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人文价值的思考9

中医学人文价值的思考9

《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人文精神的医疗实践,是本四时之运化,知病势之顺逆,在既病防变前提下的医疗实践,不会发生“故病未已,新病复起”的弊端,更不会发生把小病、轻病医成大病、重病,把急性病医成慢性病,把单一疾病医成多种疾病的情况。张仲景继承了这样的人性理念,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既病防变的临床原则,创立了最具生命安全性的临床医疗模式-辨证论治。

有命才有病。病是天人相应的病,是环境关联性的病,对活生生的人的疾病的治疗,需要结合自然环境,通过互补平衡等方法,恢复生命的因应协调性,实现生命之和的“形与神俱”。《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这是人文精神对临床医疗的起码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应该反思医学理论的人文价值,反思临床模式的人性理念,检讨医生的辨证论治。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装了医学,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使医学日益成为沿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思路和方法认识并解决问题的学科,使医学形成了生物医学的观念和模式。”[8]它在科学发展中,“从对人体器官的认识到细胞的发现,从分子生物学的高歌猛进到纳米技术的炫目光环,人类一次又一次地为发现了更为基本的物质结构而欢呼,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还原’,都以为找到了消除人类疾病的良方、改造自然的‘魔法石’。现代医学在还原论统帅下,不断更新着现代科学装备,不断生发新的分支,但每一次解构的进展,都伴随着问题的升级,原有问题未能全部解决,新的问题又渐显在认知的探照灯下,如此反复,积重难返。”[9]

“医学是人的科学,人的科学不讲人文,不讲人性,不讲善,是不可思议的。医学的人文内容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给的。”[6]医学的人文精神,不只人情关怀那样简单,对病人热心周到、认真负责,不等于医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医学文化的人文精神,根本在理论的人性内涵,是由医学的认识方法、文化路线决定的。如果医学文化不是人性的文化,没有把人当人而是当成细胞标本,没有把病当成是活生生的人的病而是当成病灶病毒,再热心周到、再认真负责的人情关怀,也不能证明医学是人性文化的医学。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模式,机械僵化的标准规范框框,越来越细的形态分科,无不体现出生物医学的人性冷漠。

中医学沿着自然客观的道路前行,把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贯穿临床始终,强调护胃气、存津液,开邪出路,因势利导等论治原则,以活生生的人的因应协调性为本,与生命阴阳的互补平衡为规范,突出了三因制宜的求实、求是的人文精神。要将中医文化的人文精神落实到活生生的人,就要遵循辨证论治,把病人看成是活生生的人,不仅要四诊合参,还要“无失气宜”,结合病人的环境因素,分析病机判断证候,做出与病人相适应的治疗决策。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修养,培养“辨症求机”思维,按照理、法、方、药、护的病机规范从事临床医疗,就能够把中医学的人文关怀,落实到临床实践活动中去。

没有把人当人,没有自然完整性和多维联系的理念,医学人文基础就没有了,喊再多的人文精神,再重视人文关怀都没有人文价值。人是活的,是行走在天地之间,呼吸空气,饮食五谷,情感变化,相互往来的人。健康长寿的基础,就在“阴平阳秘”的生命之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和。[10]中医是追求生命之和的文化,临床是追求生命之和的医疗,不能走形态化的路线去现代化。

中医学的人文精神,内在于文化观念和临床模式之中。我们需要将生命路线的中医学和形态路线的西医学分别开来,站在多维联系的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立场上,坚定中医文化信心,自尊、自立、自强,形成独立自主的,以多维联系为基础,自然完整性为客观,活生生的人为实际对象,合乎自然完整性的人,合乎辨证论治规律的评价方法,营造适宜于真中医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人文中医才能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略  原刊于上海中医药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藏的人性客观
治未病(完结篇)·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之和:辩证论治的生命哲学
如何有效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听听西医怎么说中医
为什么越振兴中医越衰败,原来如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