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淫致病要点分析

六淫致病要点分析 

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它顺着四季气候有规律的出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之为六气。若逆着四季气候的出现,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或人体抵抗力低下,感受而发病者称之为六淫。六淫与六气,没有明显的界限可分,人们在同一个季节生活中,有的感受而发病,有的不感受而不发病。对发病的来说,当时的气候就是六淫,不发病的其气候仍受六气。六淫致病具有一定的季节,如夏天多暑病,冬天多寒病。但是自然界的气候很复杂,人体的个体差异(如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刺激)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同一个季节中,人们既可感受同一种病邪而发生相同性质的疾病,亦可感受不同病邪而发生不同性质的疾病。

祖国医学把感受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外感六淫。把因内脏失调而产生的病证,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与外感六淫病证相似,以取类比象的方法称之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火,亦称之为六淫。其致病要点概述如下:

一、风邪致病要点

风邪致病是以自然界“风”的现象来比喻的。

1、发病急、变化快,病变部位游走不定,这是因风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

2、六淫中的寒热、湿、燥都借风气的流动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温、风湿等,以示风为外感病的诱因,所以内经中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3、风邪致病好发于头部,肺部,皮肤等部位,这是因风性轻扬,其性开泄,易犯人体的高位和皮肤表。

4、风邪引起的症状很多,但总离不开一个“动”字,如眩晕、震颤、抽筋、角弓反张等,这是因风性主动之故。

若因高热伤津,阴血亏虚或肝阳偏亢,而引起的筋脉失养,出现动摇不定的症状,如头晕、抽搐、拘挛项颈强直等证状称之为热极生风证,或肝阳化风这些都是归属虚证的内风。

二、寒邪致病要点

寒是低温气候,是冬季的主气,亦可见于其它季节,风“外卫不固”者易于侵犯,然而过度严寒,也能使失于防护的健康身体受到影响。寒邪既可伤于表,也可直中于理,致病的特点如下:

1、全身或局部有寒冷的象征,形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喜温喜暖;有局部寒象者,如觉腹中寒冷,或局部关节痛疼,但不管在表在里,得温热都会缓解。

2、寒邪易致气机收敛闭塞,皮毛腠理收缩,筋肉经脉拘急;如发热,皮肤无汗,筋脉拘挛不伸,冷厥不仁等,即所谓寒主收引。

寒邪有外寒与内寒之的区别,外寒系外感寒邪,饮食生冷所致。为邪气盛,多表现为实证。内寒系指人体阳气衰微,即所谓阳虚生寒。当分上、中、下三焦,在上焦者属心阳虚,心阳不振,气血凝滞,故时时畏寒,口唇青紫,心悸气短。在中焦者所属脾胃阳虚,两者阳虚而出现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如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吐清水,腹痛腹肠鸣,四肢不温等。在下焦者多为肾阳虚,不能温煦脏腑经脉,故腰膝酸冷,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阳痿,女子带下清稀,内寒必见寒象,且虚象比寒象更为严重。

三、暑邪发病要点

暑是夏天炎热的气候,乃火热之气所化,它有特定的季节,只在夏天才有,暑天的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气候炎热,一是气候潮湿,其致病要点如下:

1、暑病一定表现为热象。如高热,汗出,口渴,心烦等,这是因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耗散津液之故。

2、暑病多有少气懒言,精神疲倦,不欲饮食,身热起伏,低热不退,舌苔厚贰等,此乃暑邪挟湿所致,在夏天出现上述两方面症状,都属于暑病范围,而非夏季出现上述病证,则属火热病证,或湿热病证。

四、湿邪的致病要点

湿与水同类,湿聚成水,外感自然界潮湿,如雨水雾露和居住潮湿,称为外湿,内伤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导致津液蓄积停滞,称为内湿。外感水湿可内困脾胃,脾胃失健亦可招致外湿。所以脾与胃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致病与自然界气候潮湿,水邪停滞淤积现象相类似。

1、湿性停滞侵犯体表,可见身体沉重,四肢困倦,头重如裹;侵犯人体关节,可出现关节重着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肌肉麻木等,这是因为湿性具有重浊的特点。

2、湿性粘滞,病易缠绵,不易速愈;湿性下趋,病常在下;湿性污浊,舌苔多厚贰。

湿邪致病最易侵犯脾胃,因脾胃能运化水湿,所以湿邪过盛,多阻碍脾胃之气上升,气机阻滞,清浊混乱,如湿邪在上者,易致清阳不升,而见头昏头重,胸膈满闷;在中者困遏脾阳,运化失司。产生脘腹痞满,不欲饮食,呕恶,口粘口甜,大便溏泻;在下者注入大肠,则产生腹痛,下痢白冻,注于膀胱则发为淋病或小便混浊,甚则泛为水肿;注入胞宫则为发白带。

湿为阴邪,易遏伤阳气,脾阳肾阳都可受损,进而导致运化和气化功能失利,轻者仅表现湿困脾胃而致脘腹痞闷泄泻,重者则湿溢于皮肤而为水肿,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附肿。”

五、燥邪致病要点

燥是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多由空气水分少而出现气候干燥,或体内津液、血液不足所引起,前者称为内燥,但都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干咳无痰,苔干脉细为特征。

内燥多由疾病损伤津液与阴血所致,宜按三焦部位辩治。上燥则咳而干咳无痰,其病在肺;中燥则渴,乃胃津不足;下燥则大便干结,病在大肠。在治疗上采取“燥者润之”的原则,即燥在上焦宜润肺;燥在中焦宜养胃;燥在下焦宜润肠。但下焦属肝肾,下燥之症为肠液枯燥,大便干结。但实际上多因肝肾阴血不足所致,所以慢性便秘大便干结证,若用润肠药效果不明显时,宜选用地黄,首乌,芍药,枸杞,苁蓉等药以滋养肝肾阴血。

六、火邪致病要点

火与热是程度上的差异,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微,火比热更热,热的集中就是火。火的产生即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引起,也可由风寒,温暑,燥热等五气在一定条件下入里而化火,也可由五脏功能失调,或精神情志的异常而化火。火邪的特征是热,所以内经有“五气皆能化火”与“五志皆能化火”之说。其表现为热象之特点如下:

1、全身或局部有显着热象:如高热,恶热,喜冷,面红耳赤,舌红苔黄,脉数,以及疮疡的红肿热痛。

2、火邪易消灼津液,而出现津液不足证,如舌干少津,口渴饮冷,大便干结等症状。

3、火热之邪,易灼伤血络,通血妄行,引起出血发生斑疹。

火的名称很复杂,但凡是称为火,必是阳邪偏盛。火分为虚实两大类,实火是阳虚亢盛的壮热现象,系先火旺而后水亏,来势急趋,张景岳说:“实热之火其来暴”,及医学心悟所说:“夫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入,势犹贼也。”在治疗上采用清热泻火,苦寒直折之法,用银翘,三黄,白虎,牛黄,神犀之类。虚火是阴虚阳胜的虚热现象,是水亏而后火旺,来势缓慢,张景岳说:“虚热之火其来徐,必有积损之因”,《医学心悟》说:“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虚火在临床上又有有邪和无邪之分。

有邪之虚火:即为元气之贼的邪火,是致病的相火,能引起虚劳之疾,临床上一些慢性疾病,如劳瘵之病,精血干枯,常出现五心烦热,咽干舌红,潮热低热,甚则形赢神疲。其治疗多采用清火与养阴同用,如知柏地黄丸,清骨散,青蒿别甲汤,清燥救肺饮河车大造丸等。

七、无邪之虚火

有四种情况

1、劳神之火,又称脾胃阴火,由李东垣倡导是由“长期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乃伤”,阳邪陷入阴中,阴火乘其上位,属于脾胃阴火火病证。如功能性低热,热病的后期等。治宜劳者温之,甘温除大热等法,及甘凉濡润的养胃阴之法,如补中益气汤,养胃汤,增液汤之类。

2、君相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属于正气过旺过亢则能损伤元气。煎熬真阴,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一负,一水不能胜二火,便出现虚烦失眠之病证,治宜壮水制火,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元煎之类。

3、五志之火:情志过度,内伤五脏,引起脏气功能的偏亢,气有余便是火,朱丹溪说:“五志之动,各有火起,五志激之,其火随起,”如肝郁肝火,肝阳偏亢之证,用补水配火,壮水制火之类,使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复脉汤,枸菊地黄地丸,一贯煎之类。

4、无根火:又称无水之火,系肾水亏竭,阴亏于下,阳浮于上,即《医学心悟》所谓:“肾气虚寒,适其无根之火,浮游于上,”如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危象,重证的哮喘,治宜引火归元,导龙入海,用左归丸,王女煎,建瓴汤加减。

总之,虚火多见慢性病,或外感热病后期,主要表现为阴血津液之不足,脏腑功能呈虚性亢奋,其病机是阴虚导致火旺,或阴虚导致阳亢,阴虚是本,火旺阳亢是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一谈“六淫”之“火”
powm 细说:风寒暑湿燥火。。。。。
老中医;六淫是指(二)
(1)论述火邪的含义和性质,致病要点?[转]
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
什麼是外感六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