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新炎:所谓的“形而上学”,乃严重的误译
userphoto

2023.03.10 山东

关注

    一一摘自哲学名著《语言·意识·哲学》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哲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被汉译为《形而上学》的著作,然而,此翻译却严重误导了汉语之人。  

      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书,其希腊语的中文直译大致是“存在背后的存在”,意指存在(事物)之背后所潜藏着的本质,引申为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思考到事物的内在本质。

      “形而上学”这一说法最早出自易经,其原初意思是:形而上者为学,形而下者为器。

      “形”词乃指事物的形状,泛指表面现象;“上”词乃指重要或关键等意思;“下”词当然是与“上”词相反的意思了;“学”词乃指学问;“器”词乃指器物,特指事物的外表,有简单明了及不重要的意思。

      全句直译就是:事物的外形只表明它是一件器物而已,所以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则是事物的内在本质。

      人的感官所得到的信息均属于事物的外在表象,而事物的本质特性却是无形的、抽象的,所以是需要人去用心思考的。

     上述意思一旦缩写成“形而上学”之后,就立马被人们误解为“事物外形上的学问”,这种误解乃是汉语(特别是文言文)的必然结果。后来,不知是哪个马哲翻译家将所谓的“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之方法”说成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该词因此被严重歪曲和丑化,即反倒成了贬义词;亚氏的这部伟大著作也因此被汉语之人嗤之以鼻。

      这样的误译,是一些文人学究常犯的错误,这些人只注重追求所谓的高雅,他们把做学问当成是闲人雅士之茶余饭后的炫耀资本,却忘了做学问的目的,即忘了“尽可能将知识或真理传播给较多的人”之目的。

      上述汉语本身的问题以及许多学人的不良学风,导致中国学术界严重缺乏哲学思辨精神,国人也因此对哲学严重缺乏兴趣。加之近几十年教育界对逻辑学及哲学的轻视和挤压,更使得哲学受到了严重的误解、歧视和被边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言与道——读《道德经》札记
“形而上学”是什么?可以举几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吗?
新书速递 | 海德格尔:哲学究竟是什么
中国哲学中的“存在”概念
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看哲学话语的困境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