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解伤寒·《伤寒论》是一本载道的书
userphoto

2023.03.18 广西

关注

《伤寒杂病论》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

今天跟大家补讲一下《伤寒杂病论》是本什么书?我们读书嘛,你首先要知道你在读什么书,书的性质是什么?《伤寒杂病论》是一本典籍,那它究竟是典还是籍?就是说它是经典还是书籍?

那么《伤寒杂病论》呢,我个人认为它是一本典,不是一本籍,它不是一本书籍,而是一本经典。什么叫作“典”呢?“典”是圣贤书。圣和贤,这是有赐封的,赐就是皇帝下的命令,有赐封的才能叫圣贤,不是你自己封的。“籍”书籍,就是普通人写的书。《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中医的典籍,中医的“典”就包含经和论。《伤寒杂病论》肯定不是一部经,它是一个论,论是什么?论是对经的发挥。

什么叫做典?

典有一个时代的限制,什么是典呢?经典的“典”字,相当于一个日字上面两个竖,上面就是一个曲字吧,下面那个横是两边出了头,再下面两个点。那一横下面两个点类似一双手。典的上面那个曲字有三横两竖,加上外边两个竖就四个竖,那是一个竹简,中间的横是画的一个圈,那是竹简上的绳子,叫做韦。竹简是用韦草做的绳子把它像拧麻花一样,上下一个麻花型地插在里面,把它固定起来,卷起来的时候就叫一卷。所以“典”字就是一个竹简,就是被韦编起来的竹简,下面出头的那一横和两点,就是一双手。

被称作“典”有个要求:就是所谓的“典”不晚于汉代。从唐朝开始,书写的载体就转向了帛和纸,或者说绢,画画有纸本、绢本,它就写在绢帛上,就是丝制品或者说是植物纤维的纸上。汉代之前的著作用竹简记录,才能称为典,或者经和论。《伤寒杂病论》是一个论,是对经的发挥,“论”一定有出处,因为论是对经的发挥。它是对什么经的发挥呢?按照张仲景的说法,它核心是对《内经》的发挥。《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就构成了经和论,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


中医哪些著作可以称为典?

我们说中医的四大经典,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温病可不可以称之为“典”?这个是有疑问的。温病里面哪部著作可以称之为典?如果一定要称为典的话,比如说叶天士的《温热论》能不能叫做典?从时间上来说,它不是写在竹简上,是汉代以后成书,跟典这个字有区别。从内容上来说,如果《温热论》可以称之为典,叶天士是可以封圣的,或者封贤的。叶天士并没有封圣或者封贤。但是他自己叫做天士,他说他是天医星,天上下来的人,是神仙圣贤的范畴,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有一些大医家记载了叶天士去世以后,民间法师请神把他请下来治病的经历,说得很神奇。大家去看孟河医派他们的一些记录,把叶天士请出来,这个医生就像附体一样,开的方剂量都整错了,多了个零,把病人给治好了。他记载的经历,说明叶天士已经进入了神圣仙佛的范畴,那就是说他写的《温热论》可能就属于“典”,但是否能称之为“典”呢?诸位自行判断。

如何看待伯仲叔中的王叔和?

我们去看《伤寒杂病论》,从经典的角度上讲,它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就是黄帝和岐伯的问答。那么岐伯是伯,到了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他是仲,到了晋代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他叫做叔。王叔和整理了《伤寒杂病论》,为什么不封圣贤呢?“伯、仲、叔”分别是老大、老二和老三。“叔”是小的意思,为什么叔有小的意思呢?因为叔的本意是豆子的意思,所以它是小的意思。它上面一竖一横,就是藤上长了个豆荚,下面一个“小”字,是掉在地上的豆子,旁边一个“又”字,是一双手,那是手在捡豆子。王叔和做的工作是什么?是藤上的那个豆荚,豆荚里面的豆子掉地上去了,他去捡散乱了的《伤寒杂病论》,因为它是用韦草编起来的,久了以后就断了,竹简就像豆子一样散落了一地。王叔和把这些竹简重新捡起来,编排整理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所以说王叔和不够封圣的标准,他谈不上圣贤,因为圣贤不是“人”,不是普通的“人”。我们说道家成仙,佛家成佛罗汉菩萨,儒家是成圣成贤,这些都不能叫做“人”了,都不属于“人”的范畴。但是王叔和他够不上神仙,所以从岐伯的“伯”到张仲景的“仲”,到王叔和的“叔”,他有一个伯、仲、叔的传承。这个传承就是因为《伤寒杂病论》的竹简像豆子一样散落了一地,经过王叔和的整理,已经不一定是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原貌,很多地方出现明显的错误,他做了一个拼图。但是我们要肯定王叔和的功劳,当豆子完全散落一地之后,你把它拼回去,这就是一个功劳。虽然并没有完完全全的一字不差的还原,但是总体上王叔和的还原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它还原度不够的地方重新还原。

《伤寒杂病论》是一本圣贤书,文以载道

这里就需要理解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把张仲景的书归到“典”的范畴,归到“论”的范畴,“典”包括经和论,“典”是圣贤书,是圣人和贤人写的书,圣贤的书是载道的书。所以我们说读圣贤书,需定中悟道,肉眼凡胎,窥管而已,就是这个原因。你只有明白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本什么书,你才知道怎么去学,才知道能不能够真正的学懂它,你才知道它学的重心是什么?学的重心是道。

后世的书称为“籍”,“籍”什么意思?书籍。他们的东西几乎不需要定中悟道,读一遍你就明白了,不明白,那是你的知识储存不够,他们没有那么深奥的东西,没有接触到“道”的范畴,顶多也就是到“理”的范畴,不涉及大道,涉及到小理。道和理的区别这是典和籍的区别。由于籍是书籍,是肉眼凡胎的人写的,就适合我们这肉眼凡胎的人去读。

“典”是圣贤写的,就需要定中悟道,开智慧,用你的大智慧去成道,去悟。这是我们学习《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与学习中医其他书籍不同的地方。目前为止,我们肯定能作为“典”而存在的包括《伤寒杂病论》,它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这两本是可以称为经典的,它们一个是“经”,一个是“论”。至于后世的还有没有“典”,其他的我们没有看到,但是叶天士的《温热论》属不属于“典”的范畴,如何认识叶天士,他属不属于是圣和贤的范畴,大家去思考。

《伤寒杂病论》是法界的知识

另外呢,《伤寒杂病论》作为《内经》的论,作为经和论中的“论”,和“经”一起构成了“典”,它是藏在哪里的?藏在灵兰密室。灵兰密室里面有一个柜子叫金匮,金匮里面有玉板,是刻在玉板上面的,上面写的字叫真言。《黄帝内经》有《金匮真言论》,就是在灵兰之室,在一个特别的房间里面有一个金匮,金子做的柜子,柜子里面的玉板上写着真言。这些真言里头有一部叫做《伤寒杂病论》,在哪里?在法界。为什么你说在法界?那我们怎么知道呢?因为有个圣贤叫张仲景,他把它从法界写到我们的欲界,人界。就是法界的“法”,它的知识传播到我们的人界。所以《伤寒杂病论》剩下的部分叫做《金匮要略》,这是传统中医认为的道统的来源。
当然这些我们可以当作故事听,但是你起码可以知道我们中国人是怎样认识经典的。你也只有知道经典的真实含义,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它,这和学后世各家的学习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学习能够得到的收获有什么不同?我今天就给大家补充讲这么多,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虫:了不起的张仲景
千古医圣张仲景的传奇人生(四):一代医圣,流芳千古
经方再悟
伤寒九十论
93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周序
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伤寒论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