继祥有一个响当当的雅号——刘文化。说来话长, 2007年在省、市作协和松北区政府举行的“刘继祥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作家、文艺评论家认为继祥在松北区的文化活动、文学创作堪称“刘继祥文化现象”。刘文化由此而来,后来成为继祥“微信”的名号。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意义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刘继祥文化现象”的提出,是对继祥文学创作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现如今,人心浮躁,读书的人不多,写书的人反而多了起来。各位看官请注意,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写书”二字,是因为这些人中,大都是附庸风雅、滥竽充数之辈,东拼西凑了一本乃至数本书,就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文学殿堂,成为了作家。而能够潜心写作,享受创作乐趣的人是少之又少。继祥能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实属难能可贵。

  因工作和爱好的缘故,我有许多舞文弄墨、写诗作文的朋友。着名作家王朔曾说:“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总是可疑的,说起来不心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按照王朔的观点,我的这些朋友,绝大多数也只能属于文学爱好者的范畴,能够进入作家的行列的屈指可数。然着述等身,且有10部长篇小说问世,其中《心泣》还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的继祥应该称得上正儿八经的作家了。

  继祥,站有站相、坐有坐样,这是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所谓“军装虽脱,气质犹在”;继祥,身材不高,干净利落,一副金丝边眼镜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镜;继祥,文质彬彬,笑容可掬,使人想起“温文尔雅”四个字; 继祥,口才很好,谈吐不凡,演讲时神闲气定的样子,显示出他潇洒不羁的风度;继祥,文思敏捷,文采飞扬,文学创作伴随他成长,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继祥,做人讲“人格”、为文讲“文格”,胸藏日月、腹纳乾坤,勤奋好学、底蕴丰厚,喜欢创作、善于演讲。写作,他成竹在胸,妙笔生花;演讲,他富有激情,口吐莲花。

  最近,继祥赠我一套《刘继祥长篇小说选》,捧读后,掩卷深思,不由得让我想起20多年前他赠我的第一部作品《黄金魂》,这是继祥任武警黄金总队政委时以黄金部队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虽然当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和武警黄金总队政治部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并给与很高的评价,但当时在我看来,无论是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还是人物塑造、语言艺术,还都略显稚嫩。然而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沉淀和努力,继祥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各种文学形式都驾轻就熟、着作等身的文坛大家了。

  继祥在创作中追求“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践行“有书酬岁月,无梦求荣华”,信奉“读而有作,作而出新”。他的创作雄中有韵、秀中有骨。其散文清新隽永、情景交融;随笔趣味卓荦、妙旨幽微;报告文学语言精练、发人深省;中短篇小说立意高远、构思奇巧;长篇小说故事感人、人物丰满。这些,都是他以夸父逐日的气概和勇气追求文学梦想的结果。

  继祥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这个梦想如同一粒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萌发成一颗嫩芽,初中时这颗嫩芽结出了一粒不成熟的果实,一部只能算作长篇日记的长篇小说《学生时代》,……几十年过去了,这颗幼苗充分汲取天地之精华,经历雨雪风霜的洗礼,终于长成了参天的大树,结下了累累硕果。

  迄今为止,文学创作伴随继祥走过了近50年的人生旅程。在这既漫长又短暂的时间里,他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汗水与心血,将一个个毫无生命力的方块字,排列组合、点绘加温,使之成为一个个精美的文化符号,成为一餐餐美妙的精神食粮。

  继祥的创作萌芽始于1973年,如前所述,小学还没有毕业,他就写了一本长篇小说《学生时代》,尽管这只能算是一部“长篇日记”。

    1976年,中学时,他的散文《走向青春》第一次变成了铅字,被《嫩江日报》副刊发表,这是他发表的“处女作”。当时的“副刊”编辑万万没有想到,经他编辑发表处女作的这位中学生,多年以后会成为知名作家。

199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报告文学《黄金般的史诗》。之后,他进入了创作黄金期,各种题材、体裁的佳作频出。

    2007年,省、市作协和松北区政府为其举行《盛于久远》——刘继祥作品研讨会,与会作家、评论家提出:“刘继祥文化现象”。这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2013年,继祥多年的积累、积淀终于迸发,他的长篇小说《心泣》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这一殊荣,是当代无数专业作家、业余作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无异于摘取了文学殿堂的“皇冠”,其难度不亚于登山者攀上珠穆朗玛、运动员得到奥运会金牌,继祥做到了。这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继祥是一个苦读苦耕的作家。几十年来,他闻鸡起舞,天天如是,捧书苦读,执笔耕耘,从未间断;他将别人扯闲篇、吹牛皮的时间,把别人争短长、论是非的时间,用在了读书、创作上。他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探寻一块石头的固执,解密一朵野花的低语;他落笔写作大气磅礴,向心灵追询高远,向宇宙叩问宏大。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能够听到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想象到他生动的表情,感受到他丰富的情感世界。

  继祥是一个高产多产的作家。每年的付梓的作品高达20余万字,至今已经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仅出版的就有数十部、500余万字的随笔、杂谈、散文、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演讲录等作品。作为一个在以“五加二、白加黑”精神推进工作的环境里摸爬滚打的区级部门主要领导、一个业余作家,能够有这样惊人的产出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继祥是一个不用电脑写作的作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电子时代,很多人都告别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写作方式,改用电脑写作。然而,仍有一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纸笔伏案笔耕,莫言、贾平凹、二月河、余秋雨、李敖等文坛巨子都是其中的一员,继祥亦如此。他认为汉字的魅力就在于书写之中,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冰冷、毫无感情,原稿纸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鲜活、有生命力。作家谢春池也是一个不用电脑写作的人,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互联网犹如一具无树的∕根系  渐渐枯萎∕不用电脑写作的我  暗自∕庆幸  还有一支旧笔∕依然可醮着心血∕写上盐水一样的咸的汉文。”这个观点与继祥的想法确有相同之处。我曾经调侃继祥:“是不是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像莫言那样,将自己的手稿拍卖呀。”他笑而不答。我以为,继祥固执己见不用电脑写作,是源于对祖国古老汉字的情有独钟,对书法艺术的酷爱,对传统写作方式的依恋。

  继祥是一个责任感、使命感很强的作家。他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他“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无论是求学、务农,还是从军、从政;无论是当学生干部、青年队长,还是任部队指导员、教导员、政委,抑或在市委办公厅处长、区委部长、区政府局长的岗位上,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写一行,可谓“做官有建树,为文有着述”。求学期间,他创作了《走向青春》《新绿向着太阳笑》《沸腾的村庄》。插队务农时,他创作了《铁青年》《铲穷》《躺在垄沟里想象》。军旅生涯中,他创作了反映部队生活的《黄金般的史诗》《忠诚筑丰碑》《大写的忠诚》等十几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集;在市委办公厅工作时,他创作了《有为才有位》《闲窗碎语》《追求的格调》等反映机关建设的随笔。在松北区,任宣传部长时,他创作了《塑造大松北》《大气熔铸松北魂》和《盛于久远》《行于心田》《上善若水》;任文化旅游体育局长时,他创作了文学报告《太阳岛传》《冰雪魂》,文化随笔《深浅本末》《远近高低》《大小贵贱》《是非曲直》《上下左右》,报告文学《水泣》《金泣》,长篇小说《穷人》《雪火》《心泣》《梦泣》;任城管局长时,他创作了《松北好看——一个城管局长的思与行》……在生活中积累、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作是他生活、工作的常态。

  一般来说,善于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人,口头表达的能力都比较弱;有文采者,则口才稍差,但继祥是个例外。正如继祥的好友刘金祥所说:“如果说,写作是继祥孤身孤寂时展示才华的方式,那么,演讲则是继祥在集体团队中彰显情感与学识的最佳手段。”他在工作、创作之余,为数所高等院校的师生演讲《真善美的旗杆》《让信念的双手托起希望的太阳》;为部队官兵演讲《守望安危》《信念之根》;为松北区机关干部演讲《松北魂》《我骄傲,我是松北人》;为社会团体演讲《叩问婚姻与爱情》……可以说,继祥的演讲“激情豪情真情怒放,学理哲理伦理共生”,为他的人格魅力加了很多分、增了很多色、添了很多彩。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当知学问与德行实为一事,学问之造诣,必以德行之修养为根基,亦以德行之修养为限度……”可以说,继祥达到了“学问”和“德行”兼而有之且相得益彰的境界,他是一个既腹有诗书,又德行高尚的人;是一个既敢爱敢恨敢讲敢写的扬眉拔剑的血性男儿,又有情有义有才有德的侠骨柔肠的文人士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那个怀揣文学梦想,以坚韧不拔之志跋涉在文学创作之路的懵懂少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积淀,终于梦想成真了。

  正是:古有逐日者夸父,今有追梦人继祥。

  作者简介:

  周振华。剑客,生于困难年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教育、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党委书记、院长等职。2018年退休,业余作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作者已经授权《文化范儿》微信平台独家首发】      文内图片来源于作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方文史:邳州文坛六十年(作者:张士伦)
【半亩方塘】“闻鸡起舞”的联想
回首2011:文学在坚守中寻找突破
慈航:当代文学向何处去?——听陈启文先生文学讲座有感
我熟识的贾平凹 周海峰
执着的文学追梦者---礼赞唐根华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