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在今天!北京前门居然还有这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元宵佳节到了,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火树银花,团团圆圆,张灯结彩,一派祥和,一片热闹,于是老北京有谚:“元宵胜过年三十儿!”



搁过去,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京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的,还会组团去前门,这是要干啥去呢?



明、清以来,老北京的元宵节有一特别的习俗:妇女们结束了操持春节繁重家务,脱下围裙,冲出厨房,成群结对的涌向正阳门(就是现在的前门)参加狂欢节——摸门钉。



这有啥寓意么?


因门钉形如男人阳具,这是古代社会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暗俗,且比较普遍。


那么正月十五,女人们结伴到正阳门来偷着乐着抚摸门“钉”,就是在保佑家中父兄男丁们的平安。



此外,已婚未孕的少妇们,来正阳门摸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生子,有在新的一年能为家里添丁的美好愿望!



可咱北京城历来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每座城门上都有门钉,为什么一定要到正阳门来摸呢?


那是因为正阳门是北京所有城楼中最高的一座,所以摸正阳门的门钉最灵验!!!



“四门、三桥、五牌楼”——国门威仪


正阳门又称前门,矗立在紫禁城的正南方,地处京城中轴线,是京城所有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明清时,皇帝出宫,一般都先过金水桥,再出正阳门。寻常百姓则休想从这里通过。也因此,老百姓都称其为“大前门”,又有一说为“国门”。



正阳门始建于元大都时期,当时名为丽正门。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不久,才下令把元代的丽正门改名为正阳门,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



说起来,这丽正门更名正阳门,还有段儿史书没有记录的离奇故事。


“真痒”?“正阳”!


话说明英宗刚登基时,京城里常有鬼魅害人,英宗最初并不在意,以为是歹徒做乱。直到紫禁城内开始闹鬼,他才担忧起来。后来,他请了很多高僧做法,可收效甚微。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朝中大臣举荐了一位举止怪异,行事疯癫的道士给皇帝。



英宗忙把道士请进宫里,发现这个道士破衣邋遢,满嘴疯言,见皇帝不拜,半天不说话,英宗心内不喜。


然而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于是英宗催他赶紧想办法,道士却以疲累为由往朝堂上一坐,不言语了。



等了半天,道士还是不说话,满朝文武看着道士,场面一度尴尬。


正当英宗忍耐不下去的时候,道士突然说:“陛下,那鬼魅本为极阴之物,因此需要极阳之物才能压制,方才贫道路过一座高大富丽的牌楼,看到牌匾上写着丽正门。陛下,丽本是形容女子品貌出众,怎么能用于内城正门呢?”



英宗一听,恍然大明白,便吩咐宫女拿来笔墨,请道士赐名。道士却说自己根本不会写字,边说边抓着头皮说“真痒,真痒”。


英宗没听清,以为说的是“正阳”,于是他便下令将丽正门改成了正阳门。



说来奇怪,这城门换了名字后,紫禁城内果然阴霾尽去,鬼魅伤人的事也渐渐消失了。


瓮城里面两座庙,帝王必拜不绕道


曾经,正阳门的瓮城内有两座庙,东为观音大士庙,西为关帝庙。观音大士庙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关帝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这两座庙,与明清的帝王还有故事可说。


前门瓮城内的两座小庙,右侧观音大士庙,左侧关帝庙。


还是先从明代说起,明末崇祯年间,为抗击清兵入关,崇祯命洪承畴北征。哪知洪战败被俘投降满清。


消息传到京城,众大臣唯恐崇祯伤心,不敢把实情禀告崇祯,伪奏洪承畴已经阵亡。



崇祯信以为真,悲痛欲绝,立刻下旨在正阳门下东侧为爱将建庙,还亲率文武百官拜祭。然而,和洪承畴一起随军作战的太监逃回了京城,向崇祯禀报了实情,崇祯既怒又尴尬,立即终止祭祀仪式,下令工匠捣毁庙中塑像,砸毁牌位,把小庙改为观音大士庙。



后来,清兵入关,明亡。清军进关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早上,洪承畴睡得正香,忽然闻听护卫报告,将一副对联交给洪承畴。


洪承畴接过一看,差点儿气死,只见那副对联写的是:“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无“八”,正是无耻王八。这对联就出自观音庙。



到了清朝,与这两座庙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光绪帝。他常常来正阳门参拜关帝庙、观音庙,不仅亲临参拜,还拜了二十多年,一共拜了64次,参拜总数远远超越所有皇帝来这两座小庙的总和。



纵然正阳门关帝庙、观音庙名声响亮,但是终归与帝王身份相差甚远,为什么光绪喜欢来这里拜呢?


联想到光绪帝悲催的人生,改革失败、志士被杀、爱人被害、列强肆虐、丧权辱国……自己兴国无望还被个老妖婆子软禁挟持,或许只有离开皇宫,在这里才可以宣泄心中的痛苦吧。


关帝庙全貌


话说,正阳门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它是北京特别受欢迎的一座庙,据说此处的“关帝签”十分灵验。有“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的说法。


关帝庙庙门


也是在清朝,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咸丰年间,李若农参加已未科会试时,考前来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了一个“名在孙山外”的签,李若农以为会名落孙山,很是失望。没想到发榜时,他竟高中进士。


关帝庙内关公塑像


李若农很不满,逢人便说此签不灵。结果等到殿试发榜,才发现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若农为探花,位列二孙之后,与签语正巧合。李若农叹服不已。


于是,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签”有了天下第一灵签之称。


关帝庙内赤兔马


史载:清代每月初一、十五,正阳门关帝庙各开放一天,开庙时这里坐满道士,全是求签问卦的,每年除夕开正阳门时,这里更是香客如云。可惜,1967年,关帝庙被拆除了!


满汉分界线,孕育商业街


清军入关后,开始实行旗、汉分城居住的制度,内城房屋一律让给旗人居住,同时内城禁止开设戏馆,于是,大量汉人以及汉族官员便住在了正阳门外。



就连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汉族股肱之臣也概莫例外,他们都曾在正阳门外附近住过。大量人口聚集,久而久之,这里成为北京城最大的商业中心。



朝廷下令在这里建房招商,这就是今天廊房头条这片地区的由来,当然,还是称呼其为大栅栏,大家会更熟悉些。



由此,进过有清一代的经营,内联升、马聚源、瑞蚨祥、同仁堂等知名买卖店铺布满了大栅栏的街头;



由此,著名的八大胡同渐渐孕育出来,赛金花、小凤仙、蔡锷、孙中山、鲁迅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纷纷与这里有了不解之缘,就连国粹京剧,也是在这里孕育。



大栅栏繁荣,前门楼子更是高大,那是不是一直坚不可摧呢?


前门楼子九丈九?其实还是纸糊的!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火烧老德记药房,火势蔓延,正阳门箭楼被付之一炬。史称:庚子事变,大伙也都知道,听小北都念叨了好几遍了。



1902年 1月,在西安避难的慈禧和光绪返回京城,按规矩,帝后的车驾要通过正阳门回到大内。



然而,正阳门此时还未修复,为了“面子”,朝廷想了个法子:在城楼底座上面搭起彩牌楼,以竹竿为骨架,以苇席、绸缎、纸张为面,糊了一座临时的城楼。



可纸糊的终究比不得真正的建筑,为了“面子”而做的纸城楼反而让人感觉大丢面子,就连慈禧也觉得丢人,所以,她回宫后立刻下旨,重建城楼。



可是刚刚逃难回来的皇室根本没什么钱,她只好下令:“全国二十一行省,大省报效二万,小省报效一万”,这才有钱重建城门楼,挽回了一些颜面。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厦将倾之时,多么固若金汤的玩意儿都是形同纸糊的了!


没有钩的正阳“门”


细心的人会发现,正阳门城楼上那块写着“正阳门”的牌匾上的“门”没有钩。


这里还有个野史传说,说的是当年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建太学,书法家詹希原为国子监集贤门写了块牌匾。



后来太祖皇帝去视察时,发现门字最后一笔上有一个上挑的钩,就问这匾是谁写的。随臣说是詹希原写的。朱元璋大怒,说:“我正想集天下之贤士,他却为我关门塞贤,其罪可诛!”当天就把詹希原给杀了。



后来,门字上的钩就成了皇家的禁忌。之后的书法家在书写门额时多不带钩脚,以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即便后来迁都到了北京,明、清两代很多门也都没有钩了。正阳门也因此没了“钩”。



硕果无多的城门遗存


如今的北京城门,仅存“一对半”,“一对”就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箭楼。正阳门能“存活”至今,经历可谓殊为不易。



如果说1900年的庚子国变让正阳门遭受重创,那么到了1915年的时候,大清已亡了多日,中国正处于民国时代,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都正在变革,“国门”正阳门也一样。


其实早在1901年,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京奉、京汉两条铁路修到了正阳门城根。此时,不但出入北京内外城者要钻正阳门门洞,全国各地坐火车到北京的旅客,也得钻门洞才能进入内城。



1906年4月,正阳门西火车站,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清政府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这么一来,车马、行人共用一座城门,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且常常持续到深夜。我们今天面临的“交通拥堵”难题,在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所以,1915年,正阳门迎来了一次关键的改造。时任“京都市政公所”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决定打通前门的东、西车站,并做出“拆瓮城”的方案。



1916年,正阳门改造竣工后,城楼南面全貌。城墙上各辟两个门洞,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直通刑部街。


改建后的城门,使正阳门和箭楼分割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城楼两侧各开两座门洞,铺成两条宽阔的马路,连接箭楼;箭楼东西两面加了两个悬空的白色月台,北面还修筑了两组可以登上箭楼的楼梯。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石匾两侧的巨幅标语写着:“欢迎人民解放军!”,人群高举“朱总司令万岁”的标语牌。



解放后,正阳门及箭楼也经过了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后,箭楼严重受损,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了全面大修。


1972年,地铁修到前门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地铁二号线。



如今,走出地铁前门站,入目的是一片繁华景象。这得益于08年奥运会前的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大牌楼,步行街,铛铛车,老字号店铺......



似乎该有的都有了,而且整洁有序,干净利落,可是小北却总觉得和小时候的前门大街相比,少了点什么。



那个时候都一处的烧麦还没有这么贵,而且对面还有第一楼的灌汤包,隔壁则是老正兴的虾饺和三鲜小笼;



那会儿门框胡同的卤煮是真的地道,百年老汤啊,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分店,难辨真伪;旁边还有爆肚冯,也是正宗老店,肚仁、百叶一盘盘的爆下来,真是吃不够啊。



那会儿在廊房那些条胡同里穿街走巷,舒心踏实。



如今呢,在这些千篇一律的老店面门口也总能围满了人。看来,时代在变,前门大街在变,小北的观念也要跟着适应适应了。


文/壹月陆日

大家都在看

▶️@所有人,正月十五走一走,比吃元宵更重要?!


▶️3月这些事情要抓紧办!哪件事情和您家密切相关?!


▶️告诉爸妈,家里常备的这些药千万别再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历经劫难的北京城楼
老北京.正阳门下两小庙
大前门
正阳门:北京城唯一保留完整的城门
正阳门-九门之首
老照片,从北京正阳门看晚晴庚子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