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官渡和赤壁还大的一场战役|《三国志》里被忽视的八卦(33)


211年春(建安十六年三月),马超被曹操逼迫,只好不顾全家人的性命,举旗造反了。小马哥在凉雍地区是个响当当的腕儿,站马路上稍微清唱两句,立刻会有人围过来,晃动着举起的双手,泪流满面,拿着随身携带的荧光棒跟唱。

 

看到马超的大旗,立刻有八路军阀响应马超(有多少人看错?)。他们是:成宜、张横、梁兴、杨秋、侯选、程银、李堪、马玩。

 

这些人的史料不多,简单介绍下。从名字的发音上就能看出成宜造反是有诚意的。张横、梁兴是曾经杀死李傕的军阀,有一定实力。(《典略》曰:李催移保黄白城,梁与、张横等破之,送其首)。杨秋是八路军里有爵位的。这从他后来投降曹操时,曹操恢复他的爵位的记载里可以了解到。(《三国志》十月,军(曹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从已知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侯选、程银、李堪、马玩,四位军阀都是河东人,占一半儿。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河东人的军队跟着小马哥造反?《三国志》记载,曹操讨伐关中的第一路军是从河东郡出兵的夏侯渊和徐晃,此二将刚刚剿灭太原的邪教反贼商曜,并屯兵于河东郡。所以这股新四军势力有可能是太原河东一代的残匪。

 

当然,关中的军阀也不都愿意造反。有爱瞿颖的就有爱贾玲的,有爱马超的就有爱曹操的。蓝田人刘雄鸣(本名应是刘雄),是京兆郡的将官。他就不肯响应马超的号召,参加关中自卫反击战。马超立刻出兵攻打,刘雄鸣当然不是马超的对手,只身逃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对刘雄鸣一直有所耳闻。

 

刘雄鸣年少的时候,靠采药打猎为生。天不亮雾不散的时候,就进山采猎山货。他有一项特异功能:自带卫星导航,从不迷路,还不用充电。人们认为他可以驾驭云雾,属于云服务,是远近闻名的半仙之体,声望很高。当年李傕郭汜在长安乱政的时候,当地的很多人都去投靠他。

 

曹操见到刘半仙,也很高兴,因为曹操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一位神人,“原来你就是我梦得的那位神人啊!”曹梦得拉着梦中人的手说。人们对从梦境穿越到现实的人,都很重视。曹操不但厚待刘雄鸣,还任命他为将军。(《魏略》后诣太祖,太祖执其手谓之曰:“孤方入关,梦得一神人,即卿邪!”乃厚礼之,表拜为将军,遣令迎其部党。)

 

刘将军做梦都没想到会有如此的境遇,带着梦的感觉飘回了原来的部队,他打算劝说老部下,去曹军梦工厂那里一起做梦。当他要求大家跟自己去投靠曹操的时候,部下们表示不解,认为刘雄鸣在说梦话。这些部下劫持刘梦梦一起,并打着他的旗号,又聚集了数千人造反。刘梦梦这才清醒,只好被迫反曹。鉴于之前跟马超有过摩擦,刘雄鸣部驻扎在了离马超比较远的武关道口。

 


 

虽然马超吸引了大批的死忠跟随,但马超明白,在凉雍地区“悍(韩)马组合”永远是最好的,于是他去找了世交韩遂。要说凉州最资深的老大,非韩遂莫属。韩遂带羌人造反的时候,马腾还在森林里当光头强给李老板砍树呢,就更别说马超了。如果造反有韩遂的支持,就容易成功了。

 

韩遂还不知道风云已经突变了,他为了向曹操表达忠心,刚刚出兵武威郡剿灭了叛将张猛(参见本系列31)。他从前线一回到自己的驻地,就被很少来往的马超拉住说:“韩伯,咱们一起反曹操吧!”韩遂虽然没有丈二的身高,但也摸不到头脑,他狐疑地看着马超:“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了?”。马超说:“他们的小船升起骷髅旗了,那是条海盗船。曹将钟繇要我趁将军外出平叛的时候攻打您,他们这些人毫无信义可言。”


韩遂觉得自己刚和人民群众站在了一起,不希望这么快又站回到人民的对立面,这弯儿拐得也太急了。马超看到韩遂眼神里的游移不定:他已经血灌瞳仁了,眼睛里充满红的花:“我造反,就等于把在邺城的父亲舍了,我会以您为父;您也要舍去在邺城的儿子,以我为子。”看来马超已经疯了。(《魏略》:及约(韩遂)还,超(马超)谓约曰:“前锺司隶(钟繇)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韩遂听了马超的话有些犹豫,并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要求,因为韩遂跟马腾有过化兄弟为仇敌的经历,他不希望再发生一次。况且马超too young, too naive,他还不明白,儿子舍爸爸,和爸爸舍儿子,是两个概念。

 

据说盗墓行业往往是父子俩一起干,但有个规矩,在洞外望风接宝的,一定是父亲,下洞找宝的一定是儿子。反过来不行,儿子会不顾洞里父亲的死活,拿着宝跑了。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会更浓郁些。虽然韩遂没有计生委管着生几个孩子,但多少还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儿子。

 

韩遂回营跟手下爱将阎行商量这件事。自从阎行代表韩遂入朝见了曹丞相一面以后,阎行的言行就开始不一致了,对韩遂不像原来那么一心一意了。当然,阎行也很矛盾,韩遂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曹操对自己有再生之德(让自己的父亲入朝为官)。 站在阎行的角度,他希望韩遂能跟曹操保持合作关系,这样阎行最舒服,可以两边儿不得罪左右逢源。一旦双方翻脸,阎行如果没有明确的态度,必至两边儿都受罪左右逢针。

 

当初是阎行力劝韩遂把儿子交给曹操做人质的,如果韩遂造反,儿子被杀,阎行肯定脱不了干系。况且他的父母也在曹操手里,自己反了父母就命悬一线了,阎行是个孝子,不能不顾父母的死活。另外,阎行跟马超有旧仇,曾经差点儿杀死马超,如果韩马两军联盟,自己也很危险。

 

所以当韩遂问阎行想法的时候,阎行坚决反对韩遂跟马超一起造反。但韩遂有自己的想法,西望关中广大地区,除了自己和马超,真没有雄霸一方的诸侯了,如果让曹操抢走了确实可惜,毕竟自己经营西北已经三十几年了。

 

再者,如果韩遂不同意反曹,意味着要先跟马超的九支联军拼个你死我活,就算最后自己胜了,也成了浑身是伤失血过多的残废。到时候,曹操只要微笑着跑过来,用一个手指头轻轻地推一下自己,自己会连哼一声的力气都没有地倒下。所以最后韩遂对阎行说:“现在这么多将领都反了,似有天意啊。”(《魏略》:行(阎行)谏约(韩遂),不欲令与超(马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天意,也许是说给自己听的,也许是说给儿子听的。

 

韩遂的到来,对关中联军是个重大利好消息,韩遂在当地的威望跟马家不相上下,两家的联盟如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合并,属于强强联合。既然马超尊韩遂为父,关中联军的首领当然非韩遂莫属。从韩遂马腾的“悍马组合”拆分,到韩遂马超的“悍马组合2.0版”重出江湖,过去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韩遂的加入,完成了关中联军最后的拼图,联军的全部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不过韩遂在加盟时的犹豫,成了一颗种子,埋在了马超的心里。

 


 

马超韩遂带着兵马,首先占领了潼关。如果此时咱们在潼关的位置上画一条分界线,北方地区的一半或者说一少半儿的领土,都在关中联军的手里,可见马超的势力确实不小,如果不除定是曹操心中的块垒。

 


 

为什么马超选择在潼关集结备战呢?这跟潼关城的地理位置有关。潼关城的北侧紧挨着黄河南岸的绝壁,南侧是华山山脉,如果曹操想派大量的军队进入关中,只有一条道可以走,就是潼关城与华山山脉之间的这条道路。马超占领潼关地区,真的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马超这边招兵买马护城守关,曹操也没闲着,他又安排了一流猛将曹洪作为第二支人马赶到潼关,与夏侯渊共同震慑关中联军。但曹操部署时提出了战术要求:关中军勇猛彪悍,你们坚守不要出战。(《三国志》:公(曹操)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五个月后,秋八月,曹操亲统大军来到潼关,跟马超正面夹关对峙。出发前,曹操安顿好后方,他安排刚刚升任副丞相的五官中郎将曹丕主理全局,程昱辅佐。

 

曹操三月挑动马超造反,八月来到潼关。间隔的这五个月是在备战吗?是,但也不完全是。他早就想攻打关中了,可以提前准备,没必要等关中联盟了再准备。那又是为什么呢?

 

从时间点看,曹操是在扰乱关中地区的粮产供应。

 

汉代的粮食(以黍为主)是一季的,春种秋收,错过时令就绝收了。西北苦寒之地,粮食要比中原种的晚一些,所以曹操在三月行动。战乱将至,关中的百姓必有逃亡,种粮食的人自然就少了,关中联军十万之众,粮食供应因此会不充足。到了秋收季节,曹操大兵压境,关中的秋收同样会被耽误。

 

从季节上看,曹操在等冷风吹。

 

农历八月在西北,气温已经很低了。作为地方军的关中部队,十万人的御寒装备同样是件困难的事,而曹魏中央军就可以身披呢子将校服,脚穿美国大皮靴了。晚上住着带保温层的营地,炭材供应充足。站岗的皮衣皮裤皮手套,手套里面有暖宝。这样的对比,让关中军情何以堪。你冷,不是你穿得少,是看到别人穿的比你多。

 

从五个月的时间间隔看,曹操是在等敌人。

 

曹操让夏侯渊、曹洪赶到潼关,却含而不发守而不攻,是在等关中军阀聚集,然后曹操再一举歼灭。曹操是触发此次战役的人,他完全有机会在三月份之前抢先占领潼关,进入汉中,但他并没有这么做。撒在地上的铁砂,很难捡起来清理,如果用块吸铁石,把铁砂都吸引过来,就很容易清理了。先到潼关的两批曹军,就是这块吸铁石。

 

战役结束以后,曹操给手下将领讲解了这个思路:“关中之地长远荒凉,如果联军各将依险据守,散落各地,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彻底征服他们。当咱们兵临潼关时,就会把大量的军阀从各地都吸引过来。虽然他们人多,但他们同而不和并不团结,也没有统一的领导。各方面军又是刚刚聚在一起,也难以协调一致。这样的敌人,是很容易一起消灭的。”

 

马超带着十万军人,曹操带着十万人,一共二十多万的军队在潼关备战。纵观三国历史,官渡之战(袁绍十万,曹操五万)、赤壁之战(曹操十万,孙权三万,刘备两万,战场还很分散)、夷陵之战(刘备七万,孙权五万)的敌对双方都没有投入这么多的兵力。可以想象,如此多的两大群手持冷兵器的军人在一起对峙,旁边是滚滚咆哮的黄河,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河上下,四海翻腾云水怒,有些恐怖!

 

前面说过,曹军要想进入关中,只有潼关南和华山北之间的一条道,但早已被数万关中军占满了,到处是人挤人人挨人。曹操乍一看,以为来到了春运火车站的候车广场呢。

 

潼关的易守难攻有些出乎曹操的意料,曹军从正面攻击马超伤亡会很大,有可能“伤敌八千自损一万”。但总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事儿,大家都不是搞行为艺术的。

 

这时候徐晃提供了一个方案:绕过潼关,占领蒲阪津(黄河渡口)西岸。

 

徐晃的这个方案看起来很难执行。这条路不但要多出几百里的路程,还要穿过一道山脉,跨过两次黄河一次渭河,才能进入关中。古代军队渡黄河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还是战争时期。

 

这里简单介绍下徐晃方案的地形背景。黄河的走向是个“几”字形,起于左,流向右。潼关位于“几”字右边儿拐角的下面,曹操要想绕过潼关,先要向上跨一次黄河,再向左跨一次黄河。这么说还是不够直观,大家可以看下面的两张图。


 


 

曹操想先从黄河南岸过桥到北岸,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此处的渡口宽阔平缓,但过了东西向的黄河以后,再渡过南北向的黄河时,问题就来了。一百里之内,黄河两岸没有渡口都是绝壁。军队需要沿着黄河东岸,向北穿过中条山山脉,才能到达蒲阪津的东岸渡口,跋山涉水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渡口很小,一次可以渡河的人数少,只要马超派人在渡口的西岸驻守,曹军是无法渡过黄河的。所以这么走,失败的概率很大。

 

徐晃进一步解释了他的想法:“关中军看到咱们的大军到了,却没有据守蒲阪津,说明他们的智商需要充值了。我可以带兵抢占蒲阪津两岸,只要咱们控制住这条线路,搭建曹军绿色通道,大军完全可以绕过潼关,打败关中军”

 

曹操为徐晃的思路点一万个赞,这符合《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谋略。他从善如流,立刻加紧吸引马超的注意力,大军紧紧堆积在潼关城东,摆出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一根筋的架势。把戏做足让马超的脑子没时间想别的。同时悄悄派徐晃、朱灵带四千轻骑兵,在夜幕的掩护下突袭占领了蒲阪津两岸,并开始安营扎寨。

 

马超得到蒲阪津被占的消息,好似那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原来自己才是一根筋。他马上安排离蒲阪津最近的梁兴部队带着五千步骑兵,夜袭徐晃。当时的徐晃朱灵正在挖战壕竖栅栏,连夜构筑军事设施。但徐晃不愧是曹军的“五子良将”之一,见到敌军从容应战,把梁兴打退了。

 

正因为曹军首先占领了蒲阪津,才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次蒲阪津西岸之战,是关中战役第一战,事后看是最关键的一仗,从此确立了曹军的战略优势。(《三国志》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馀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

 

当然,马超韩遂也不是轻易服输的,他们也在伺机偷袭曹操。(待续)


上一期:马超是害死父亲的罪魁吗?

分割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曹操是如何取胜潼关之战的?
“潼关之战”之后,“关中十将”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
渭南之战:一场教科书般的兵法演练教学
历史名人:马超
潼关之战简介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