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大高僧感天地 报母恩:以道全孝度母升天、织鞋奉母孝感乱军、三步一拜朝台报恩!
userphoto

2023.11.12 山东

关注

三大高僧感天地 报母恩:以道全孝度母升天、织鞋奉母孝感乱军、三步一拜朝台报恩!

                                                                                                                        李子荣

母亲节,大师告诉你:什么是妈!【早课】第1120期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只要母爱还在人间,我们的心灵永远不会干涸。

母亲,是世间和我们联系最亲近的。

从胎儿起,我们就呆在妈妈的肚子里,共享了十个月的营养和心跳。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恩情。

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成了母亲生命中的第一位。

无论多大,前方都有母亲在遮风挡雨。即便她已日益苍老,也不忘时刻挂牵孩子的平安。

小时候的眼里,妈妈是万能的,遇到什么事都能找妈妈。

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却只能抽空给她去个电话。

岁月日益推移,母亲告别了往日的风华正茂,变得缓慢迟钝。

多少个母亲节,悄然过去;多少个五月只是你日历上的某一页。

渐渐地,我们开始为人父母,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劳累辛酸。可这时留给我们的,只有来不及尽孝的遗憾。

据记载,佛陀在世间也有一桩未了的心愿。

他的生母在生下他后,不过七天,就早早离世,养母对他关怀备至、视如己出。

佛陀明白,是自己的出生,连累了亲生母亲。

所以,在佛陀涅槃不久后,为了回报母亲的生养之恩,特地又现身说法。

禅语有云,母亲对孩子有十种恩德。一曰大地,二曰能生,三曰能正,四曰养育,五曰智者,六曰庄严,七曰安隐,八曰教授,九曰教诫,十曰与业。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母亲从怀胎起,为我们提供耐心和保护,熬过了生产时的疼痛,给了我们生命。

从小喂养,长大补贴,传授我们人生经验,为我们穿上整洁体面的衣服,在她身边,我们能自由地享受宁静,用心帮助我们长大成人。

这种种恩德,是儿女几世也偿还不尽的债。

母亲的关怀,在有的人眼中,似乎是应尽的责任。

其实不是。

母爱是什么?

黄檗禅师学禅师,曾立下宏愿——见道。

为此,他过了三十年的苦修生活,从不曾想过回家探望亲人。

直到禅师年过半百,外出游历时,才下定决心顺路去看看老母亲。但此时的母亲,因思念多年杳无音信的儿子,日夜流泪而哭瞎了一双眼睛。

为了一解念子之苦,她在路旁摆了一个茶摊,专门招待往来僧人,甚至亲自迎进家门为行僧们脱袜洗脚。其实,这都是为了再见儿子一面。

原来,黄檗禅师从小左脚上就有一颗痣,母亲想着,即便自己瞎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也还能再照顾一下,在外行脚吃苦的孩子。

这是母亲,不论自己境地如何,只愿孩子一切都好。

著名高僧的母亲,在她九十岁那年,面对众多信徒,只说了一句:“我没什么能送给各位的,只好把我儿子送给大家。”

这位母亲,儿子多年不在家,她只靠自己的省吃俭用来贴补穷苦人的生活。旁人有什么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忙,为的就是替儿子广积福德。

这是母亲,不论儿女身在何方,都想帮他助他。

有这样一则寓言:

深山老林里,一只野狐狸久病缠身,不得已向路人求救。它不停地说:“若有好心人能带我治病,我一定知恩图报。”

“而今有愚痴之人,无有知恩报恩。”

你瞧,田野的狐狸尚且懂得回报善良的施主,我们又怎能忘记别人的恩德呢?

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对于生养哺育我们的母亲,至少送上一个电话,聊聊生活过得怎么样。

母爱,就像天空坠下的蒙蒙细雨,静悄悄地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只要母爱还在,我们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干涸。

每个有爱的母亲,都是伟大的超人。

不管她拥有多少,为孩子付出了多少,都值得我们感恩和回报!

今天的你,身边若仍然有母亲的操劳,这对很多人来说,都已经成了一件难得奢侈的妄想。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母亲啊,您是我们最难舍难分的人!

一,黄檗禅师:以道全孝   度母升天

黄檗希运禅师,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于百丈怀海禅师,但也在安徽南泉禅师处得到印证。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从未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却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她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地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得失明了。因为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每日招待过往的云水僧,还亲自将人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这其中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儿子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认出谁是他的爱子。

黄檗禅师三十年参禅行脚,足迹遍天下,就是不曾回到故乡。五十岁时,他在一次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三十年的光阴,孩子的声音变了,母亲不再听得出来;母亲的容颜变了,额上布满了沟沟壑壑。黄檗禅师望着近在咫尺满头白发的母亲,几乎不忍再看。老妇人低头替黄檗禅师洗脚,耳里听黄檗禅师讲道,手上毫不怠慢,一下一下沾水摸索,细心地把黄檗禅师的脚洗得干干净净。

当母亲为黄檗禅师洗好了右脚,让他把左脚换过来的时候,黄檗禅师赶紧把左脚藏起来,说:“阿弥陀佛!贫僧左脚带伤,碰不得水,施主好意,贫僧心领了。”

老妇人愣了一下,没说什么,摸索着端起水盆,正要起身去倒,像是想起了什么,望空怔视了一会儿,摇摇头,蹒跚着出去了。

黄檗禅师望着一跛一拐走进来的老妇人,心一紧,依旧放平了声音说:“善女人!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人子出家,不是舍弃父母,而是对父母真正的孝爱,因为要与父母永生相守……”

“佛陀出家,离开了父母,并不是舍弃父母。因为人子尽孝,孝有大小:衣食奉养是小孝;光宗耀祖不过中孝;而超拔父母永生,乃是大孝……”黄檗禅师娓娓地向母亲讲述着。

黄檗禅师接连两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黄檗禅师走后,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的叫道:“难怪声音像我儿!”说着就拼命地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地跳到河里,不幸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船上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心起,即刻乘船返回,把母亲的尸体背上河岸,亲自捡木头,堆有一人高,然后把母亲的尸体放在木堆上。

此时,全村庄的人都围过来,对黄檗禅师的举动疑惑不解。黄檗禅师沉重而庄严地举火点燃木堆,火焰顿时腾空燃起。他站立在旁边,双手合十,仰对虚空,高声唱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话音刚落,在熊熊的火焰当中,顿时显出一位天女,端庄秀丽,随着火焰之光徐徐上升。天女临别之前向黄檗禅师开口道:“孩儿啊!很感激你超度母亲升天,你为了成就道业,为了众生,割舍母子亲情,母亲现在才恍然彻悟,承蒙孩儿的慈悲超度,母亲今可升天受乐,就此禀白,后会有期!”天女说完,冉冉升天,不久没于虚空。

黄檗禅师随即说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围观的村民看到这情况,都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唐代禅宗大德黄檗希运禅师,未出家前,母亲善良慈悲,母子感情很深。后黄檗禅师出家因缘成熟,他毅然拜别母亲,出家修行,后来在百丈怀海禅师处得道,到处弘扬如来正法,化度无量众生。
黄檗禅师的母亲在家,因为想念儿子,双眼都哭瞎了。她希望能再见到儿子一面,就在村口路旁设个茶亭,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发愿为他们洗脚,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洗脚机遇,或可认出儿子。

这天,黄檗禅师云游经过自己的村子,在母亲的茶亭喝茶,母亲给他洗脚,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所以母亲没有认出他来。黄檗禅师给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生起信心皈依。然后忍悲起程,继续行脚。村民忍不住告诉他母亲说,刚才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僧人,就是你日思夜想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不顾眼瞎,跌跌撞撞,拼命追过去,一直追到大河边。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跳进河里继续追赶,不幸淹死。
黄檗禅师站在船上,看到母亲落水溺死,悲从心起,即刻返回,把母亲的尸体背上湖岸,亲自捡木头,将母亲的尸体放在木堆上,举火点燃,然后双手合十,仰对虚空,如狮子吼,高声唱言:“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话音刚落,在熊熊的火焰当中,顿时显出一位天女,端庄秀丽,随着火焰之光徐徐上升,向黄檗禅师道:“孩儿啊!很感激你超度母亲升天,你为了成就道业,为了众生,割舍母子亲情,母亲现在才恍然彻悟,承蒙孩儿的慈悲超度,母亲今可升天受乐,就此禀白,后会有期!”说完冉冉升天,没于虚空。。

二,道踪禅师:织鞋奉母   孝感乱军

《五灯会元》记载,睦州道踪禅师,年幼时到寺院礼佛,见到僧人就像见到故知一样,所以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出家后持戒精严,学通三藏,后来在黄檗禅师门下开悟,声名远扬,被尊称为“陈尊宿”。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无依,他就住在开元寺僧房之中,织蒲鞋以养母,又有“陈蒲鞋”之号。

为什么他要织蒲鞋养母,而不用施主布施之物奉养母亲呢?因为消受施主的布施是需要功德资持的,所以他不敢置母亲于不义。
后来乱军要侵城,陈尊宿将他织的一只大草鞋挂在城门处。乱军想要抛掉这只草鞋,费劲力气,却无法将草鞋举起。领军者感慨道:“睦州里有大圣人啊!”于是弃城而去,百姓由此幸免于难。
谁谓万夫之勇?竟不能动一草屦!诚孝之所感也!
正是因为禅师的孝感之力,全城百姓得以脱离兵灾之难。  

三,虚云禅师:三步一拜   朝台报恩

一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勤修道业,常念及“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决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礼五台山,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朝拜路上,虚云老和尚晓行夜宿,无论风雨晦明,严寒酷暑,饥寒饱暖,全不挂怀,几次病重将死,虽然历经外境种种磨难,始终不失正念,甚至感动文殊菩萨现身救度,终于在三年后到达五台,得以报答浩瀚母恩,圆满朝山大愿。
虚云老和尚又每天礼忏若干拜,在阿育王寺燃指供佛,求见母亲。

一天,在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骑龙夫人,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行举,虽非子奉母旁之平常孝道,却以佛教徒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孝以物质。二为中孝,光宗耀祖,孝以精神。三为大孝,在家者皈依三宝,引导母亲去恶趋善,脱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净土。出家人修行得道,度父母成佛,孝以佛性,此乃孝中之大孝。
请在感念母恩的节日里,为母亲至心祈祷吧。堂上菩萨,恩高义厚,孝养父母,如敬诸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佛不欺
老妇人洗脚
黄檗希运禅师:度母超生尽人子大孝
母亲落水淹死 唐代高僧心如止水 难道真的成佛了吗
黄檗禅师度母亲~通和法师
【成语说禅】一贫如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