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证不治病3.18

个人认为,跟师学徒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身处现实的时空自然环境,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辨症求机”思维的传承,课堂上是做不到的。跟师学徒要合符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切不可用西医那一套为标准,口头上提倡、鼓励跟师学徒,实际却在阻扰跟师学徒。中医一直承受着西医管理模式的煎熬,如果不能挣脱显微镜逻辑的干扰和影响,再好的中医政策,到头来可能都是叶公好龙,跟师学徒沦为墙上的画饼。应该回头检讨,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对中医学的传承和临床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比较分析,数千年跟师学徒和自古以来的临床管理,与现代学院教育、现代西化管理在发展中医和解决百姓疾苦上的优劣。

有人认为,离开现代化,就“把中医放在了社会需求的对立面,摆着的康庄大道不走,偏要向自衰、自殁的道路上冲。……我们都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去要求每一位中医生必须按这一理论执行,而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植物引种、动物家养、矿物合成,我想全国十三亿人民要不了几年就会把全国的青山绿地吃成'黄土高坡’,那么本是绿色、生态见长的中医药,就只能以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遭破坏为代价。……如果我们还以为应用高科技信息工具有幅射、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而仍衷情于笔、墨、纸、砚来交流,不仅中医药永远只会停留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水平,那些视落后为先进的做法还会成为世人的笑柄。”(张毅.离开现代化 中医会怎么样.中国中医药报,201297 星期五第三版)

科技文化已经破坏了自然的位序和相互关系,生态环境在无度的消费中面临崩溃,反常气候似乎成为了常态。在科技文化、商业文化的双重作用下,整个地球都要变成“黄土高坡”了,新兴的各种各样的环保技术,试图弥补科技文化发展造成的生态灾难,走回头路-回到没有现代化的绿色、自然之中。不少人缺乏最基本的生命常识,不知道文化是为生命服务的,不明白文化的人文价值,不知道人性之善的人文精神,盲目地崇拜科技文化,奉行“通用的科学标准加以衡量”的文化理念,批评中医、否定中医。

中医“现代化”本质上是西医化,用西医的理论改造中医,把西医的治疗目标当成中医的治疗目标。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名牌。追捧科技的“现代化”是中医界十分时髦的事情,管理上“现代化”,学术上“现代化”,经济上“现代化”。人的生命不是现代化的生命,为什么我们中医非要拼着命地“现代化”?什么时候能够立法,禁止中医运用一切西药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中医就有救了。

“现代化”的中医没有和西医平起平坐的资格,也没有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医院……成了二流的西医院或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正由于中医院'西化’,才造成了今天中医力量的萎缩,'丢掉大片医疗份额’。但这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医疗体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在'西强中弱’、'西主中从’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在西医普遍掌握着话语权、主导权的情形下,在所谓现代化的理论及名词术语占据和充斥国人头脑的情形下,中医还能分得多少市场份额?须知在西医的头上多半罩有一'科学’的光环,国人趋之若鹜。过去的多数医疗法规也是以西医为主或中心来制定的,比如《传染病法》,它给予了中医参与救治的机会和权力吗?”(王昆文.传统中医有何罪过.中国中医药报,2012921日第三版)

不要以为过去正确今天就可靠,张三有效李四同样有效。西医发展到循证医学,也意识到临床证据比小白鼠和权威可靠得多,相反,“现代化”的“证”概念研究却脱离辨证论治,走到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证候是中医理论落实临床,临床走向理论的关节点,无论经典理论确立的逻辑方法,还是各家学说的病机认识,到临床都要归结到证候,如何认识证候,关系到中医的生死存在。

中医存亡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证候为突破口的中医“现代化”,不是将形态医学的东西塞进证候概念,将其作为证候本质,就是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在这样的研究中,“证”本质飘忽不定,什么神经内分泌、什么细胞网络、什么基因蛋白组等,不一而足;证候规范方式是多样的,什么症状组合、症状集合、症状概括,五花八门。这样的研究对中医造成的文化危害,已经积重难返了,原本真心从事中医的人,对中医丧失了信心和希望,甚至完全走上西医道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的复兴,没有长时间的拨乱反正,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证候研究按照循证医学的理路进行。虽然循证医学以终点指标为检验标准(终点指标是循证医学的提法,主要指临床事件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生存质量等,是事后观察、统计的结果,是与“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类似的文化理念。),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遵循的是科技文化的逻辑规则,人为设计、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然后排除个体误差的统计学处理,逻辑规则的严谨性大于临床生命的客观性和差异性。辨证论治在经典理论的逻辑规范下,服从生命的现实性和随机性,“随证治之”落实在差异的、个别的就诊病人,以临床生命客观为理论实在化的对象。

否定中医的人,可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活生生的人和实验室里的尸,都有细胞、有脏器、有筋骨,但却是根本不同的生物体;实验室的标本可以反应疾病,但是静态的、孤立的,没有多维联系的客观性。活人和死人不同,细胞和自然完整性的形体不同,要有这样的基本区别,要承认这样的基本区别,认识中医才有可能。在活生生的人,癌症有自愈,感冒有死亡,这天壤之别的差异性,不是用显微镜统一标准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觉得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名老中医之路之(31 )洪子云
黄煌教授:我的经方医学之路!
“确立中医价值还要三五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