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学习笔记(5)


话题17 :自我驱动


“用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其实不论是英语、健身还是任何其他的技能,当它无法影响你的生活时,你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不信你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年初许下的愿望,是不是少了哪一项你的生活都不会受影响?


既然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需”,于是,事实上“不用也可以”,事实上“没有也行”,虽然“有倒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是有点怨念而已”。


当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通过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是刚需。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从来不是痛苦,而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乐趣;对喜欢锻炼的人来说,健身从来不是煎熬,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对于喜欢打游戏的人来说,如果让她停下来不去做,反倒是一种折磨。


所以天生条件弱,周围环境差其实都只是借口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非做不可的理由,让这个你想学习的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刚需。


特立独行且正确,有什么样刚需的人,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给出的答案就是:把主动分析当作刚需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把事情做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希望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以及相应的逻辑关系。不停地探寻真相,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对于那些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人就是刚需。而且他们从来不会在遇到麻烦之后才被动分析。他们向来都是主动出击,在麻烦找到他们之前,就先试着找到解决方案。


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很可能只不过是“刚需”的另外一个说法。


对于没有尽全力做到最好的人来说,他们是没有办法理解什么叫做“优秀是一种习惯”的。相反,他们倒是很善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优秀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无论是虚假的安慰,还是恶意的诅咒,总之他们会绞尽脑汁来将其合理化。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合适的描述应该是:“找借口”是一种刚需。或者说找借口就是一种习惯。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可以放弃。


“等待”是我们最常用的借口:等我到了XX岁,我就要如何如何。年龄增加并不保证能力的提升。不要再找任何等待的借口了,没有任何成功是你能够“等”来的。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话题18 :刚需


“刚需”这个东西,本质上来看,根植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


在表现型选手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成功”和“失败”。在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中间状态。而在进取型选手眼里,他们知道成功和失败,只是某一刻的状态,在他们之间还有无数个过渡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对于表现型选手来说,如果不能成功,那就一定意味着失败。所以当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多半都会选择放弃。但是进取型选手则不然。他们知道除了失败跟成功之外,自己还有一个状态: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


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金钱>时间>注意力


成功>成长


现在>过去>未来


而如果你的价值观竟然是这样的: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那你的选择自然就会发生变化,而你的“刚需”自然而然就与其他人不同。


对于“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我又个这样的解释: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绝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观察一下就知道了,这世上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的:“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这不是玩绕口令,这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知道我可以选”,这个“元认知”极度重要。人们总是误以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殊不知,“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假象——你想啊,就连自杀这事儿,最终都得选个死法不是?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每个人都想成功,这一点没有什么错。但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的目标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遗漏一个前提条件:马上。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他们的表现就会知道,他们对于达成目标这件事有多么心急。几乎所有的半途而废,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短期期望过高。


一个人若是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相关可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训练。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状”就好像是“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让你根本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现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无法思考未来,无法成为“长期成功投资者”,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失败者”呢?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变成目光短浅的状态,而不是“高瞻远瞩”呢?


所谓的“现状”,本质上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又因为积累这个东西,谁都没什么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弄出来,于是,在面临“要么认了”、“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只是,有相当数量的人最后直接选择铤而走险。


其实很多道理已经有了非常朴素的解释,但是因为它太过“耳熟能详”,所以被我们忽略了。


在财富这个事儿上,最初在起步的时候,“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解决前者会让你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




话题19 :冒险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冒险。很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只要这件事里存在不确定因素,就一定有相应的风险存在。


实际上,行动者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上,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你投资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


哥伦布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冒险家,是因为只有他真的坚信地球是圆的——当时真正能理解这事儿的人还不多——而且坚信到愿意用行动去证明,用商业区收获的地步。看的人,觉得那是冒险,做的人是因为深入思考之后不得不做——因为思考越深日的人,越倾向于坚定地遵循思考结果。


我们的语言具有很大欺骗性。我们嘴上说“勇敢”,实际上在表达“鲁莽”;我们嘴上说“风险投资”,脑子里想的却是“冒险投资”等等。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态度。比如当涉及到投资领域时,很多人喜欢用“玩”和“炒”来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觉得自己只是玩一玩,所以做不好也没关系,认为自己只是炒一炒,所以冒点风险也无所谓。因为这样的心态,你就不能认真对待投资理财,更不能在这个领域积累下专业知识,所以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也就不足为奇。


人类为什么普遍倾向于在资本上忽视风险的存在呢?总体上来看,就是因为人类普遍没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关于资本风险的恐惧,尚未有机会形成“基因记忆”。若是一个小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把枪,他会很好奇地拿起来玩,一点都不会害怕,当然也完全不知道那是可能会致命的东西,可若是在他背后出现一条蛇,哪怕那孩子还没看到那东西究竟是什么,就早已经吓得瑟瑟发抖、嚎啕大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基因记忆”,有很多恐惧,早已植入基因,无需讲解,无需教授,天然就懂,天然就会,天然就感受得到。


人类对财富的认知其实没多久。你看,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至今不过几千年而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长期以来,人类之中拥有足够财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实地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整个人类,除了一个民族(犹太人)之外,迄今为止都会多多少少妖魔化“复利”这个概念——这可是财富领域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动荡,古今中外都一样,每一次大的动荡本质上都是对财富拥有者的杀戮,于是,关于财富的基因事实上很难持续传承。人类真正认识到市场的好处,不过两三百年而已。人类真正研究经济运作规律,从亚当斯密开始计算,迄今也300年不到。人类对投资市场的探索,只不过是200多年前才开始的。人类对概率的真正认知,从十六、七世纪开始,对概率的研究脱离赌博,应用到资本上、应用到风险评估上,这进程一直要到上个世纪才算起步,迄今100年不到。


这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开车如是,生活亦如是,投资、创业均如是——只要涉及到人身与资本:1、安全第一。然后才是下一条原则:2、成为专家。专家轻易不冒险——虽然电影、小说里经常大肆渲染他们如何在关键时刻“冒险”。因为那是大众娱乐,不那么描写,大众不相信。


如何区分自己实在“看傻瓜冒险”。还是正在被当作“冒险中的傻瓜”?这里有一条简单朴实的判断标准:能否清晰说出“行动依据”。如果你的依据不只不过是“别人都这么做”、“大家都这么想”、“我得到了小道消息”等等,那么你成为被别人观察的“傻瓜”的几率就很大。


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别人会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话题20 :资本量级的差异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内嵌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它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尽量去保证自己不会产生“心理崩溃”。


但我们没钱的时候,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跳出来,尝试着给我们找出另外一个能让我门心安,不至于使我们崩溃的解释,一个角度不行,就换个角度,不行就再换,直到找到为止。


人总是习惯去做简单的事,而回避困难的。相比于“找借口”这么简单的事,“找方法”就先的无比困难了。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在这一次选择中产生的。


你看那些“有钱人”,几乎都是善于观察的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去试错。看着傻瓜如何冒险,从中汲取经验就可以了。当然,他们也会去实践,只不过他们会躲掉明显的坑,达成目标的效率就相对高很多。


“有钱究竟哪儿了不起呢?”你有很多钱,我没有多少钱,这个了不起的对象,并不是你或者我,而是“你和我之间的财富差异”。对,那个“差异”很“了不起”。所以,不仅中国如此,每个国家都有“合格投资者”的定义。


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真的很大,大到超出你的想象。无论是思考方式,还是脑子里的逻辑概念,可能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们却发现不了。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隐性的,我们无法一目了然地区分它们。但是“金钱”则不同。它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是多是少,马上见分晓。所以自然会戳中一些人的玻璃心。


你要看得见别人的好,这样自己才有可能成长进步。


我们都知道,接受现实真的很痛苦,但这是前行的第一步,否则连起点都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活着,很累,所以叫人类 不累,何来美好生活?不累,何来财富自由?
打工是否能够实现财富自由?
23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
三种行为让你通往财富自由
“穷人”创业这2点不要碰, 李嘉诚也这样说, 小心“坑”了自己
我的认知中,到底怎么样,才能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