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阳中医:水火功夫之“水”

人体的水液代谢在《素问·经脉别论篇》论述得非常清楚:“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液在全身的输布是通过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各个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的消耗都得到了不断的补充,通过三焦完成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并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维持人体生命不息。下面通过津液的输布和阳气的气化来了解其生理和病理的演变过程。

第一环节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生理上:胃主受纳和腐熟。饮食进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饮食中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被“提纯”出来。“游”为游离出水谷精微,“溢”,即满而泻出,胃腑把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即“精气”分离出来,把食物残渣下输肠道(中医的胃与西医的胃概念不一样)。

病理上:如饮食不能入于胃,“食入即吐”属小半夏汤证,“干呕吐涎沫”则属吴茱萸汤证;如受纳后不能腐熟水谷,则可能出现“心下痞满”,如半夏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等。

第二个环节是“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生理上:“上输于脾”说明脾在胃的上面。在中医脏腑理论中,脏腑相通,经络相连,脏都在腑的上面。脾最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即运送和化生,运送水谷精微和输送水湿,化生气血。

病理上:如脾气虚弱,不能有效“散精”,则有可能会出现理中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和旋覆代赭汤证等。

第三个环节是“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

生理上:脾胃是仓禀之官,是后天之本;肺是相傅之官,是辅佐心君的宰相。脾胃产生的精微物质先输送到肺脏,由肺按照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来分配营养资源。

病理上:如果肺气虚弱,治节无权,不能通调水道,布散津液,水饮积聚于肺,就有可能就出现小青龙汤证,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等。如果腠理间出现水液积聚而浮肿,虚则有防己黄芪汤证,实则有越婢加半夏汤证。

第四个环节是“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生理上:“水精四布”为气血津液按机体的需要向全身组织输送布达,“五经”为五脏之经,即为全身经络。“并行”为经络同时向全身输布气血津液,并非一条接一条经络来输送的。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依靠肺脾肾三脏来完成的。肺为调水之脏,脾为制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肝主疏泄,三焦为人体水火运行的通道,因此肝和三焦在水液代谢中也起重要作用。

病理上:如果肺虚不能调水,就有可能出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五苓散证等。如脾虚不能制水,则可能出现苓桂术甘汤证,茯苓甘草汤证,肾着汤证。如肾不能主水,则可能出现真武汤证和金匮肾丸证等。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主要靠人体动脉和静脉相互作用形成,心脏在压缩的时候形成正压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主动脉、分支动脉和毛细血管,心脏在扩张时形成负压通过静脉把血液通过全身的主静脉、分支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从全身回流到心脏中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路的血液系统循环。因此,人体血管中的动脉保持的是正压静脉保持的是负压。人体内的阳气越充足,则血液在动脉流动运动的越有力量,静脉也会流动和运动的更有力量,新陈代谢就旺盛,五脏六腑就能处于高效能状态下运作,身体的生态系统就不容易沉积“垃圾”。人体血液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因此血液运动归根结底依然是水的运动。

人体中动脉是正压静脉是负压,我们喝水后,水进入胃、小肠和大肠后,会通过肠胃的静脉毛细血管被吸进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去。人体内阳气越充足,动脉的正压就越足,血管的弹性就越好,静脉中也能形成足够的负压,这样水在肠胃中很容易就被吸收进入静脉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反之,如果阳气衰弱,水分则不容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样的情况下喝入身体的水就不容易被身体利用,水分如果不能充分被水液系统所利用,则可能会在局部出现水液的沉积,就是我们经常所看到水肿或者痰饮。

从生理角度来看,饮用水进入身体后,水分在胃、小肠、大肠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去,一部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皮肤通过汗液蒸腾到体外,另一部分通过肾脏处理变成尿液排出去。如上篇文章所述,按照中医的观点,肾是人体的能源系统,对水系统的蒸腾和循环提供能源;肝相当于自然界的树木,对水系统的改善、保持起着疏导、存储和一定范围内的调度作用;肺相当于自然界的大气系统和呼吸系统,对水的蒸腾、肃降和调度起着推助作用;脾相当于自然界的土壤,对身体内保持合适的水分起着平衡作用,维持保持适量的水在身体内,多余的水则不需要,同时让水在土壤内保持合适的“径流”;心相当于自然界背后看不见的“规律”,指挥一切发出命令;从中医看,膀胱连通其经络相当于人体内海洋,提供最终水源;三焦(三焦在中医中指的是皮肤下面的胸膜、腹膜等可以通利水的油膜系统)相当于自然界的土壤中“地下径流”,对水循环系统的分配和存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上述参与水循环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和系统出现问题时,人体的水液代谢系统均会出现异常,有些是先天体质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先天的五脏六腑总会是不平衡的,总会出现某些脏腑的功能不够强而导致体质性的水液代谢异常。

另外一种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感冒,在第二十篇中我们介绍了风寒感冒对人体的影响。我们体表的毛孔正常时保持着“一开一合”的状态,像一个高度智能的“空调系统”,通过“开的机制”将身体多余的热量排出,同时保持与大自然进行呼吸交换通过“合的机制”保持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同时持续维持开的能力的补充,在开合的毛孔外有一层保护之气(称作卫气)这股卫气发源于人体内部,从内到外宣达而从毛孔中释放,在人体的毛孔外形成一道有效的保护屏障。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身体受到“寒冷”的攻击时,毛孔会呈“收缩”状态,如果身体不是很强壮,体表的“卫气”不是足够强大时,身体这种“开合”的平衡状态被会被打破,毛孔会呈“收缩”状态而不能靠自身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体表毛孔“收缩”会导致人体和大自然的“呼吸交换”受阻,外界空气不能有效进入人体,人体内的“废气”也不能被充分排出,所以在感冒时,就有“憋气”的感觉。这种状态直接会导致人体内形成相对的“真空”状态,人体内的水液会出现相对失重而不能有效下降,就如同茶壶的气孔被堵住一样,水很难倒出来。

肺系统相当于人体的“烟囱和鼓风系统”,对人体血液的流动和运动起着鼓舞作用,对阳气的化生也起着鼓舞作用,一旦感冒引起肺气闭塞,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就会下降,阳气的生成也会下降,这样会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对水的吸收能力下降,会进一步导致人体多余水分的沉积,所以在感冒的某个阶段,我们经常会出现尿少、腹胀的情况。多余的水分如果滞留在人体内会逐步变成被污染的水,沉积在肺部会变成痰饮,沉积在胃部形成水涨失去胃口,沉积在小肠大肠会变成小腹部的滞胀。人体的最主要的水处理单元是肾和膀胱,如果污水积存在肾脏,肾脏就会超负荷运转,在医院检查会得出肾炎的结果,实际上,在开始阶段并不是肾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水液系统代谢失常导致肾因承载了过多的负担出了问题。当然,如果肾脏承担过多负担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肾脏本身也会受到损伤。

一般说来,感冒最先入侵和破坏人体就是人体的体表系统,中医称作太阳系统,人体太阳系统是人体体表最外层的防卫系统,太阳系统的功能是由人体的几大系统共同配合作用而形成的,在毛孔外的保护之气称作“卫气”,在皮肤表层有形的津血称作“营气”。简而言之、太阳系统主要由三部分功能组成一是人体的元气系统,人体的元气生发于下焦的肾,经过中焦的脾胃所摄入的水谷之气得到不断的能量补充,最后通过肺系统的宣发把元气扩散到体表毛孔之外。二是人体的津血系统,即皮肤毛细血管当中的“营气”,主要是通过肝系统的生发和心脏系统的运动把津血输布到体表的毛细血管中来。三是人体体表的水液系统,人体体表的水液循环系统主要是由三焦系统、膀胱经系统和肾系统构成,从生理角度看,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肾汽化血液(可理解为肾对流入的血液进行蒸馏汽化的作用)的结果,如果肾中的能量(阳气)充足,则尿液会被有效的变成蒸汽汽化到膀胱中去,人体的水液在肾气的作用下在膀胱会进行最后一次汽化,汽化后的津液通过膀胱经输布到人体的后背形成体表的水液防护系统,废液通过尿液排泄掉。因此很多体质性的口渴是肾虚不能化生津液的结果。

在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碰到两种比较典型的体质型水液代谢失常的现象第一种现象是不爱喝水,一喝水就感觉到腹胀胃胀,喝了水沉积在身体里好像总是排不出去,这种体质往往是肠胃里阳气不足导致肠胃虚弱的缘故,因为人体里的水分是通过肠胃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如果肠胃中毛细静脉中的动力不足,则水分很难有效的进入血液系统,水液只有进行血液系统中经过肾才能被有效排出,这样的体质很容易导致水液积累在肠胃中感到缺乏胃口和身体沉重,另一方面,由于水液不能有效进入血液系统又会导致血液中缺水而导致皮肤老化,五脏六腑容易沉积污浊。这种现象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肠胃的阳气和通过加强肝系统的血液循环让水液能有效的进入血液系统。

另外一种现象是很喜欢喝水,但总感觉到口渴而又多尿,这种体质下往往是水能比较有效的通过肠胃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当中去,但肾和膀胱的汽化能力偏弱,当膀胱经不能有效汽化身体的水液时,津液就不能被足够产生,进入血液系统的水就缺乏有效地被人体利用,水液进入膀胱系统后不能被再次有效汽化,所以过多的水分就通过尿液被排除浪费掉了。当津液不能在膀胱经足够的汽化时,身体的水分就不能被充分利用,所以很多肾虚型的体质一面经常感到口渴,一面身体里又不能有效的储存水,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在《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太阳病辩证施治当中,我们看到,很多组方和原理都是针对外邪入侵导致人体水液失常而设计的,除了麻黄汤机理导致的人体水液失常外,还有寒邪水邪阻滞背部足太阳膀胱经造成的颈椎脖子紧和落枕所对应的葛根汤证,小便不利和口渴的五苓散证,胃虚水停的茯苓甘草汤证等。遍观医圣张仲景辩证施治的太阳篇,其中一半的组方机理与人体水循环系统代谢失常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入门(30)五行肾(水)代谢失常
迈入中医之门第24篇:人体的水循环系统
000008 清娟盲派十天干类象——壬水:耳(大耳)、口、膀胱、血液、循环系统、三焦、骨髓、肾、生殖系统。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
迈入中医之门第33篇:太阳病简介
半表半里病的排邪主要通道(重点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