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实用性对联(五)

8实用性对联(五)

  另一点是,如果非写挽联不可,那就得十分着意从事,别惹事。这似乎是前一点的毫不危言耸听的补充。亦举一例:

  却说,有一日黄叔兰丁了内艰,设幕开吊。叔兰也是清流党人,京官自大学士起,哪一个敢不来吊奠。……大家正在遍看那些挽联、挽诗,评论优劣。寿香忽然喊道:你们来看仑樵这一副,口气好阔大呀!”……挂在正中屏门上一副八尺来长白绫长联,唐卿就一字一句的读出来,道:

  看范孟博立朝有声,尔母曰教子若斯,我瞑目矣!

  ○●●●●○●○ ●●● ●●●○ ●○●●

  效张并陵夺情未忍,天下惜斯人不出,如苍生何?

  ●○○○●○●● ○●● ○○●● ○○○○

  唐卿看完,摇着头说:上联还好,下联太夸大了。不妥!很不妥!宝廷也跟在唐卿背后看着,忽然叹口气,道:仑樵本来闹得太不像了,这种口角,都是惹人侧目的。清流之祸,我看不远了。(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请有兴趣的读者仔细阅读《孽海花》中的有关回目,便知其很不妥之处何在了。附记:个别的当代联话引此联,将丁内艰误解为丧妻,是不对的,实为丧母。

  再一点是,要重联德,除了对于敌人,写挽联万不可用挖苦甚至敌对的口气。这一点,名贤不免。章太炎(炳麟)先生就犯此病。在先生则尚可,我等并无先辈的德才学识,决不能干画虎不成和惹火烧身的事。下举两例,如戏挽伍廷芳联:

  一夜白髭须,多亏东皋公救难;

  ●●●○○ ○○○○○●●

  片时灰骸骨,不用西门庆花钱。

  ●○○○● ●●○○●○○

  《素月楼联语》引此联,云:清室逊位后,南北议和,伍廷芳任其事,颇费周折,久无成议。伍心劳唇敝,须发为白。后病笃,遗言火葬。卒后,家人遵意行之。又云:上切其姓,下切其火葬,谑而近虐矣。按,所用典故均出自小说。上联取用《东周列国志》;下联采自《水浒传》与《金瓶梅》,武大郎之谐音。古人用典尚雅,有人用了唐人传奇《柳毅传》,尚且遭到讥笑。先生用后来载入不登大雅之堂目录中所载的书籍中材料,虽然极为贴切,但诚为戏谑之言。

  还有先生为南京革命烈士追悼会所作的挽联:

  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

  ○●●●●○ ●●●○●

  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 ●○○○○

  用鼠窃狗偷龙蟠虎踞,却是一组相反相成的对仗。袁克文吊江苏督军李纯,也用来作对:

  尽鼠窃狗偷,举目难逢真国士;

  ●●●●○ ●●○○○●●

  空龙蟠虎踞,伤心谁吊故将军。

  ○○○●● ○○○●●○○

  此两联目空一切,把大多数人都骂进去了。这种旧社会中名士佯狂骂世的心态与作法,我们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晚生后辈切不可效法。

  此外,还有虽非戏谑,却显得佻巧的作对手法,切宜慎重,最好不用。如君左(家钺)挽香港自杀的影星莫愁一联,用集句缩脚体,即隐去最后一字:

  与尔同消万古;(李白《将进酒》诗)

  ●●○○●●

  问君还有几多?(李煜《虞美人》词)

  ●○○●●○

  以诗对词,诚为难得的妙笔。但是,虽有愤世之意,究非正音,且有轻佻逞才之嫌。易老先辈才气纵横,为之则可,我辈后生小子,当以之为戒。

  最后一点是,挽联应在逝者盖棺后撰写,至多在弥留时构思,才合乎论定之理。再者,古来就有忌讳:预作挽联是咒人死呢,大忌!试看后果:

  曾[国藩]与汤海秋称莫逆交,后忽割席。缘曾居翰林时,某年元旦,汤诣其寓贺岁,见砚下压纸一张,汤欲抽阅之,曾不可。汤以强取,则曾无事举其平生之友皆作一挽联,汤亦在其中。汤大怒,拂衣而去。自此遂与不通闻问。后曾虽再三谢罪,汤勿理也。曾工撰挽联,长短高下,无不合格。同时江忠烈忠源,笃于友谊。有客死者,忠烈必派弁护榇而归。因有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之谣。二公闻之,干笑而已。(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八)

  按:汤鹏(1801—1844),字海秋,湖南益阳人,与曾国藩是大同乡,前辈。汤逝世后,曾氏有挽联: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 ○●●●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 ○●○○

  此联除了平仄失调处颇多以外,内容和写法很受后来人注意与仿效套用。实际上,汤本人是否当得住此联的称誉,恐怕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从此联看,二人并未参商。可见笔记小说的记载不甚可靠。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教训:挽联不是写着消遣的,先期作准备也不可过早。

  我的从中学一直同学到大学,后来又在北大同事五十五年的老友王禹功大学长,活得好好的,要求我现在就给他撰写挽联,趁着还明白的时候好看一看。我说:咱俩谁走在前头尚且未定。再说,这是您一百二十岁以后的事,到那时我再给老大哥效劳吧!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一节中谈到几位先辈的联话,并建议后来人最好不要学他们的作法。笔者绝不是认为先辈缺少联德,只是提请读者注意,我辈应有联德罢了。先辈处在他们的特定时代中,自有他们那样作法的道理。笔者毫无批评先辈之意。

  习作

  最后,还是仿效笔者在寿联一节中的作法,把拙作几副挽联录出,请读者指教:

  说天竺记大唐,开宗明义源流在;

  ●○●●●○ ○○○●○○●

  括五明囊内典,阅藏知津目录传。

  ●●○○●● ●●○○●●○

  这是挽佛学大师吕秋逸(1896—1989)先生一联。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上联隐括他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两书;下联隐括其《佛典泛论》、《因明纲要》、《因明入正理论讲解》、《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等书。这是用的撰写挽联的一种常用方法,即是指出逝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也就是说,人虽不在了,还留下什么贡献,或给后人留下什么可思念之处,例如:著作、功绩、培养后来人的成绩等等。

  秘府校书,薪传令子;

  ●●●○ ○○●●

  中华稽古,泽被学人。

  ○○○● ●●●○

  这是挽原中华书局副总编辑赵守俨(1926—1994)编审联。先生与笔者累世通家。他曾主持《二十四史》与《清史稿》等大部头古籍的点校工作。令子指其子赵珩,现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也擅长古籍整理工作。故上联用刘向、刘歆父子相传秘府校书的典故。

  丝路驱驰,遍观窟寺推三老;

  ○●○○ ●○●●○○●

  凤毛继绍,博考城坊记两京。

  ●○●● ●●○○●●○

  这是挽北京大学考古系老教授阎文儒(1912—1994)先生联。先生是我国石窟寺考古开拓者之一,解放前后曾遍历我国南北各大石窟,撰有《中国石窟艺术总论》等书。三老是掌管教化的老人。《礼记·文王世子》郑注: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凤毛,据《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余嘉锡笺疏:南朝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此处指阎氏之子,北京图书馆馆员阎万钧,他与其父合著《唐两京城坊考补》。此联与前一联的手法相同,除了讲述逝者本人留下了什么以外,还讲到他们培养接班人的成绩。

  尽瘁在图书,老成垂范存周密;

  ●●●○○ ●○○●○○●

  持衡承月旦,推选擢登仗品题。

  ○○○●● ○●●○●●○

这是挽图书馆学界元老、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起潜(廷龙,19041110—1998822)先生联。先生在我国图书馆园地辛勤耕耘近七十年,主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等,是这个领域内公认的权威。笔者在申请副教授、教授职称的两次评审中,均承蒙顾先生大力识拔,提出推荐信。下联所云,即指此事而言。用上联概括逝者一生成就,下联叙述撰联者与逝者的关系,也是一种常用的撰写挽联的方法。

  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程毅中学长亦有挽先生联,附载于此:

  书目功成,方祝期颐臻百岁;

  ○●○○ ○●○○○●●

  津梁惠溥,永垂遗泽逮千秋。

  ○○●● ●○○●●○○

  书目特指《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津梁则泛指先生所编的种种书目等,以及为图书馆界所作的各种工作。此联着重指出先生一生贡献巨大,而且大功告成,得享高年,已经没有太多的遗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 | 王翼奇先生联语赏读
对联例话(17)哀思缅怀对联:挽联
把握挽联规律提升联对水平
【四海同题】四海成联同题选粹(二)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鲁迅骋才妙对奇联
楹联故事会之名联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