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南风情】青岛文化人的圣地观海二路

老青岛,城市风貌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特色。“红瓦、绿树”主要体现为绿树园林中红顶单体小楼。有人认为这些小楼都是德占时期所建,其实不然。德占时期主要建了一些公用建筑,单体小楼并不多。 


 青岛现存的单体小楼中,金口一、二、三路一带的多为欧美人所居住,黄台路一带的主要是日本人居住,观海一、二路的则以中国人居住为多,其中观海二路住过一些文化名人。 

 观海二路是青岛著名的环形路,它围着观海山转了一圈,从平原路进去,无论向左、向右都会转回原处。 


观海二路3号

 黄公渚曾住在观海二路3号,那是一座单体小楼。黄公渚,字孝纾,素有“岭南才子”之称,诗、书、画俱佳。1934年首次来青岛执教于山东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去了北平,1946年山大复校,又重来青岛,任中文系教授,授楚辞、宋词,自题书斋为“七十二叠山房”,为当时文人画师雅集之处,启功、张伯驹等来青岛时均到曾其书斋朝夕切磋画艺。 


 观海二路13号

王献唐,我国著名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王献唐早期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后在青岛任记者,住于观海二路13号。后来去了济南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孔子嫡裔、衍圣公孔德成拜他为师。受益匪浅。解放后,王献唐曾任山东省文物委员会主任,他的墓在浮山之阳茅岭。在康有为墓之侧。 


 观海二路49

王统照,字剑三,新文学运动早期已是著名文学家。1926年王统照在观海二路购地筑宅,门牌号为49号。王统照宅进门上台阶为三间平房,是会客室及工人所住;再上台阶为一院落,再上台阶是曲尺型的平房,作为书斋和卧室。由于要三上台阶,所以许多人写作“小楼”,其实只是平房,其墙外就是观海山巅。 

王统照宅是青岛文人雅集之处,本市作家及外地来青作家无不来此。在这里,他写了大批著名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雨》,短篇小说《沉船》,诗集《这时代》,散文集《青纱帐》等。1950年3月,王统照去了济南,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 

     1956年王统照曾为其旧居题诗: 

     “卅载定居地,秋晖共倚栏。 

     双榆仍健在,大海自安澜。 

     风雨昔年梦,童孙此日欢。 

     夕阳绚金彩,天宇动奇观。” 

 著名篆刻家苏白,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戏校校长孙毓敏都曾住在观海二路。 

 在王统照故居左邻,苏白自题书斋为“不三不四斋”。 


 青岛沦陷时期,有居民离青,使日本人也得以入住观海二路,如观海二路1号曾是伪青岛邮政局局长公馆,5号是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社长住宅。 


 严格说,观海二路不是“O”形而是“Q”形,因为在西边有一支路直通观海山巅。1946年这里曾有一处商业广播电台,不播时事、新闻,只播文艺节目和插播广告。 

 观海山巅,胶澳督办赵琪建有一处观海亭,为青岛十景之一,诗云:“风帆叶叶远浮空,海色山光上下同。最是雨余东望处,红楼翠岩夕阳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增人:创建青岛现代文化的平台《避暑录话》——王统照在青岛之三
王统照
潍县丁氏后人关于“小黄楼”的回忆
名人笔下的青岛,美得耀眼!
“托孤”印书
胜利桥旁消失的青岛造纸厂,旧影中的城市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