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内病外治法

中医内病外治法

内病外治,源远流长“良工不废外治”。外治法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供查考的历史资料来看,远古祖先用“砭石”(一种楔形石块,其锋可代刀针)放血、刺患处;用树枝、兽皮、苔藓、草茎、泥灰、唾液敷创伤;用树枝、干草燃烧烘热身体,御寒去疾等皆是针、灸、敷贴、热熨等外治法的自发起源。

最早记载外治法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帛书,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中医文献。此书系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大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全书共300方,现已整理出283方,其中外治方达一半以上,有洗浴、浸渍、熏蒸(包括烟熏、水熏)、热熨、敷涂、砭刺、灸、按摩、刀圭(手术法)、角法(拔火罐)等法,这说明在公元前400年以前,外治法已成为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

内病外治的理论依据

外治方法种类很多,细分有上百种,常用的有几十种。如非药物疗法中的针灸、拔罐、推拿、指压等,以及许多来自民间的独特治疗方法亦属外治法。这里主要介绍药物外治或加手法、器械并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外治通过利用一些中草药在体外适当的部位加以敷、贴、涂、擦,或吹、点、熏、洗等,便可激发人体内脏组织机能的转化,从而防治各种疾病。对于诸如皮肤病、外科疮疡、五官科等体表疾病,局部用药,直达病所,诚有良益。然而,身体内部的病症如五脏之疾患,气血之盛衰,阴阳之不调,外治何以也屡建殊功呢?其理论依据又何在呢?祖国医学经典著作《灵枢·海论篇》中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又说:“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明体表和内脏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医一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内外统~的整体,体表与内脏,由于经络的纵横交错而遍布全身,在大脑皮质的指挥下,全身的各器官系统是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协调来维持各种机能活动;既有运行脏腑气血的作用,又有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能。因此,人体如果受了外感或内伤,影响了脏腑的阴阳半衡,发生了病变,便可按照治疗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补偏救弊,调理阴阳,使人体各种机能趋向平衡,以恢复健康。

近代研究认为,药物外治的吸收主要为经络传导、皮肤渗入和黏膜吸收三条途径。而俞穴--经络传导作用则是中医外治给药的重要理论基础。

腧穴俗称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和一些外治法操作治疗的部位。

人体内外、上下都由经络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当人体患疾病时,脏腑之气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腧穴,根据腧穴所反映的疾病证候,可以诊断疾病的部位所在。

此文纯属公开祖传秘方,治病救人,善行义举,毫无私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经脉联络表里上下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生命线[何伟]
穴位养生6
中医基础——经络学说- Lee - 新浪BLOG
针灸也得看时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