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病比西医快


一种很流行的普遍说法,是中医慢,西医快。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以发烧为例,来看看:

例一:管男,2岁,2006710日早上初诊。发烧两天,最高39.6℃,服臣功再新、银柴颗粒等未效,无涕不咳,神佳,纳差,就诊时体温38.3℃,此暑热为患,治以清暑化湿:香薷6克,厚扑6克,扁豆6克,滑石10克,黄芩6克,甘草3克,藿香6克,栀子6克,2剂。

2006713早上复诊。服药当晚体温正常,两天无事。昨夜又烧,体温38.2,今天早晨37.5,无其它。今年丙戌年,阳火为甚,气温居高不下(注:2006年丙火,夏热尤甚,中央电视台报称,气温为30年来最热。),暑热内盛,清之泄之:滑石10,黄芩6,甘草3,栀子6,石膏12,厚扑6,芦根6,法半夏62剂。,服药当天,体温即逐渐正常,入夜烧退,到20067152天未烧,家长担心再发烧,要求取上方2剂备用。

例二:常男,34岁,20077134pm初诊。发烧一天,体温39℃,自服阿奇霉素、清开灵胶囊,反大汗淋漓,面色发白,疲乏神差,就诊时体温38.4℃,头昏,浑身酸痛,咽痛,面萎黄,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左大于右。此暑热气虚,不能固表;又加空调寒凉遏郁,正气不能振奋抗邪,故虽大汗淋漓,病却不除。益气清暑为主,辅以振奋正气,佐以疏散空调寒邪:香薷10克,厚扑10克,炒扁豆10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炙甘草6克,一剂,少服热服频服。

2007714复诊。服药后,汗出渐止,体温逐渐下降,当天晚上体温38,今天早上体温37.39am就诊时体温36.1。头昏、身痛消失,乏力减轻,但又关节痛、头痛,咽痛明显,脉缓,舌淡红苔薄白。气虚暑困,仍以益气解暑善后:香薷10,厚扑10,炒扁豆10,茯苓10,党参15,黄芪15,木瓜15,白术10,生甘草6,日服药四五次,二剂愈。

例三:张女,74岁,2011718日初诊。发烧近三月,体温在38℃上下波动,下午最高,接近39℃,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均无明确诊断,后到某三特医院住院半月,也诊断不明,治疗无效。无奈之下,出院来中医门诊求治。就诊时,头昏疲乏,浑身酸楚,口干不欲饮,汗出寐差,不欲饮食,舌质红中根部苔厚腻,脉濡细,此湿热留恋气分,用甘露消毒丹:白豆蔻6克,藿香10克,茵陈20克,滑石20克,木通6克,石菖蒲10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浙贝10克,射干10克,头煎水浸泡一小时,大火熬开后小火熬十分钟,第二煎、第三煎小火熬十五分钟。每煎熬好后即服用,服完后,再熬下一煎。不拘时少喝热喝勤喝。只吃稀饭,不要吃其它饮食,以免滋生湿热。

2011722复诊。服药三剂,最高体温37.4,除心中烦躁没有减轻外,其它症状皆明显好转,舌苔转薄但未净,湿热不除,病难断根,继续上方,加栀子15,三剂而安。

例四:褚男,8岁,200999日初诊,发烧三天,西药服后,退而复烧,早上上班时就诊,体温39.3℃,纳呆,大便数日未行,腹痛胀,神不振。素大便秘结,常用开塞露。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扪其腹,腹中热气外透。少阳、阳明“并病”之证,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枳实6克,厚朴10克,生大黄6克,蝉蜕6克,甘草6克,栀子10克,银花15克,1剂,嘱煎15分钟后服,少量频服,稀饭饮食,忌油腻生冷。服药后,若大便不解,服法不变,大便若稀而数,则停药复诊。

2009910复诊。服药体温渐退,当晚正常,今晨大便一次,细软便,仍不欲食,舌尖红,苔淡黄腻,畅中焦气机,化蕴藏湿浊,甘露消毒丹加莱菔子6,轻煎10分钟后服,日三、四服,饮食调护同前,二剂而愈。

例五:王女,18岁,201236日初诊。高烧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2周,既无明确诊断,又无明显效果,欲转院。病人不愿,来中医门诊。就诊时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精神不振,肌肉酸痛,不思饮食,每下午、夜间体温升高,39℃以上,点滴输液十余天,天天如此。脉弦细紧,舌边红,白苔满舌。此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合病之证,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味:柴胡15克,葛根2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石膏3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独活15克,陈皮15克,二剂,水煎服,少服、热服、频服,吃稀饭,忌生冷瓜果、肉类油腻、高蛋白等饮食。

201239复诊。服药二天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已经上学,其母前来代诊。改用小柴胡汤加白芍、知母、麦芽、桂枝,二剂善后。

中医疗效不仅快,而且好,发烧如此,其它疾病同样如此。有尿路感染,脓球满视野,尿热涩疼痛,入院当晚服中药,第二天尿常规正常,小便正常;有夏天急性胃肠炎,吐泻腹痛,中药一服缓解,尽剂而愈;有带状疱疹,火灼样疼痛,二剂获愈。这样的例子,临床很多。

辨证论治以活生生的人为本,从就诊病人的内在病机入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处方用药与当时的病机性质互补对应,因势利导,开邪出路,古有“入喉咸知”之效,今有尽剂而愈之功。说中医慢者,是不知中医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验证过、特效药方
刘敏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月份)
黄煌经方言论一整理版十分实用
颠覆传统辨证 再创中医辉煌  初氏五积方万用方部分加减精要(首次公开 赶紧收藏)
11.实证45则应用
刘欣怡病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