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与脉诊】中年男性脉弦弱,小建中汤可疗之

▍楔子

在我的诊疗日常里,中年男性一直是一个“梗”。可能同性相斥吧,我这个即将步入中年男性行列的“老”中医,就是对中年男性存着“偏见”呢,呵呵。

成因呢?男性本就争强好胜,中年男性,基本已经事业有成,要么是这个“总”,要么是那个“主任”啦,再不济,也是娃他爹吧……所以总是摆出一副“权威”的模样,就这个模样着实让人“不喜”(包括了本人,自省中……)。个人觉得中年男性,不仅需要治身体之疾病,更需要治心病。

▍正文

某日门诊,来了一中年男患者,抬头一看应该是位XX总吧(臆测,实不可取,我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亦是错误!)话不多说,我就诊脉,未及脉管,刚一下指就觉得瘦弱且肌肤松散(中医叫“诊尺肤”),再按压手掌,也是松散少弹性。

认真诊脉,发现脉非常细,关尺脉略弦,寸脉偏沉,整体的脉是弱的,趋向是偏沉且少活力的,与其松散的尺肤和手掌完全对应。

我们传统中医说法有“瘦人责浮,肥人责沉”。一般瘦人,其脉易浮,不是说脉真实的上浮,而是说瘦人肌肤瘦,那么脉就很容易摸到;相反的,如果人很肥胖,那么脉管就被肌肉脂肪包裹,不容易摸到。

然而此例的脉象,就与“瘦人责浮”方向相反了,人瘦弱脉反不浮,而且弦细且弱,那说明是真实的“虚弱”。再看其脉,寸弱下沉,沉取若无,这是心营受损,西医可诊断“心肌供血不足”,整体脉弱是营血与卫气皆不足的表现;关尺脉弱细中带略弦,说明易有“腹痛”“腰酸”之症,很容易被诊断成“肾虚”的吧(男性喜欢,医生也乐于下的诊断之一。)

我默默的开了四味药:“桂枝,白芍,大枣,生甘草”,生姜三片(自备),并嘱咐他上网买麦芽糖(古代的“饴糖”)一罐,每次喝药前放两勺麦芽糖兑服。

他欲言又止的想对我说他看过XX堂的中医,拿到我的方子,这时候他有点“急”了,问我看看那个之前的方子吗?我弱弱的说“不看,就吃这个药就行了。但你只能选择一位大夫的药,不能两个同时服用。”他拿着药方,特别小声儿的嘀咕“靠”(我耳朵比较好,还是听到了,哈哈。)

他又说“那大夫挺有名的呢。”其转身欲走,我忽然意识到,在这个诊疗过程中,我这个“X大夫”好像比他这个“X总”还“讨厌”呢……还有出于对他说的XX堂同行的尊重,我叫回了他“您把那方子,给我看看吧。”他赶紧找出手机上的方子给我看,瞄了一眼,我就后悔了,因为和我预想的差不多(自己牛掰的讨厌劲头儿又来了……)我不想看,也不想评更不想论,还是拜拜吧。

▍后按

小建中汤何方神圣?《伤寒论》名方,简单的说就是桂枝汤加饴糖。现在的方剂论述都说小建中汤治疗“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我不认同这个说法,我觉得仍然是治疗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只是桂枝汤偏走表的卫分,加了饴糖以后,就让桂枝汤偏走表(卫)的性质变成了偏入里(营),这是发生了质的改变,所以叫了“小建中汤”。

再看看小建中汤的症候群:“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桂枝,白芍,大枣,生甘草,生姜,饴糖”,你看这几味药,治疗了上面的一堆症状。如果不从经方的角度,而是从普通的对症治疗视角去处方,改变一下描述顺序,来模拟一下只是对着这一堆症状开方:

神疲乏力,虚怯少气→黄芪、人参……

心中悸动,面色无华,手足烦热,虚烦不宁,咽干口燥→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熟地、当归、川芎、枸杞子、阿胶……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四肢酸楚→附子,肉桂,鹿茸、冬虫夏草……

以上,是我使了些“洪荒之力”,自己模拟处方了一下(似有夸张成分,和别人的处方无关),但似乎还不够多……你看看,一堆补药的大方子,而且看着很对症啊,你还无法说这是“错”的。

这是中医面临的大问题,个人认为也是最大的危机。而且,这个问题和危机,不是如今才有,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其实,一个药方,就好像一锅粥,大夫开什么,开多少克,患者都没法控制,只能默认的信任,或许还需要些“缘分”才行……

其实,不要看到此处,就以为西医不是如此,也是一样的。给你选择哪种抗生素,要不要再来个几联疗法?要不要加激素?激素用20片还是24片半?降压药用哪个,要不要几种一起上?站在手术台上的医生是谁,今天的状态好不好,手会不会抖,会不会有实习生上手?这都是实际的“缘分”问题。

一付中药,七八味药可以,几十味药也可以,丰俭由人啊,干医生这个行业,真的是“修合无人问,存心有天知”的良心活儿。

其实,我经常会扪心自问“中药发生的是不是化学反应?”答案肯定是化学反应,既然是化学反应,能随心所欲的添加一味药甚至几十味药吗?看看桂枝汤加一味饴糖,变成了小建中汤,功效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所以答案是不能。

这时候,中医黑估计很高兴的跳出来了,你看这大夫自己都说中药是一锅乱粥啦。非也,请不要断章取义。我想说的是,中药的处方一定要从经典处方开始,比如此文中提及的桂枝汤与小建中汤,都是经过了千年的使用的经方,经过了无数的验证而来的。

桂枝汤加一味饴糖,看似简单,但可能经过了上百年的几代医生的观察与验证,发现桂枝汤加一味饴糖,再改变一下某些药的剂量,功效就发生了质变,只有发生了质变,才会单独取一个方名“小建中汤”。

我相信,在加饴糖一味药的验证摸索过程中,那时候这个方子,应该叫“桂枝加饴糖汤”,譬如“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桂汤”等等。所以,古人在某个经典处方的加减使用上,是万分谨慎的,绝对不是拍拍屁股就随便创制并命名一个处方的。

以,经方的魅力,在于相对的固定了几味药的化学反应方向,虽古今有异,但大方向却是经过几千年,甚至很多不同时代医生的使用验证的,是经得起化学推敲的,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套用西医的说法,我觉得中医经方及其加减方法,是经过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多时代,多地域,多民族”的研究,其远超过西医目前所谓的“多中心研究”。

当然,我们不是不能创造新的经方,很多明清时代医家新创的处方,如今也成了“经方”。至于我们现代人,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经方”,我觉得也可以。但要知道,历史告诉我们,能创造新经方的人,都是近于圣贤且名留千古的大医,绝对不是如今坐在诊室里盲人摸象般的“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值得推敲的阴阳双补方——小建中汤
第27 讲 脾虚证
里虚而表不解,用哪个方?
春末夏初想补脾胃,试试这个方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00伤寒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 小柴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