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暴死之谜

精彩视频 最新爆料 热门新闻 正能量阅读 精美图文

康熙暴死之谜

当皇帝就当了61年,除了日后他孙子乾隆帝实际超过这个记录以外,刨除文治武功不讲,康熙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真是皇帝中的皇帝了。

“都知道人前显贵,没看到人后受罪”,这句民谚,放在康熙帝身上,也不例外!

在康熙帝之前,清朝皇室没有预立太子的政策。吴三桂等三藩起事,为稳定天下人心,康熙帝仿照历史上汉人政权嫡长子继承制,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帝这个人,今天说起来,不少学者无不夸赞有加,说他伟大,说他正直,说他爱民如子,还说他一点都不好色。不仅是今天的学者,当时也有人夸他,还是“外国友人”呢——西洋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曾在给法国路易十四的万言书中,说康熙帝一直警惕女色的“侵蚀”,对于地方官员进献的美女,连看都不看一眼,似乎正直至极!……真实历史中,康熙挺好色的,是清朝帝王中妾侍后妃最多的,多达55人以上。居于其次的,是他孙子乾隆,有名份的妾妃,达41人。既然康熙帝好色,他的儿子自然就多。

康熙帝对太子胤礽[réng],可谓费尽心机加以培养。胤礽幼小时,康熙帝亲自为他讲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这位皇太子6岁拜师入学,他的老师也都是当时名臣大儒。胤礽遗传基因不错,天资聪颖,学业方面也进步很快,精通通满、汉文字,娴于骑射,出口成章。和汉族王朝文质彬彬的太子不同,别看胤礽眉清目秀,他的身体也由于常年习武骑射而练得非常健壮。每次远远看到宝贝儿子,康熙帝的喜爱之情就溢于言表。

后来呢,胤礽日益变得骄横跋扈,他服饰、仪仗等逾制不说,其权势欲念更是恶性膨胀。看到父皇享国日久,兄弟们又都在排挤他,胤礽竟然私下里抱怨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侦知儿子如此“抱怨”,康熙帝大骇——这不诅咒自己快死吗!由此,康熙对太子越来越不满。由于复杂的宫廷内部政治斗争,也就是大家在《康熙大帝》电视剧中所看到的差不多的剧情,康熙对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最终下诏将他软禁在咸安宫。

胤礽的皇太子二次被废,康熙帝诸子之间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

而康熙帝的暴死,更是使得四皇子胤禛横空出世,令人瞠目结舌地继位为帝,是为雍正帝!

那么,康熙帝是怎么死的呢?心思深险的胤禛,又是如何夺嫡的呢?

细读史料,记述虽然各有不同,但可以全方位了解当时清廷官方文件所记载的康熙死因: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722年11月29日),爱好打猎的康熙帝又赴南苑行围;十一月初七日(1722年12月14日),“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十三日戌刻,“上崩于寝宫”。可见,康熙帝十月二十一日还活蹦乱跳能够打猎,十一月初七日,半个月不到,竟然就暴死,确实超乎意料。

根据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回忆录》,如此记载康熙帝去世情况:“(康熙帝)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从上面几种资料看,当时年近古稀的康熙帝,在暴崩之前,身体状况应该相当不错。无论是读《康熙起居注》,还是读当时的实录,以及朝鲜使臣的笔记,等等,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康熙帝自青年时代起就极会保养身体,甚至对于人参、鹿茸等补药也有他独到的见解。由于保养得宜,从不食用矿物春药,加上平时酷爱行猎等体育运动,康熙身体的底子,还是很足很足。

我们可以想象:身为老人的康熙帝,在木兰秋狝之时还精力十足,回到北京依旧兴致勃勃到南苑行围,如果他身体患有致命的慢性病或者感觉有什么不好,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精力呢。

从历史记载看,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六十年,康熙帝竟然没有任何患病的记载,连他自己都表示说“朕体安善,气色亦好”,还能亲自骑马从南苑到畅春园(根据《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康熙帝给吏部尚书富宁安的朱笔批示)。特别是康熙五十九年,皇帝的头发又重生黑发,连白胡子都呈现青色,这些“返老还童”的表征,正是因为康熙帝最终下决心处理了第二次废皇太子事件之后,反而使得他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身体状态反而越来越好了。

十一月初六日,他还能在南苑召见皇四子胤禛以及宗室延信等奉命查勘通州等处粮仓的人员,当面听取汇报。由于当晚气温骤降,他受寒得病的可能性确实有,但忽患重病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在这段对外宣称皇帝得病的时间内,直到他死亡,历史档案中没有任何延请御医前来诊病的记载。

皇四子胤禛号称细心孝子,却在这段可疑的时间内(长达11个小时)进进出出父皇身边5次,却也没有一次去急招御医前来治病!由于身体有恙,小有不适,康熙帝第二天(十一月初七)就到了畅春园修养。根据马国贤《回忆录》记载,当时的传道士们赴畅春园问候起居,并没能见到康熙帝。这倒不是因为皇帝当时病重,而是因为他处于斋戒时期。斋戒时段内,一般外人和宫眷都不可能轻易见到皇帝。

也就几天功夫,到了十一月十三日晚戌刻,也就是傍晚正常的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那么硬朗的康熙帝,忽然就病情恶化乃至暴崩。这种情况,只有心脏病和脑溢血才可能导致突然死亡。

在康熙此次得病前,虽然因为废太子之事悲伤过度患过疾病,但能够导致他猝死的病症,几乎没有出现过。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或许康熙帝就是忽患莫名急症,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一夕暴死,也不算不正常。但是,从雍正帝日后的一系列举动看,康熙帝的死亡,肯定是非正常!

如果看清朝的官方史料,都说康熙在畅春园得病之时,还派遣皇四子胤禛[zhēn]行祭天大礼,而胤禛却以父皇有恙的借口拖延不去。康熙帝当时的原意,很可能是感觉自己身体不好,先派心腹大臣吴尔占提前到达南郊,以监视胤禛的动向——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康熙帝对以前一向印象良好的这位四皇子已经产生怀疑,知道这个皇子心机极深。也正是基于此,康熙帝如果真的病危或者病重,他不可能同意四皇子胤禛单独呆在自己身边。

就在胤禛被迫去南郊祭天的同日,也就是十一月十日,这位皇四子却能够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保卫森然的康熙寝宫。以后,他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寝殿。其间,康熙帝身边再无任何大臣、皇子、后妃陪伴。直至三天之后,也就是十三日晚,康熙帝猝死。

根据康熙帝崩后胤禛登位之时他自己所说,康熙帝在弥留之际向隆科多口述遗旨,传位给四皇子胤禛——更奇怪的是,日后雍正帝下令逮捕隆科多。隆科多被处决前,又自称先帝崩前他本人并不在御床前,也没派任何人在御床前——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康熙帝之死,隐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

隆科多当时的官阶,只不过是个“护军统领”、理藩院尚书而已,并非是“领侍卫大臣”或者“大学士”那样的重臣。如果康熙病危期间尚有意识,他最可能要召见诸位皇族和亲近大臣。由此,无论遗诏哪个皇子继位,见证人也多多,不会造成日后雍正帝继位那种康熙帝死无对证的尴尬局面。

雍正即位之后,由于他诸皇弟的有意散布,民间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是被儿子雍正皇帝害死的。而雍正朝曾静案中的供词,也说:“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似乎康熙帝去世当天,雍正向康熙进献人参汤之事,当时不少人都传说是实。为此,学者们玩命考证人参汤对于高烧病人或者肺炎病人的致命性——这,就完全走向误区。

民间传闻,毕竟是在清朝统治时期,还是比较委婉和避讳。所谓的“人参汤”,其实就是喻指毒药——最有可能的是,在舅舅隆科多帮助下,最为当时四皇子的雍正帝在几天之内完全把父皇隔离起来。控制几日后,胤禛和隆科多最终下毒手,毒死、扼死或者闷死了康熙帝!

至于那些倾向康熙帝是寿终正寝的学者,都言之凿凿,说康熙帝由于先前废太子事件之后,一直对诸子有所防备,他的身边侍卫人员和大臣都是严格挑选,不可能有人得到机会害死他。

康熙帝警惕性很高,这一点确实不假。这位皇帝,对中国历史熟悉至极,什么僭伪之君或者匈奴、鲜卑啥的不说,汉族帝王诸如隋文帝、南朝宋文帝等人,就是被自己儿子所弑,康熙对此也毫不讳言。

那么,警惕性如此高的康熙帝,其贴身侍卫就真的滴水不漏吗?事实证明相反——既然康熙帝都怀疑皇四子胤禛了,偏偏提拔这个宝贝儿子的舅舅隆科多当侍卫长。如此,漏洞就有天大!

康熙老皇帝有病卧床,再威武再有力,不过是个老人而已。一旦隆科多把守了寝殿大门,又有哪个卫士敢自己入得室内保卫皇上呢?

不过,要加以说明的是,我们都知道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其实,隆科多和雍正的血缘关系,不是来自母系,反而是来自父系——隆科多的亲姑妈,乃康熙的生母佟佳氏。雍正之所以叫隆科多“舅舅”,是因为雍正的养母、也就是隆科多的姐妹,亲上亲,后来嫁给了康熙,成为康熙的第三个皇后。这位佟佳氏皇后嫁给康熙后,在生孩子的时候生一个死一个,显然姑表亲这种近亲真的不应该结婚!最后,佟佳氏只有一个女孩存活。当时康熙为了安慰这个既是表妹又是老婆的可怜皇后,就将皇太子胤礽和四皇子胤禛都交给她抚养过。

皇太子给皇后抚养自然天经地义,但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和八阿哥胤禩[sì]的母亲良妃出身都很低贱,乃辛者库浣衣女奴。由于乌雅氏温柔恭顺,康熙年青时就很宠爱她,所以把德妃的儿子胤禛过继给佟佳氏皇后抚养,其实,这也是为了给这个爱妃的儿子日后安排一个好前程——当然不是皇帝,而是让当时的四皇子胤禛以皇后养子的身份和皇太子胤礽建立起感情……

雍正帝继位后,迫不及待,马上下令逮捕康熙帝晚年的贴身近侍太监魏珠、梁九公、赵昌等人,而且断然加以诛杀。这几个跟随康熙帝几十年的老太监,如果不知道雍正帝不可告人的秘密,怎么可能在老皇帝尸骨未寒之际,就被新君儿子杀掉呢?

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康熙帝,虽然七十高龄,身染小恙,精气神还是十足的。但是,一旦被平素低眉顺眼的四皇子胤禛和他舅舅隆科多控制在寝殿,别说是人参汤毒药,即使灌他一碗硫酸,老头子也不得不喝下去!

由此,可能还会再活十多年的康熙帝,一辈子意气风发的康熙帝,悲愤交加,就给亲生儿子胤禛活活害死了。忽然之间,活蹦乱跳一老头,就变成“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顺诚信中和好事大成仁天子”了(康熙帝死后谥号)。

恰恰是父皇康熙帝在世时的诸子纷争,恰恰是自己的弑父“经验”,雍正帝日后变得非常“聪明”,为清朝开创了秘密建储的制度——亲自书写储君皇太子名字后装于匣内,安放于乾清宫顺治皇帝所书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接着,别书密旨一道,藏于内府。待皇帝崩逝后,王公大臣们拿出两份文件对比,勘照无误后,就推举新君继位。

如此办法,可谓是雍正帝汲取自己夺嫡经验后的“另辟蹊径”了……

无语公众号

一个集才和华美貌于一身

激情与智慧并存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好康城环保

分享旅游攻略、育儿教育

医疗常识、环保知识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诸子的继位之争
正说清朝十二臣-隆科多
浅谈雍正继位之谜
清代登基最为曲折的皇帝非他莫属,在位13年的雍正
雍正很精明,打造孝悌友爱无公害人设,算计了父皇康熙才坐上皇位
雍正不是“篡位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