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型片谱系之魔幻片

 正如所有陈述都始于一个问题,对魔幻电影类型史的阐述亦是如此:什么是魔幻电影?若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的类型模式乃至一以贯之的历史则无从谈起。所以,在此我们先立下三条魔幻电影的类型原则:首先,魔幻电影必须有独立的世界观,魔幻世界必须或独占整个世界(如《指环王》、《黄金罗盘》),或叠生于真实世界(如《黑夜传说》、《刀锋战士》),或交叉于真实世界(如《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仙境》);其次,魔幻电影所有超自然事物都无法用科学解释,而作为一种既定的“真实”存在;最后,魔幻电影在影片结尾,没有对超自然现象以梦境、想象和故事进行明确或模糊地规避。这三条“铁律”之间虽仍有空隙,但至少已将范围缩小,以便于我们将魔幻电影的类型史略娓娓道来。

初露峥嵘

魔幻电影的开端几乎与电影的开端同时展开,而其创立者正是乔治·梅里爱。与卢米埃尔兄弟捕捉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截然不同,梅里爱将自己的电影打造为充满舞台效果和奇幻场景的作品。1903年,梅里爱拍摄了史上第一部魔幻电影《仙女国》。影片中,巫婆、魔鬼乃至黎明女神欧若拉都纷纷出场,介入到王子教回公主的故事之中。梅里爱制作考究、服装、道具、布景全部亲力亲为,影片在他搭建的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内完成。1906年,梅里爱再次推出魔幻大作《魔鬼的恶作剧》。这部作品无论构思还是场景都超越前作,奇幻的旅程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上世纪初的观众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魔幻电影的魅力,而是纯粹将之当作儿戏来看。加之,魔幻电影在100年前就已显露出该类型的最大障碍——成本高。于是,梅里爱在高成本、低票房的压力下,无力续写“神鬼传奇”。虽然梅里爱的魔幻电影并未在当时引起足够重视,但他参照神话设置的宏大世界观以及呈现奇象幻境的技术尝试,不仅替魔幻电影确立了类型范本,也为魔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于此同时,英国的《爱丽丝漫游仙境》(1903),意大利的《但丁的地狱》(1911),都是现在看来仍不“褪色”的早期魔幻佳作。可以说,魔幻电影自诞生之初,已是锋芒毕露,无奈格里菲斯之前,观众始终没把电影“放在心上”,对于天马行空的魔幻电影,则更是纯作消遣。虽说梅里爱那一代“魔幻先烈”略显生不逢时,但他们的贡献依旧值得后人敬仰和铭记。

沾边搭角

早期魔幻电影虽已奠定了明确的类型模式,但在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方面,魔幻电影算是“过于超前”,加上技术没有历史性的进展,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魔幻电影将“魔幻”从整体类型肢解为局部零件,以此掺入影片。从1924年费里茨·朗的两部《尼伯龙根》大片1946年让·谷克多的《美女与野兽》,20年间的魔幻电影充其量不到10部。但这段时期,也是电影大师参与魔幻电影最多的年代,除去朗和谷科多,还有茂瑙的《浮士德》(1926)和迈克尔·鲍威尔参与的《巴格达大盗》(1940)。大师们在经典神话文本的基础上,降低视觉冲击,增加史诗气概,在保留魔幻框架的前提下,实已将影片类型偏向历史范畴。此外,该时期另有两部电影《金刚》和《绿野仙踪》,仍旧是将魔幻“压榨”成调剂,作为一种衬托。前者的骷髅岛虽是叠生魔界,但来龙去脉并未说明,影片类型也常被划分至更细的“怪兽电影”中,可见魔幻气息极不浓郁;后者的奥兹国倒是标准魔幻设置,可结尾处用桃乐西的梦醒对魔幻的“真实性”进行了刻骨的怀疑,彻底打破魔幻电影的类型定义,魔幻就此沦为帮衬。故而这一时期,魔幻电影的“高大全”特质被抽剥得支离破碎,遗失类型模式,变成了一种“四不像”的点缀。

重整旗鼓

正当魔幻电影看将崩塌而彻底遗落时,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救了整个类型,而带头人正是美国人雷·哈里豪森。他在1958年和1963年先后拍摄了《辛巴达七航妖岛》与《杰逊王子战群妖》两部影片,采用全新的定格技术让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电影重现人间。虽然梅里爱等人制作的早期魔幻电影重现人间。虽然梅里爱等人制作的早期魔幻电影已确立类型模式,但在表现上仍是以布景和真人表演为主,并未将魔幻以更虚幻的形式融合入真实之中,而哈里豪森的影片则完成了虚实结合,让人、魔、神真正共处一世,相逢相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杰逊王子战群妖》里伊阿宋大战骷髅士兵的场景,哈里豪森采用定格动画技术,先将骷髅士兵的一举一动拍摄完成,在于后期衔接真人表演的段落,完成了“两个世界”的融合。这一技术的出现,使魔幻电影在整体类型上有了坚固的立脚点,视觉表现力提升,现象得以更真实地还原,观众的兴趣被激发,这两部影片也成为风靡一时的作品。从此之后,定格技术成为了魔幻电影标准的制作方法,1981年群星璀璨的老版《诸神之战》是采用技术的魔幻巅峰之作。全片以幽默的笔调,还原了希腊神话中帕修斯历经艰险,大战魔神的故事。从《辛巴达七航妖岛》到该片为之,魔幻电影通过技术的进步,撇清与其他类型间纠葛的关系,重新自立门户。然而,定格技术本身并无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哈里豪森在叙事和人物设置上过于刻板和低龄化,这一系列的特点也为刚“复活”不久的魔幻电影埋下了隐患。

退居二线

如前所述,技术上的瓶颈和题材上的拘泥是方才复苏的魔幻电影再次停滞不前,随之而来的,则是又一次的陨落。然而,此番陨落相比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沦为陪衬,八十年代到新千年间的魔幻电影并未遗落其类型模式。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魔幻电影保证了整体性,只不过在影响力方面过于微弱,基本以B级片的面貌而示人。从1982年《蛮王柯南》之后,到2001年《指环王》出现之前,有三部电影可看作该时期魔幻电影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大魔域》(1984)、《龙之心》(1996)和《龙与地下城》(2000)。这三部影片虽世界观稳妥,魔幻标配,但制作粗糙,观众寥寥。究其原因,其一是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使观众将科幻电影与最前沿特效技术划上了等号,市场需求暴涨,科幻电影就此迅速发展,而魔幻电影给人的印象仍是20年前哈里豪森的模式,观众对其兴味索然,此消彼长,魔幻电影不得“翻身”;其二,制片人不敢对“只赚吆喝不赚钱”的魔幻电影贸然投资,无资金则无技术支持,无技术则必然无杰作,恶性循环,导致魔幻电影无人问津。好在,这都只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魔幻时代

2001年,《指环王:魔戒再现》在新线公司的重金栽培和彼得·杰克逊的倾力打造下破茧而出,就此一个新的电影时代正式来临。论及《指环王》系列的成功,大致有三点原因:其一,是依托强大的文学模板。托尔金的小说在魔幻世界观的缔造上堪及古代神话,故事荡气回肠,史诗气象万千,轻轻松松拽人进入异界;其二,是CGI技术的成熟和大成本的投入。魔幻电影是一种极其仰仗技术和资金的类型,唯有坚不可摧的“金山”和脚踏实地的技术才能制造虚幻瑰丽的画面。所以,新线敢于挥金豪赌,实乃取胜关键;其三,是导演懂得改编之道。杰克逊深谙原著,抽其神韵,在展现中土的同时兼顾故事的深度,没有将《指环王》拍成哈里豪森式的纯粹“儿童冒险”。三点结合,以原著吸引书迷,以电影制造影迷,再以深度获得评论界肯定,市场和口碑双管齐下,夯实了魔幻电影新时代的类型模式。

此后的《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都是照搬该模式而大获成功的范例,相比之下,《康斯坦丁》、《星尘》和《诸神之战》则缺乏了优秀的文本和导演,在水准上逊色不少。《加勒比海盗》与《木乃伊》系列算是翘楚之作,但凭空构建的特点使之后程乏力,终至衰败。作为一个古已有之却命途多舛的电影类型,魔幻电影看似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可若居安不思危,炫技不叙事的话,盛极转衰,未可知矣。虽然近年来,新型特效技术纷至沓来(如前置影像化、数位景版绘制、动态捕捉),优秀特效公司也如雨后春笋(如工业光魔、维塔工作室、片格店),但要想真正向《指环王》的巅峰看齐,仍需文本的地基和导演的掌舵。魔幻电影的未来深植于技术和故事的结合,唯有如此,类型的辉煌才能不断地延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藏】过去25年最好看的25部电影全在这里了!
妖灵妖:2014年度十大电影书
定格动画大师雷·哈里豪森的电影奇想剪贴簿
25部经典魔幻题材电影,值得永远珍藏!
过去25年里老外最爱蝙蝠侠和指环王!
每一部都好看到想尖叫! 盘点十大最惊艳的魔幻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