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为啥敢叫“最美”高速
丹通高速公路穿越我省东部山区,一路风景如画。

建设中采用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以确保公路优质、环保。

  丹通高速是辽宁省境内陆形最复杂、桥隧比例最高、平均单公里投资最大的高速路

  这条高速路穿过辽东山区,建设者立志将其建成“全国最美的高速公路”

  一路多经风景名胜高速路上设置观景台

  丹东人常说,丹东是辽宁最美的城市。

  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局副局长、丹通(丹东——通化)高速公路桓仁段项目指挥张新财则表示:“我们力争把丹通高速公路建成全国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 ”

  丹通高速公路全长196.6公里,是黑龙江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的重要部分,与已建成通车的沈丹高速公路和丹大高速公路连接,是吉林、黑龙江两省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预计2011年“十一”前建成通车后,将比现有的201国道缩短70公里、车速提高4至5倍、运输能力提高10倍以上。它将进一步扩大丹东港的集疏功能,巩固大连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助推东北腹地经济快速发展。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通常以“金洞银桥”这句话来形容隧道和桥梁施工难度大、造价高。而丹通高速的桥隧里程竟然达到了总里程的33%,创下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了科技创新理念和环保理念,不仅在北方山岭重丘区攻克了桥隧施工等建设技术难题,也在保护自然、恢复生态、美化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

  丹通高速公路沿途经过的风景名胜非常多:虎谷峡风景区、青山沟旅游风景区、黄椅山地质公园、卧龙湖、天桥山……为了保护好这些风景名胜,丹通高速公路在选线上采取了“近景不进景”的原则。

  这样既能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的破坏,又让过往的驾车者不会错过这些美景。高速公路上在沿途还设计修建了一些观景台,既为自驾游的车主创造了欣赏风景的好视角,也为长途旅行中的人们提供了舒缓放松的好去处。

  “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思维是‘遇山开洞、逢河架桥、人定胜天、征服自然’,但我们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彻底颠覆了这种落后的思维模式。 ”丹通高速公路桓仁段项目指挥告诉记者,“我们要把丹通高速公路打造成一条高水平、高品质的生态环保路、景观旅游路、资源节约路、安全耐久路,全面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建设目标。

  ”

  应对70℃温差的挑战建设“全寿命”高速

  丹通高速公路辽宁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北方寒冷地区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

  与南方地区不同,北方地区盛夏与严冬温差可达70℃左右,这常常会导致北方地区高速公路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很难彻底根治。

  较大的温差会导致高速公路产生裂缝。这样一来,在冬季,渗入路面裂缝的水结冰后会进一步加大裂隙,另外,冬季降雪后,高速公路管护部门必须迅速融雪才能保证通车。

  “目前北方高速公路除雪通常使用的是盐和融雪剂,而这又会对混凝土造成危害,”省高建局副局长、丹通高速公路丹东段项目指挥李庆生说,“盐是混凝土的‘天敌’,许多北方的高速公路在经过几个冬季后,往往就能明显看到混凝土‘脱皮’的现象。 ”

  要建最美的高速公路,就必须针对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着力改进工程的内在品质。为此,我省树立了建设“全寿命”丹通高速公路这一概念,采用耐久材料、优化施工工艺,以减轻高速公路后期养护的负担,延长大修期,减少对环境的二次破坏。

  在北方寒冷地区,高速公路上的桥尤其怕冻。冻透了的桥面反复承受车压后,比其他路面更易发生变形、损坏。因此,为改善桥面、梁体的连接,在丹通高速公路建设桥梁时使用了高品质的界面连接剂。

  在蚂蚁岭特大桥的施工现场,中铁十五局五公司的项目经理李雁鸣告诉记者:“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不但选用了最适合的材料,还首次学习和借鉴了美国的技术,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 ”

  也许从短期看,材料的成本提高了,工艺更复杂、更麻烦了,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品质提高后,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维修的频次和费用便可大大降低,从长远看反而更实惠。

  建设前绿水青山建设后青山绿水

  丹通高速公路位于我省东部长白山南麓,是我国北方降水最多的地区,全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最多可达1400毫米,相当于长江中下游的雨量。这里雨雪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为全省最高。

  来到丹东两年多,中铁五局丹通高速公路第20合同段党工委书记杨森林对当地的生态赞不绝口:“我以前在陕西、湖南、四川和山东等地都参加过工程项目建设,但我看这里的植被是最好的。晚上睡觉特别香甜,就像睡在氧吧里一样!这么棒的生态环境可绝不能因为施工而破坏了。 ”

  丹通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首位,把“自然的就是最美的”、“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施工后最大程度地恢复”等理念贯穿到建设全过程,坚持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20合同段明确要求施工队伍:“施工前,路堤两侧先挖设临时排水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在有地表水经过的地段,埋设临时过水涵管,防止阻碍天然水系,待路基排水设施完工后进行引流……”

  在丹通高速公路建设者眼中,合理安置各种地表土是实现路景融合、环境友好的关键所在。

  地表的“熟土”是大自然的恩赐,都被工人们集中堆放,以便工程结束前用于恢复工地周边植被;其他的土和碎石等,能达到施工强度要求的就用作建设材料,无法利用的要送到弃土场地;工程完工前还要对取土和弃土场地进行植被恢复。

  丹通高速的建设中,把通常的劈山开道改成了隧道穿山,填沟筑路变成了凌空架桥,并适当增加桥长和隧道,这就大大减少了对植被的干扰和破坏。

  记者在杨木川隧道施工现场采访时发现,该隧道洞口处的上方土层只有1.5米左右,要是按照过去的施工能力,这些土和植被早就被挖走了。中铁十九局三公司丹通高速公路17合同段副经理高兆刚告诉记者:“我们在施工中首次把长管棚的长度从10米延长到了30米,它们在山体内形成了长长的水泥护拱,把隧道上方的土层与隧道隔开。经过这样的优化设计,减少了明洞和露天开挖长度,更多的原生态植被保留下来了。 ”

  3D动漫推广新技术质量管理自动监控

  为打造一条集疏港旅游、环保、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速公路,丹通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引进和采用了许多尚未大范围推广的先进技术,并对许多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如何将新技术、新工艺从小规模的试验场所“搬”到大规模的建设工地 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们从技术人员手上交到一线工人手中 为了不使培训停留在纸面上,避免培训内容在“逐级传达”中发生遗漏和曲解,丹通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不但聘请省级和国家级专家就混凝土施工、隧道施工、安全及环保管理等方面进行授课,还制作了《丹通高速公路施工技术3D动漫》,形象地演示路基、桥涵、隧道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相关人员只需点击与自身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就能通过3D动漫轻松地接受培训了。

  欲大幅度地提高工程的内在品质,通过培训提高建设者的能力和素质是必要的,而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监管同样必不可少。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拌和站监控系统被中百公司研发成功后,很快就在丹通高速公路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松介绍,这个系统能自动监控沥青、水泥、混凝土、钢筋、钢绞线等材料是否按设计量足额进场,并能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在线监控,规范操作行为,增强质量管理的时效性,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的好帮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宝汉高速凤县坪坎段路基可望年底贯通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昆明“四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高速公路的小伙伴们看过来,标准化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都妥妥整理好了(含路、桥、隧)
雅康高速17个标段施工队伍进场
安徽省最长公路隧道岳武高速明堂山隧道全幅贯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