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人的景儿,富人的乐儿,不再有老百姓的日子

今儿个啊,小编看了一组老照片。

觉得过去的老北京是真的很美好啊!

那时候的北京不像现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只有几辆公交车呼啸而过,

城门楼子也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

也许已失去了原本的功效,

但依然作为地标对应着人们熟悉的地名。


胡同也是如此,走街串巷,到处都是熟悉的人和景象。

日常生活里的问候早已习以为常,

什么时候都是慢吞吞的惬意和享受。

可是随着北京的发展和日新月异,

这些风情却再也看不见了。


尤其是一些网红胡同的催生,

不仅文化韵味逐渐流失,

就连附近居民的生活都不堪其扰。

您还记得曾经有一首打油诗吗?


“我院不是蟠桃宫,你也不是孙悟空。

若闯我院来扰闹,老君丹炉烧猴精……”


这首诗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许多游客分不清住家与景区的区别,

说严重点儿私闯民宅,

更有拿自己不当外人的,折花踩砖,

把院儿主人精心布置的生活环境当自己拍照的布景儿。

这事儿咱实话说,真是挺没规矩的。


咱就拿南锣鼓巷举例子吧!

早年间,小编尚年幼的时候陪别人去过一次,

那时候南锣鼓巷就已经很热闹了,

门庭若市,摩肩接踵。

结果一看,这胡同除了在北京,

跟北京有什么关系啊?


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

其实以前那儿没有被大家所熟知的时候,

经常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

也可以感受到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温暖与温馨。

后来因为人流过密,这些活动便再也没举办过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什刹海,

记得小时候的什刹海游泳场,

一到了夏天就热闹非凡,

虽然设施简陋,但售票处、更衣处都有,

还有蘑菇池和深水跳台!

一到了冬天这儿就变成了冰场,

甭管北京大大小小的冰场有多少,

很多人还是最爱这儿!


可后来呢?人们提起这儿只记得酒吧街,

不少游客也是慕“酒吧街”的名而来,

却根本无人提起银锭桥荷花市场之于北京的美好!


有人说了,那不是因为北京飞速发展了吗?

实际上,小编作为一北京人,

能看见北京这么飞速发展肯定是骄傲,

但是心中作为“家乡”的北京也跟着渐行渐远了。

虽然大街更宽了,胡同里更干净了,

街面儿上还随处可见宣传老北京文化的作品,

然而这对于真正体验过胡同生活的我们来说,

实在是没法代入啊!


印象里的胡同永远是安静的,

偶尔喧闹起来的时候是街坊聚在一起

聊天,下棋,喝茶的时候。

或者是自行车铃一串儿清脆的声音。

但归根结底,

这些声音永远也不会破坏北京人生活里的

那份宁静与闲适。

它既不带着商业气息,也不带着任何目的!


记忆里永远有一种邻居,叫街坊,

对于过去的老北京人来说,

就是一种独特的情怀。

因为它不仅是具体的某些人,

更是细化的某种感情。


白天闲来无事,喊一声儿,

隔壁老王就能和老张凑成一桌棋,

抽口烟,下两盘儿,生活平淡也舒坦。

童年玩伴儿都是街坊家的孩子,

跳皮筋儿、砍沙包儿…街头巷尾一招呼,

孩子们就都闻讯赶来……

如今这些景象又还能去哪里寻找呢?


前两天还有朋友聊起来这事儿呢,

说身边的外地朋友至少有家可回,

自己的家早就没了家的感觉了。

更不用说自己生活的区域还被变成了旅游景点、

供游人观光,

隐私性都没了,哪还来的文化可言?


所以要是谁问您去上面这些地儿怎么样的时候,

您赶紧劝劝他们换地儿吧!

因为不仅什么也看不着,

还可能会对北京的印象有所偏颇。


要是有人真想感受一下北京真正的胡同文化,

去那些不知名的胡同里转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有一种情怀叫——街坊
原来,这些才是北京最贵的!
讲述北京|梦回老胡同!
伴着胡同的记忆我逐渐长大
灵魂深处的"四合院"
用一天时间,只花6万块,她居然在北京二环搞了一套带天台的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