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全国的兵力只有57万,它如何维护疆域庞大的帝国?

大唐盛世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事情,唐朝的疆域也是空前辽阔的。但有一点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唐朝的正规军只有57万人。与唐朝相比,之后的宋朝达到了160多万,明朝更是达到了220余万。即便是这么庞大的兵力,国家仍然时常遭到少数民族的袭扰。唐朝军队只有57万,唐朝就是依靠这么少的兵力一再开疆拓土。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可思议,那么唐朝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人民普遍尚武,守卫城池不需要太多的军队

在汉唐时期,人民是普遍尚武的,即便是女子也可以骑马弯弓。从唐朝的边塞诗中就可以看出这一气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那个年代,人民普遍以从军开疆为荣,相比宋明两朝有了天壤之别。在唐朝的前期,唐朝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唐朝军队主要负责对外作战,至于国内陆区,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壮丁来负责。唐朝的府兵制度在建国的前期还是比较合适的,拥有一支专业征战的军队。一部分人负责对外作战,另外一部分人负责供养这些军队。在建国初期,那种万里远征还并不多见,因此府兵制能够继续延续。唐朝的军队截止到安史之乱以前一直保持在50万到60万之间,这是唐朝的国防政策决定的。

唐朝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也和当时的外交有关系,唐朝虽然面对着一系列的强敌,但每一个强敌身边也都有其他的对手。唐朝充分利用了借力打力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当年的汉武帝也在不停的使用。这一政策是比较可行的,既可以有效打击对手,又可以降低自己的投入。这一政策被唐朝长期的使用,在对付突厥的过程中,唐朝就一再联合突厥的对手,共同对付这一强敌。除了联合政策之外,还有就是分化瓦解政策。对手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唐朝经常用这一招来瓦解对手。例如颉利可汗和突利之间的矛盾,唐朝人玩的是得心应手。当然,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自身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否则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唐朝军队的组成部分复杂,战斗力十分强悍

很多民族主义者一直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但是唐朝军队的组成部分则是十分复杂的。有原来的突厥部落,也有契丹部落。这些人本来就是对手阵营中的将领,自然熟悉对手打仗的一切套路。投降者仅仅只有将领,还有大量的军队。唐朝的民族政策非常开明,没有歧视这些人。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自然不是吹出来的,它得到了各个民族的拥戴。这些少数民族军队在文化上可能差了一切,但打仗绝对是悍不畏死。在唐朝向西北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军队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游牧民族都靠得住。突厥复国之后,很多突厥将领都选择了叛逃。

打铁尚需自身硬,要想让这些异族军队死心塌地的效力,自身必须拥有很强的战斗力才行。在这方面唐军并不弱,因为唐朝拥有大量的骑兵。在古代社会,骑兵是绝对的主力兵种。而唐朝的战马数量超过了30万匹,除去其他用途的战马,有将近一半的唐军士兵都是骑兵。再加上唐朝先进的武器装备,唐朝开疆拓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前期,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唐朝全国的军队只有56万多人,为了便于更好的防御对手,李隆基陆续建立了十节度。这些节度使在拥有军事指挥权之后,唐朝中央又把财政度支权、人事任免权和赋税征收权都交了出去。

三、外强中干的局面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由于权力的过度外放,节度使已经成为一个个潜在的诸侯。一个节度使有可能无法对付强大的对手,因此几位节度使联合作战成为了一种常态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人兼任多镇节度使的情况。李隆基的养子王忠嗣身兼四镇节度使,能够指挥的军队超过30万。安禄山之所以胆敢发动叛乱是因为他身兼三镇节度使,能够指挥的军队有20多万。外强中干的情况形成之后,节度使对朝廷的忠心就依靠节度使的觉悟了,因为中央根本就无力应对。王忠嗣对朝廷忠心耿耿,当然不会造反。安禄山这个胡人就难说了,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了叛乱。随后15万叛军南下,唐朝中央完全是措手不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十位胡人功勋名将,有一位成为一朝代的开创人
唐朝十大节度使明细
山河悲壮:从唐朝痛失西域,看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唐朝凭啥3年平定突厥?真相:重用番兵番将,没有朝代敢这样干
论述唐代军事征战与边疆安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