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型片谱系之动画片

相较真人电影,动画电影以形式为标准,独立成型。然而,在内容上,动画电影完全可以看做真人电影的平行宇宙,凡后者能表现的题材,前者都可“揽入怀中”,甚至基于天马行空的本质,其表现范围更宽广,更接近想象的极限。从词源学上看,动画(anuma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anima”,即“灵魂”,故“动画”之意为赐画予灵魂,绽放其生命。因此,本着如是含义,又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动画电影自诞生之始,就闪耀着别样的光彩,犹如一条斑斓的银河,带给一代代观众梦幻的体验。

运动之画

早在1906年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成为世上首部动画电影之前,动画这种形式便已延存许久。其实,所谓“动画”,关键不在于“画”,而在于“动”。若论“画”,石器时代的远古人已在洞中画过喷跑的野牛,其虽为捕捉动态的滥觞,但归根结底,仍是“死物”。真正让画“动”起来,还是十七世纪一个叫阿塔纳斯·柯雪的教士。他发明了一种名为“魔术幻灯”的器具,该器具通过摇动转盘上的玻璃画片,使光通过透镜,从而映于白墙,原理类似于现在的投影机。这个看似玩具的东西,成为了动画的始祖。溯本求源,“魔术幻灯”不仅奠定了动画的实质,其自身散发出的高度娱乐效果也可看成日后动画电影广受追捧的源起之由。

欧美相辅

1906年之后,沃尔特·迪士尼之前,有两个人对动画电影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不得不提。首先,是法国人埃米尔·科尔,他在13年间完成250部动画短片,包括世上第一部动画系列电影《幻影集》,被后人称作“当代动画电影之父”;其次,是美国人温瑟·麦凯,其代表作《恐龙葛蒂》是早期动画电影中不朽的杰作,画风更是开创美式卡通之先河。

在此之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动画电影便迎来了迪斯尼独领风骚的年代。沃尔特·迪士尼崛起的节点是1928年的首部米老鼠动画电影——《汽船威力》。米老鼠不仅挽救了潦倒的沃尔特,还振兴了整个动画电影。携着米老鼠的余威,沃尔特于1937年公映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奠定了动画王国的基石。但沃尔特并不满足于此,他乘胜追击,五年内陆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和《小鹿斑比》,加之此后的《仙履奇缘》、《101斑点狗》和《美女与野兽》等佳片巨作,迪士尼动画帝国的地位就此不可动摇。论及迪士尼成功的原因,在于其以童话为外衣,以真善美为实质,前者吸引孩童目光,后者勾出众生向往,正如迪士尼的营销口号“用快乐带来利润”,凭着这一点,迪士尼老少通吃,无往不利。

在这段时期,迪士尼虽独当一面,但“城堡”光芒四射的表象下,亦不能掩盖欧洲大陆各国对动画电影的默默耕耘。其中,有捷克的木偶动画《皇帝的夜莺》,也有前南斯拉夫的讽刺动画《大会议》,但若论欧洲动画电影之翘楚,还当数前苏联的作品。无论是1929年的《吹牛大王历险记》、1939年的《金钥匙》还是1948年的《灰脖鸭》,都是动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比之迪士尼将童话印上“快乐”商标的手段,欧洲动画则更趋向于把童话雕琢为艺术品,因此在受众上,后者更偏向成年人,影响力不及迪士尼,也就情有可原。

中日交映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迪士尼确立王者地位,按部就班地照搬童话故事,而欧洲动画苦心开发着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之时,亚洲的动画电影已然悄无声息地崛起。1941年,万氏兄弟打造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打响了亚洲动画电影的第一枪,令世界为之侧目;1958年,《猪八戒吃西瓜》成为史上第一部剪纸动画,开宗立派,受尽膜拜;而到了1961年,中国的两部动画电影则彻底震惊了世界。《小蝌蚪找妈妈》开水墨画之先河,成为动画史上不可取代的标杆之作;而另一部《大闹天宫》更是中国电影登峰造极的旷世之作,获得世界同行一致称赞。当时能奉献如此高水准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上美厂请来黄永玉、张光宇等一批国内知名画家设计造型,价值制作不计工本,以精诚入画,老老少少都深受感动。中国动画之后香火未尽,1963年的《牧笛》是水墨动画的又一力作;童年的《孔雀公主》亦是木偶动画史上的精品……然而,在此之后,中国动画再未延续此前的辉煌。

所谓此消彼长,中国动画莫名衰弱,日本动画则乘势雄起。日本动画早期受美国动画影响较深,但真正步入正轨,却是在中国动画的带动之下。非常讽刺的是,时下被国人如数家珍的“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他最喜欢的动画作品却是中国动画片《铁扇公主》。在看完该片后,手冢深受触动,将万氏兄弟视为偶像,并决心振兴日本动画。1961年,他建立“虫制作公司”,于隔年拍出公司处女作《街角物语》,确立了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化的基调。此后,日本动画以电视动画为基础,电影与剧场版双管齐下,彻底激活了动画市场。加之漫画的普及,日本的动漫产业链越加成熟,环环相扣,宫崎骏、高畑勋、大友克洋、押井守、今敏等一批动画大师也随之在八、九十年代纷纷踊跃,构成了日本动画足与迪士尼分庭抗礼的盛世局面。

技术当道

日本动画与迪士尼反对分天下的情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绵延12年,而美国动画重新夺回主动权的节点则是1995年。那一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皮克斯制作的《玩具总动员》横空出世,不仅成为史上第一部3D动画长片,而且凭纯粹的乐趣与真挚的情感获得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交口称赞。这是动画电影的一次重大革新,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先声可闻。1988年,罗伯特·泽米世纪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上映,这部作品鬼斧神工,浑然一体,在技术上达到了真人与动画的水乳交融,令观众眼前一亮。而1993年《圣诞夜惊魂》,让定格动画顺利“还魂”,新技术的辅助,黑童话的加工,让定格动画从此复活,生命力延续至今。这三部电影集合力,叩响了动画电影跨入新纪元的大门。

1995年之后,皮克斯凭借每年一部的优秀3D动画作品,立下了“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的口碑,也使3D动画成为主流。3D动画的潮流实为迎合观众欣赏口味转变的顺势之举,在视觉效果大行其道的时代,动画电影唯有跟上步伐,才能立足求生。不过,在这股3D热潮之中,别的动画类型并未尽皆淹没,技术的进步使旧者焕发新颜,新者孕育而生。旧者如黏土动画以2000年的《小鸡快跑》让人重新见识了土块的清新气息,而新者如动作捕捉技术则在“技术狂人”泽米斯基的引领下一往无前,2004年的《极地特快》便是最好的例证。

纵观现代动画,日本特点分明,独霸一方,欧洲亦有扬·史云梅耶等天才涌现,美国则凭技术革新,是动画电影旧貌换新颜。相较于世界动画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动画却只停留在“喜羊羊”的层面。此种缘由,一方是中国动画抛弃传统,置水墨、剪纸等“中国特色”于不顾,盲目跟风;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电影类型化的市场机制远不成熟,制作马虎,营销不力,版权弃顾。对于在动画电影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国动画而言,这着实令人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迪士尼十大经典动画长片
六一节来了,那么动画,什么时候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
迪士尼与中国
【短讯】《夏日大作战》出游戏丨《花木兰》将参与奥斯卡奖角逐丨迪士尼动画总监去世
盘点多部迪士尼动画,哪部才是你心中的top1
3—13岁优秀儿童电影,专业分级,百年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