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述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分类

课程的评价是对课程开发的一种及时的反馈,评价者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与计划安排,在课程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中中有效地搜集相关资料,对课程的开发做出客观地评价。课程评价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的质量,提高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相适应程度。一般而言,课程评价也包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方式,对于开展良好的教学计划是有推动作用的。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课程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功能划分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始实施之前,或者课程实施进展至某一阶段的开始之前,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评价判断,以求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确定下一阶段的任务。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是在摸清情况、条件、基础和可能性等前提下,设法预测问题、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整个课程实施或下一阶段课程实施的顺利而有效进行服务。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开发或者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者完善过程进行的,为了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各个局部的优缺点,作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课程计划的依据。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以课程整体为评价对象,以确定课程的价值、效果、需要为宗旨,以选择、采用及判定成绩为目的的评价。终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判课程的优劣,并为决策者作出该课程是否值得推广或进一步实施的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按主体划分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以课程设计者或者课程实施者作为评价的主体,是组织或群体对其行为的指导思想、活动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评价者了解课程设计方案的内在理念和技术处理技巧,评价的结果也可以进一步作为课程方案的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2)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指评价以课程设计者或者课程实施者以外的其他人作为主体而进行的评价。外部评价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评价对象的参与程度和评价本身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外部评价可以为课程实施者提供更宽广的视觉和更开阔的评价思路,因此能够取得比较令人信服的评价结论。

此外,还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1)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以数量化的方法进行的课程评价。量化评价的基本特点有:一定数量化,即强调采用数量化的方法进行课程评价;二是客观化,即强调整个课程评价过程遵循客观性原则,要避免绝对性;三是普遍化,即对于各种不同的评价对象,都采用统一的、普遍的课程评价标准,采用统一的、普遍的操作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课程评价者普遍采用量化评价。

(2)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研究,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求在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对象的实质,进而进行深层次的价值判断。课程的质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整体性、自燃性、深层性和多元性。质性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质性研究的兴起而兴起的。从注重量化评价到注重质性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转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职业院校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评价》
第八章 课程评价
学生评教可能出现的不公平因素
新课程、说课、听课、评课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