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仝小林教授风湿论
《脏腑风湿论》序 有一类疾病,缠绵难愈,每遇外感而加重。比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然而,由于病程长,十几年、几十年,许多医生对这种外感和疾病的关联,已经模糊不清了。来了感冒治感冒,合并感染抗感染,完全忘记了这是疾病的起因和加重的诱因,完全不知道这是透邪的最佳时期,完全不知道这就是脏腑风湿病!其它如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NACA相关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银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病、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胶质瘤、哮喘、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病变、自身免疫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1型糖尿病等等疑难、复杂性疾病,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只顾当前,忘记出发。有趣的是,上述许多疑难病,西医把它叫做风湿病,中医把它叫做“痹症”,异曲同工! 中医,在治疗这类疑难复杂性疾病中,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个优势的道理在哪儿?在于改善环境,在于抓住了这些疾病的共同源头__风寒湿。今天,我们重温《素问.痹论》,仍然感到伟大和震撼。这篇文章指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痹症的病因是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二是脏腑痹(风湿)的病因,是反复感受风寒湿之邪气。“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三是各脏腑痹(风湿),有其独特的证候特征。“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而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四是饮食伤于肠胃,内生寒湿,是为腑痹形成之本。“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客于六腑者,何也?……此亦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腧,而食饮应之,循腧而入,各舍其腑也”。五是指出调和荣卫是防治痹症的重要法则。“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六是脏腑痹(风湿)的表现形式多样,除常见的“痛”、“不仁”等寒”痹、“湿”痹之外,也可表现为“热”痹、“燥”痹。“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素问.痹论》,堪称痹症的奠基之作!也是伏邪理论的经典论述! 脏腑风湿,是指始于感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邪伏于脏腑或器官而成痼疾,每于复感,引动伏邪,则疾病加重的一类疾病。外感六淫皆可成为伏邪。诚如刘恒瑞《伏邪新书》云:夫伏邪有伏燥,有伏寒,有伏风,有伏湿,有伏暑,有伏热。但自《内经》以降,特别是明清,暑燥火之类伏气温病发展尤速,风寒湿之类伏邪反而隐藏。此《脏腑风湿论》之所由来也。 脏腑风湿病有以下特点:第一、外邪伏留,盘踞脏腑或器官,反复发作,发作一次,病加一层,越久越虚。复感为透邪之机。疏风、散热、透表、启玄、清络、散瘀、温阳、散寒、通经、润燥、补中、升阳、除湿、化痰、宣肺、布津等手法,时时透邪为要。第二、常与痰浊瘀毒交错混杂,而成顽疾。久病入络,可成积、成瘤、成癌。故需积极治络。第三、风寒湿三邪,湿最缠绵。内湿与外湿狼狈为奸,则病益坚固。内湿源于脾,故调理脾胃,散寒除湿,实为脏腑风湿病第一大法。无湿则风不驻、寒易散矣。第四、发作期坚壁清野,缓解期扶正培本,以待战机。

第五、始终要顾护阳气。脏腑风湿与伏气温病伤阴的主线恰好相反,其始终以伤阳为主线,发作一次,伤阳一次,最终走向阳气的衰败。 

余早年读硕,跟师于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先生擅治疑难杂症,尤长痹症、痿证,于是我的硕士论文,就选择了“痹症”方向。经过三年的研究,我发表了“《内经》五体痹证探讨”的硕士毕业论文(该文被《百年中医史》作为痹症研究的重要论文被引用),并在1986年和李老合著了《痹症通论》。三十六年,匆匆而过,随着临床积累,对脏腑风湿病体会尤深。此书出版,可补伏邪理论之不足,对临床治疗疑难性、复杂性疾病或可裨益。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周仲瑛教授对我的精心培养,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为书稿做出的艰苦努力,感谢…… 仝小林 2018年3月10日于知行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仝小林的新书,脏腑风湿论,别给我说红豆薏...
脏腑痹是怎么回事?
经元骨尊:中医风湿病概述
古方治风湿 中医特色疗法
夏病冬治:详谈风湿的日常调理,切勿盲目进补,
风湿 、类风湿(走出健康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