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意识的结构:欲望-生命-类


作者邓晓芒 /节选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 2016

辩证法:否定与主体性(二)

来自哲学人

20:01

从逻辑上说,欲望、生命和类是三个环节。欲望表现为生命,而生命表现为类。生命不是单个的生命,生命是种类的生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命,是两个自我意识之间的生命。


这里就可以引出正文:「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就是类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我们把握这样一个线索,从欲望到生命再到类,这是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结构抽象地说,是自我与他者,把自我设定为一个他者。


自从引出欲望之后,这个概念就具体了。在此之前自我意识的概念是抽象的,这个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已经建立起来了,而在《精神现象学》知性部分也已经提到了。所以抽象自我意识的概念是从知性里面引出来的,但它是一个过渡,知性只能达到抽象自我意识的概念。而到具体的自我意识部分,就要把理性引出来,就要上升到理性了。但这个中间就是生命。生命在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里面是提得很多的概念,生命和爱,是提得最多的。


但是在《精神现象学》里面生命有它特定的作用。而到后来的《精神哲学》中,里面也包含“精神现象学”,它是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意识,意识里面分成感性意识、知觉和知性;然后是自我意识,这里面分成欲望、承认的自我意识和普遍的自我意识。这就是把生命和类全部包含在欲望之中了。


生命的含义在《哲学百科全书》里面大大的削弱了,黑格尔在晚年越来越倾向于逻辑主义,早期的这样一些存在主义的东西慢慢地淡化了。当然他的逻辑更加严谨了,我们刚才讲的三段论,在《精神哲学》里面是非常严格的遵守的。


欲望、承认的自我意识、普遍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三段论,承认的自我意识就是把主人和奴隶、主奴关系、自由这些东西放进去。普遍的自我意识就是斯多葛主义,自我意识和自由都放进去了。那么《精神现象学》中的生命和类在那里都被放到欲望里面去了,而且主要讲欲望,从欲望直接推出来一个自我意识与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关系。这就是两个版本,一个是《精神哲学》里面的“精神现象学”部分,一个是《精神现象学》里面的部分,我们对照着看,可以看出微妙的区别。


但在《精神现象学》里面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跟《精神哲学》的使命不一样。


《精神哲学》是在《逻辑学》的基础上来展示精神的结构,而《精神现象学》则是“意识的经验科学”,它更贴近人的意识,贴近人的经验和生活。所以这里面它强调生命、强调经验。


那么在经验的东西中,显然生命是很重要的东西,人、人的生命、人的类,这是很重要的。前面已经推出了欲望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欲望一般”是说,自我意识里面包含了生命和类。生命和类都是从欲望一般推演出来的。有欲望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种类,个体的生命是要死的,种类是不死的生命。所以从这个里面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意识到自我意识
《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问题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大纲(邓晓芒讲黑格尔)书评
生命的无限性:《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问题解释
甦飞 | 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
欲望、死亡与承认:科耶夫式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