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虚百病起,全民脾虚是怎样形成的?

脾是个啥?


西医的脾,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它有着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医的脾,此脾非彼脾。中医里的脾代表着整个消化运行吸收系统,内经称“脾藏”,为无形脏器。脾在五行中属土,主肌肉四肢,与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和统血,能运化水谷精微,被认为是气血生化之源,因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亦称脾为后天之本。

脾虚的症状:

1、食欲不振,明明没吃什么东西甚至有很强的饥饿感,可就是食不下咽,总觉得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2、大便不常,早起排便发现大便形状成软烂,黏腻甚至便秘腹胀。这都说明一个人的脾胃失和,是脾虚的表现。
3、舌苔胖大水滑白腻或有明显的齿痕,。


4、湿气重,脾虚的人经常会有下肢水肿或腹部臃肿,体重吃少量的食物也会逐渐增加。

5、早上起来不舒服,如果经常早上起来感觉头晕脑涨等不舒服的感觉的话,则说明这个人的脾胃功能不是很好。

6、脾虚的人往往工作懒散,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每天精神不足,浑浑噩噩。

7、脾虚胃失和降,表现为胃气上逆,胆胃不降,打嗝、口苦口臭、反复上火等。

8、脸上长痘,脸上长疹子长痘说明身体有寒湿、脾不好。脾虚不能纠正,脸上痘痘就不会好。

9、恶寒、颈项僵疼、鼻塞流鼻涕等表邪长期携带,其根源一样是属于太阴脾肺气虚造成的。  

10、失眠,睡眠浅,脾虚造成营血不足失眠,另外脾虚湿阻胃失和降导致中焦不通,心肾不能相交一样是失眠常见病因。

11脾虚导致脾不统血症状: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12脾虚会肥胖 ,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不能转化成好的东西,反而转成不好的湿浊痰湿堆积在体内,造成肥胖“三高“及代谢障碍等疾病。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因肥胖引起过多的疾病而早早衰亡。

13脾虚导致“黄脸婆”﹑形体瘦小。 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吸收,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不能将食物化成水谷精微传输出去,不能化生气血以濡养四肢和脏腑百骸,导致形瘦体弱。

造成脾虚的原因:

1、饮食习惯

饮食不规律,天天的饮食辛辣刺激油腻,或者饮食时间不规律,一日三餐想吃就吃,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会对我们的脾胃功能造成很大伤害,除此之外,现代人饮食的多样化和过于富足,肥甘厚腻吃的太多而没有消耗,是导致出现脾虚的根本原因。或者误服一些西药化学药,以及滋阴清热寒凉的中药,因为它们都是苦味的,苦性寒,会导致脾阳胃阳受损引起脾虚。

2起居原因

我们日常的一些起居习惯也会对于脾胃造成影响,我们的脾喜温恶寒,湿冷的环境会对脾胃造成刺激,日常的生活环境如果一直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的话,也很容易会导致脾虚。久坐少动,缺乏锻炼也会逐步导致脾虚。所以现在的城市脑力劳动者居多,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全民皆脾虚。

3、情绪原因(常见)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的欲望强烈,过度的逐名逐利,思虑过度都会伤脾。一个人长期情绪都处于很压抑的情况下的话,整天闷闷不乐的,很容易引起脾虚。

肝郁脾虚就是中医的常见证型,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脾虚的饮食与调理

总之,脾虚首先会引起脾胃系统的异常,脾胃不好,全身到处都不会好。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或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另外长期的中气不足,中焦升清化浊功能差,还会导致脑梗塞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与脾胃相关,归属脾土系统。喜爱吃甜食的人一定脾虚。甜味药物和食物,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黄姜、糙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扶阳中医认为,治疗脾虚需要先从治邪入手,因为“脾胃得温则动”,选用辛温甘温振奋脾阳胃阳之品,再通过调脾胃气机和枢机的方法,可以一步步恢复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

民间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脾主肌肉四肢”,反过来,运动四肢能起到健脾益气的功效。所以,纠正脾虚除了寻求真正的中医用中药调理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饮食加锻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虚的症状与治疗?
中医养生详解之:脾胃(上篇)
忠宇说中医:(12)藏象学说——脾
补肾不如补脾
脾虚的孩子怎么办?后天之本本调理脾胃,娃娃抓起!
中医提醒:脾胃虚弱分8种,不妨花一分钟时间自查,别盲目进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