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博新展 | “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随时随地 开启上博线上微体验
2016年6月16日—8月15日
“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明清文艺

工艺文化



这将是一次竹刻砚雕与书画诗文的全方位展现,
仲夏荷月,竹素流芳,上博新展诚邀您深入四绝才子、竹刻宗师周颢的清雅艺术世界。

周颢为何人?又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且将风流才绝细细道来。

一、 山人周芷岩:
 “山人姓周氏,讳颢,字晋瞻,芷岩其自号也。世居嘉定城南。性磊落不羁…作山水、树石、丛竹,用刀如用笔,不假稿本,自成丘壑……”—钱大昕《周山人传》

周颢(1685-1773),字芷岩,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同时还精通书画与篆刻,善诗文,在多个艺术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是文人工艺家的典型。
周颢终其身为处士,诗酒风流、高尚其志不事王侯,其人个性磊落不羁、孤介绝俗 ,在为人处世上保持着人格与经济上的独立性,以随己所好地生活和创作着。

二、何以为四绝

 山水秀润,尤长画竹,能诗,复以竹刻名”
—周颢的书画诗文
“于画独有神解,仿古贤山水人物皆精妙”—画绝
初,好画竹,得玉峰夏太常三昧,既而模古山水树石,皆精妙奇特。更仿朱松邻父子,以画法刻竹,用刀如笔,随手使运,自成丘壑。——封导源《马陆志》
(1)画山水——摹古为主,取法宋元;
其画学态度深受王石谷的影响,“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周颢山水面貌丰富,从其自题来看,有摹仿李成、范宽、巨然、倪云林、唐寅王蒙诸家之作。尤其喜欢王蒙一路层峦叠嶂、细笔繁皴的密体山水,并由此生发,在吸收古人画艺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个性。

▲《携琴访友图》,乾隆二十一年(1756),上海博物馆藏


(2)画竹石——体裁之全;

风雨雪月,短长欹侧,皆入逸品,识者谓画竹一派,近在昆山夏太常,而颢之奇纵变化,有前人所未及者。——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

周颢墨竹画,论规格,则斗方小品、中堂巨幅、手卷扇页,一应俱全。论题材,则风雨晦明、雪霰露雾,应有尽有。论造境,则赏心一枝、渭川千亩、数竿迎风、丛篁蔽日,凡竹画宜有之境,莫不毕具。在画法上,既有巨笔挥洒、纵横排奡的大写之作,也有细毫点撇、惨淡经营的精工之品。师法文同、吴镇、王绂诸家。


《潇湘烟雨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3)竹人山水——“至于细竹中兼写人物山水,更为奇绝。”

周颢擅长将人物、山水、竹石等题材熔于一炉。

《竹林幽居图轴》乾隆二十二年(1756),上海博物馆藏


 行草跌宕奇伟,超然流俗之外
——书绝、诗绝
周颢能诗,曾有《芷岩诗抄》传世,但未传于今。今天我们只能从周颢的题画诗中一窥其文采。
自讶疏狂不合时,清泉白石是心知。闲来爱倚西窗伴,笑听西风搅竹枝。
——题《竹石图》

偶然领略溪亭趣,绿髩青衫又忆君,秉烛不知心手得,潇湘今夜月应分。
——题《竹林幽居图》

周颢的书法,据《竹人录》所载是学习苏轼,并参以己意,“行草跌宕奇伟”,“超然流俗之外”,取其丰神洒脱的一面。也受过王翚和恽寿平的影响,既有潇洒恣肆的一面,又有敦和醇厚的一面。刻字上以刀代笔,自书自镌,不同时期虽有清秀、敦淳、跌宕的变化,但行气的连贯、聚散欹侧的生动、用刀的爽利洒脱,却是前后如一、愈晚愈精的。

   ▲行书诗轴》,上海文物商店藏


“竹石山水·用刀如用笔”——竹刻之绝

周颢于刻竹一道,精心自律,“其运刀时,若丝发未称意,虽垂成,亦斧以斯之”。在周颢以前,“南宗”正统绘画的风格从来没有在雕刻作品上得到过成功的表现。

《竹人录》的作者金元钰在评价周颢竹刻成就时特别指出了两点。第一点就是“以画法施之刻竹”,这个“画法”,其实特指“南宗”的画法。这一系绘画之注重“以书入画”的书写性用笔,体现到竹刻中,就成为周氏的“用刀如用笔”

金元钰评价的第二点——“合南北宗为一体”,则是周颢将“南宗”画的艺术手法引入竹刻必然产生的结果。在自古以来“画塑不分”的传统中,画工或塑匠接受的是李思训一系的,刻画精深、金碧辉煌的,被后来认定为“北宗”的山水画传统,而非“水墨渲淡”、“平淡天真”的“南宗”山水。到了周颢的时代,“南宗”已成“正法”,“以书入画”亦成为一个画家的基本认识。身为文人画家的周颢,在创作竹刻时必然会考虑如何将“南宗”山水画的丘壑形态和书写性的笔线特征引入雕刻艺术的问题。


三僧道禅图竹笔筒,宁波博物馆藏


周颢最早掌握的竹刻技法是传统的深刻法,在此基础上,他所作的重要突破就是将阳文浮雕与阴刻组合起来运用。这一手法与以往单纯的浮雕相比,加强了作品的平面感和绘画感;与单纯的阴刻相比,又有着丰富的层次效果。在周颢人物题材的竹刻上,已将阳文浮雕与阴刻组合运用了

(1)表现山水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乾隆九年(1744)上海博物馆藏


(2)创作竹石

运用阴刻与浮雕结合的雕刻手法,竹上刻竹,真是将文人爱竹的逸兴发挥到了极致。这类作品刻竹叶、竹枝纯为阴刻,一刓而就,光洁劲挺,石头则参用浮雕,用刀高低凹突,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竹石图竹笔筒上海博物馆藏


(3)擅长简笔:

世多有其仿倪云林风味的山水和古木竹石题材的竹刻,这路作品,都是在大刀阔斧、聊聊数下刻画出树石轮廓后,在山石轮廓线内用圆刀细致地“皴”出石纹,层次丰富而富有质感。用刀劲健中含松灵,刀痕有浅深、阔狭、光毛之变,深峻处如有千钧之力,浅淡处含不尽之意,其中回锋、露锋、藏锋之用无不自然妥贴,如信手书写而成。

古木竹石图笔筒乾隆二十七年(1762)宁波博物馆藏


 后记 
周颢一生经历了清代最鼎盛的康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后的高峰。作为将文人艺术与工艺美术进行融合并取得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周颢的竹刻作品既有洗练的造型与装饰,又有丰富深邃的审美意蕴


摘自:施远,《四绝才子 竹刻宗师—周颢和他的艺术》,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员


“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2016  6/16 — 8/15
展览地点
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办单位

上海博物馆


协办单位

天津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苏州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上海文物商店
嘉定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End-




官方微信
编辑整理:鲁茵
统筹:顾婧
版面:胡敏/王晓风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最会刻竹的周颢,在上博的第一场个人艺术特展
常州博物馆竹雕笔筒赏析
竹素流芳—才子周颢的竹刻艺术!
笔端刀下刻竹芳——兼谈嘉定竹刻
笔舔 水丞 笔架 摆件
竹素流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